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92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活动楔块、导向杆组件、支撑板、升板、导向滚子和气缸等。所述支撑板、导向杆组件和气缸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导向滚子和导向杆与升板固定连接,升板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活动楔块与气缸杆刚性连接,活动楔块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导向滚子装配于活动楔块斜面上。所述支撑板与升板上设有齿形槽,实现管件定距离依次进给;所述导向杆组件与支架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可调结构,便于调节支撑板与升板的相对位置,使装置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无需装夹、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调节快速方便和应用场合广泛等优点。

An automatic feed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pipe fitt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ed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pipes,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ssembly, a movable wedge block, a guide rod assembly, a supporting plate, a lifting plate, a guiding roller and a cylinder. The supporting board, guide rod and cylinder assembl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component; and a guide rod guide roll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ift slab, lift plate mo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 movable wedge is connected with a rigid cylinder rod, a movable wedge can mov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guide roller assembly to wedge slope. The rise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ooth shaped groove, so pipe distance in order to fe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guide rod component and the support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djustable structure, easy to adjust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lifting plate, the device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pipe diamet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clamping, no manual operation, high efficiency, high automation, rapid and convenient adjust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工一类细长管形工件,其加工过程可能包含有多个加工工艺,为提高管件加工效率,通常把各个加工工艺的设备连接到一起,形成加工流水线,中间管件进给与运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影响整个加工流水性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申请号为CN10422937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无需对钢管进行夹持、无需人工操作并且进管效率高的进管装置,但其管件横向固定,只能沿管件长度方向进管,其应用场合具有局限性。申请号为CN203728184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动进管装置,使用伺服电机精确控制管件进给的距离,但其装夹过程仍然需要人力辅助,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且不适用于长管进给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具有无需装夹、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调节快速方便和应用场合广泛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组件、活动楔块、导向杆组件、支撑板、升板、导向滚子和气缸等。所述支撑板、导向杆组件和气缸与支架组件固定连接;导向滚子和导向杆与升板固定连接,升板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活动楔块与气缸杆刚性连接,活动楔块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导向滚子装配于活动楔块斜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与升板上设有齿形槽,在支撑管件的同时实现管件依次进给,并且进给的距离一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杆组件与支架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可调结构,便于调节支撑板与升板的相对位置,使装置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管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根据管件的直径调节支撑板与升板的齿距,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工件,调节快捷方便;(2)本专利技术无需装夹和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装夹和进给管件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3)本专利技术每次管件进给的距离一定,确保管件依次进给,提高了进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架组件;2-活动楔块;3-导向杆组件;4-支撑板;5-管件;6-升板;7-导向滚子;8-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组件1、活动楔块2、导向杆组件3、支撑板4、管件5、升板6、导向滚子7和气缸8等。所述支撑板4、导向杆组件3和气缸8与支架组件1固定连接;导向滚子7和导向杆3与升板6固定连接,升板6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活动楔块2与气缸8杆刚性连接,活动楔块2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导向滚子7装配于活动楔块2斜面上。支撑板4与升板6上设有齿形槽,在支撑管件5的同时实现管件5依次进给,并且进给的距离一定;导向杆组件3与支架组件1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可调结构,便于调节支撑板4与升板6的相对位置,使装置适于不同直径的管件5。管件进给前,根据管件5的直径调节支撑板4与升板6的齿距。管件进给时,多根管件5滚落至支撑板4上最右端齿形槽,并由支撑板4支撑;活动楔块2在气缸8的拉动作用下水平右移,导向滚子7在活动楔块2的挤压作用下推动升板6竖直向上运动;升板6上移过程中会将支撑板4上的管件5抬起,且只抬起齿形槽中的一根管件5;当升板6上齿面与支撑板4上齿面共面时,管件5沿支撑板4齿面向左滚动,进入左边的齿形槽;活动楔块2在气缸8的推动作用下水平左移,升板6竖直向下运动,管件5落回支撑板4上由支撑板4支撑,管件5则向左前进了一个齿距。以此往复,实现管件定距离依次进给。以上所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组件(1)、活动楔块(2)、导向杆组件(3)、支撑板(4)、管件(5)、升板(6)、导向滚子(7)和气缸(8)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组件(1)、活动楔块(2)、导向杆组件(3)、支撑板(4)、管件(5)、升板(6)、导向滚子(7)和气缸(8)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自动进给与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导向杆组件(3)和气缸(8)与支架组件(1)固定连接;导向滚子(7)和导向杆(3)与升板(6)固定连接,升板(6)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活动楔块(2)与气缸(8)杆刚性连接,活动楔块(2)可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方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方德锐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