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及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9747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主要设计要点是,包括由底座、外侧护铁和内侧护铁组成用于扣在钢管端部的U形槽,所述U 形槽呈环状结构且开口大小等于钢管端部的壁厚,所述底座远离钢管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钢管长度方向的平面,用于施加沿钢管长度方向的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保护钢管端部,使钢管端部的结构稳定性更高,减少因顶进力过大造成的翻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可保护钢管与钢管的连接部位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及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及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现实中使用的管子分为混凝土管或者是钢管,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管子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管子就埋设在两坑之间。但是对于钢管,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顶进装置直接作用在钢管的端部,如果钢管长度拼结长度较长时,顶进装置的作用力也会比较大,可能造成钢管的端部发生变形,对后续钢管与钢管之间的连接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具有在顶管施工中,保护钢管的端部形状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包括由底座、外侧护铁和内侧护铁组成用于扣在钢管端部的U形槽,所述U形槽呈环状结构且开口大小等于钢管端部的壁厚,所述底座远离钢管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钢管长度方向的平面,用于施加沿钢管长度方向的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把端部保护装置安装在最端部的钢管与顶进装置之间,用U形槽扣在钢管的端部,使U形槽的两个侧壁抵在钢管的内外侧壁,加强钢管端部的结构,在底座上设置有抵钢管用的平面,用于把力的分到钢管的端部,使钢管端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可以保护钢管端部的结构,减少变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为环状结构且截面为矩形,环形宽度大于钢管的壁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设置成矩形截面的环状结构,矩形截面可以增大底座的承载力,截面抗弯系数较大,保证底座自身结构强度,减小因底座强度不足,造成对钢管端部的扰动。环形的宽度大于钢管的壁厚,使底座与顶进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底座与顶进装置施力点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偏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设置成空心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设置成空心结构,在尽量少影响底座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来减少保护装置的重量,使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比较方便的拿起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护铁为管状结构并固定在底座靠近钢管的一端,在内侧护铁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支撑在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侧护铁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用于传递底座上分布在远离外径的力到内侧护铁,使底座受到的力传递到对钢管顶进的力,保护底座与内侧护铁之间的结构,增强内侧护铁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远离钢管一侧的平面上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连接有顶进装置,顶进装置为油缸,固定座套在油缸的输出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与底座固定,并套在油缸的输出端,使油缸在进行伸缩运动时,可以把固定座随着输出端一起运动,从而工作人员不必在换钢管过程中频繁取用,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上增加固定螺钉使固定座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减少因为端部保护装置与钢管的端部的挤压力过大时,造成固定座无法取下,使工作人员如果采用手工取下比较费力,固定座固定在油缸输出端后,可直接由油缸把端部保护装置取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一种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其具有在顶管施工中,保护钢管连接头的形状的优点。一种顶管施工钢管间连接装置,包括由外侧连接板、内侧连接板和连接板组成的用于扣在钢管端部的U形槽,钢管端部为缩口状,外侧连接板为管状且外径与钢管的外径相等,所述U形槽对称有两个,分别用于扣在相邻的两个钢管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两个对称的U形槽与相邻的两个钢管连接,U形槽的两个侧壁抵在钢管的内外侧壁,加强钢管端部的结构稳定性,钢管的缩口与外侧连接板的外径与钢管的外径相等,钢管间连接装置与外部钢管的大小相等,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钢管外壁直径相同,避免土层的摩擦力过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连接板为管状结构且内侧设置有多个加强板并与连接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侧连接板为管状结构,与钢管的内壁紧贴,使钢管与钢管间的连接装置之间的密封效果比较好,并且在侧设置的多个加强板使内侧的连接板结构比较稳定,减少在钢管被顶进过程中,因端部受力对钢管间连接装置产生破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间连接装置与两侧的钢管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间连接装置与两侧的钢管焊接,一方面能够提高钢管的密封性能,在通水过程中可以避免其发生泄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钢管间连接装置与两侧钢管间的连接强度,防止脱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的内部半径发生变化位置处设置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管受力过程中,倒角减少因钢管的半径变化带来的应力集中,同时使钢管间传递力时,倒角使端部的力均匀过渡到钢管壁,从而提高钢管的结构稳定性,增加钢管端部的强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端部保护装置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保护钢管的端部,减少钢管的端部因顶进装置的作用力过大造成的钢管端部翻边;2.在底座上设置的固定座,使底座在安装时,直接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能够方便端部保护装置的取下与安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钢管间连接装置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钢管之间用于连接两个钢管,能够增强钢管端部的强度及均匀传递钢管间的顶进力。附图说明图1是顶管施工过程示意图;图2是顶管施工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钢管连接结构的半剖视图;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6是图3的C部放大图;图7是端部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钢管间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中,1、工作井;2、顶进装置;3、滑动轨道;4、钢管;41、倒角;42、管口部;5、端部保护装置;6、底座;7、外侧护铁;8、内侧护铁;9、加强筋;10、固定座;11、固定螺钉;12、钢管间连接装置;13、外侧连接板;14、内侧连接板;15、加强板;16、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顶管施工连接结构,参考图1,包括钢管4,顶管施工过程中应先在施工地点开挖有两个竖直的工作井1,在工作井1内使用顶进装置2把钢管4一节一节的插入到泥土中,排在钢管4前部的掘进机构把土层挖掘后,泥土沿着钢管4的输送到工作井1的位置,然后把泥土运送到工作井1的外部,最后直到最前端的钢管4伸出到另一个工作井1,完成开挖。参考图1和图2,在钢管4与钢管4之间设置有钢管间连接装置12,使多个钢管4串成管道,最后开挖完成后,管道留置在土层内部,用于支撑土层,管道内可通电线或水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个钢管4连接后,顶进装置2使钢管4插入泥土中所需的力比较大,顶进装置2为多个油缸,油缸的输出端顶在钢管4的端部比较容易造成钢管4翻边,从而改变钢管4端口形状,在相邻的两个钢管4连接时,不容易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及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座(6)、外侧护铁(7)和内侧护铁(8)组成用于扣在钢管(4)端部的U形槽,所述U 形槽呈环状结构且开口大小等于钢管(4)端部的壁厚,所述底座(6)远离钢管(4)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钢管(4)长度方向的平面,用于施加沿钢管(4)长度方向的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座(6)、外侧护铁(7)和内侧护铁(8)组成用于扣在钢管(4)端部的U形槽,所述U形槽呈环状结构且开口大小等于钢管(4)端部的壁厚,所述底座(6)远离钢管(4)的一侧设置有垂直于钢管(4)长度方向的平面,用于施加沿钢管(4)长度方向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为环状结构且截面为矩形,环形宽度大于钢管(4)的壁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设置成空心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护铁(8)为管状结构并固定在底座(6)靠近钢管(4)的一端,在内侧护铁(8)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9)支撑在底座(6)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远离钢管(4)一侧的平面上固定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红李宗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