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代醚和氟代烃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529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至少一种氟代醚和至少一个氟代烃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式C↓[a]F↓[b]H↓[2a+2-b]O↓[c]的环或无环氟代烃的组合物,式中a=2或3并且3≤b≤8和c=1或2以及1≤n≤4和1≤m≤8。这样的组合物可以用作制冷剂、清洁剂、聚烯烃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的膨胀剂、气雾剂推进剂、热交换介质、气体电介质、灭火剂、动力循环工作流体、聚合介质、颗粒除去流体,载流体、磨光磨蚀剂和置换干燥剂。(*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至少一种氟代醚和至少一种氟代烃(hydrofluorocarbon)的组合物。这样的组合物可以用作制冷剂、清洁剂、聚烯烃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的膨胀剂气雾剂推进剂、热交换介质、气体电介质、灭火剂、动力循环工作流体、聚合介质、颗粒除去流体、载流体、磨光磨蚀剂、置换干燥剂以及止繁殖剂气体的载体。本专利技术包括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氟代醚和氟代烃,其中氟代烃的囟化碳全球变暖能力(halocarbon global warmming potential(HGWP)]由将氟代醚加到氟代烃中所降低。本专利技术也包括共沸或类共沸物的氟代醚和氟代烃的组合物。氟化烃有许多用途,其一是作为制冷剂。这样的制冷剂包括二氯二氟甲烷(CFC-12)和氯二氟甲烷(HCFC-22)。近年来人们认为某些含氯氟烃(CFC)和氯氟代烃(hydrochlorofluorocarbon)(HCFC)制冷剂释放到大气中会对臭氧层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这个提议尚未得到完全证实,但在国际协定下正朝着控制使用和生产某些CFC和HCFC的方向发展。为解决潜在的臭氧耗褐问题,有人提议用氟代烃制冷剂代替含氯氟烃制冷剂和氯氟代烃制冷剂。由于氟代烃(HFC)制冷剂不含氯,因此它们不消耗臭氧。另一个环境关心的问题是CFC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温室效应是指当大气相对地可为可见光所透射并可使阳光直达地球时,大气通过吸收地球释放的红外辐射而捕集到热量使地球的气候变暖。目前尚未有可以将所有相关的因素都结合到单一的关于诸如CFC气体的发射物的全球变暖能力的普遍可接受的方法。一个方法是相对于已知的标准根据增强全球变暖的能力来定义化合物的温室效应。一个这样的定义被认为是囟化碳全球变暖能力(HGWP),这是一个比率,其为气体的发射物在该气体在大气中的生存期间所产生的增长的辐射变暖与由相同质量的对照气体CFC-11释放的计算出来的变暖之比。尽管HFC的臭氧消耗能力为零,但某些HFC有可能是具不合需要的HGWP,并受到政府的控制。因此有必要开发出具低的臭氧消耗能力而同时有低HGWP的制冷剂。优选的包括一种以上成分的制冷剂为共沸或类共沸物,这使得制冷剂从制冷设备中泄漏或排放到大气中时其组成不会发生改变。制冷剂组成的改变会影响它的性质,例如性能或可燃性。使用组合物也是合乎需要的,所述组合物具低的臭氧消耗能力和/或低HGWP和/或为共沸或类共沸物;可用作清洁剂,生产闭孔聚氨基甲酸乙酯、酚醛泡沫体和热塑泡沫体中的发泡剂,气雾剂中的推进剂,热交换介质,气体电介质,灭火剂,如用于加热泵的动力循环工作流体,聚合反应的惰性介质,用于从金属表面除去颗粒的流体,例如可被用来在金属部件上形成细的润滑剂膜的载流体,或从诸如金属表面去除磨光磨蚀化合物的磨光磨蚀剂,例如用来从宝石或金属部件中除去水的置换干燥剂,在常规循环制造技术中的抗显影剂包括氯型显影剂以及当与例如氯代烃像1,1,1-三氯乙烷或三氯乙烯一同使用时可用作抗光蚀剂的剥离剂。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氟代醚和氟代烃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包括式CaFbH a+2-bOc的环或无环氟代醚以及式CnFmH2n+2-m的环或无环氟代烃的组合物;式中a=2或3并且3≤b≤8和c=1或2以及1≤n≤4和1≤m≤8。这样的组合物可以用作制冷剂、清洁剂、聚烯烃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的膨胀剂、气雾剂推进剂、热交换介质、气体电介质、灭火剂、动力循环工作流体、聚合介质、颗粒除去流体、载流体、磨光磨蚀剂和置换干燥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将HGWP低于氟代烃的氟代醚加到氟代烃中可降低氟代烃的HGWP这一发现。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的组合物;所述第一成分包括氟代烃;所述第二成分包括氟代醚,其HGWP小于第一成分的HGWP;这样组合物的HGWP小于第一成分的HGWP。本专利技术也包括共沸或类共沸物的包括氟代醚和氟代烃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氟代醚和氟代烃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包括式CaFbH a+2-bOc的环或无环氟代醚以及式CnFmH2n+2-m的环或无环氟代烃的组合物;式中a=2或3并且3≤b≤8和c=1或2以及1≤n≤4和1≤m≤8。这样的组合物可以用作制冷剂、清洁剂、聚烯烃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的膨胀剂、气雾剂推进剂、热交换介质、气体电介质、灭火剂、动力循环工作流体、聚合介质、颗粒除去流体、载流体、磨光磨蚀剂和置换干燥剂。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氟代醚有2或3个碳原子。这样的氟代醚的例子包括下面的化合物1.六氟二甲基醚(116E,或CF3OCF3,沸点=-59.0℃),2.五氟二甲基醚(125E,或CHF2OCF3,沸点=-36.2℃),3.二(二氟甲基)醚(134E,或CHF2OCHF2,沸点=5℃),4.氟甲基三氟甲基醚(134aE,或CH2FOCF3,沸点=-20.0℃),5.三氟甲基甲基醚(143aE,或CH3OCF3,沸点=-24.2℃),6.全氟氧杂环丁烷(C-216E,或 沸点=-29.2℃),7.2,2,4,4,5,5-六氟-1,3-二氧戊环(C-216E2,或C3F6O2,结构为 沸点=-22.1℃)8.全氟甲基乙基醚(218E,或CF3OCF2CF3,沸点=-23.3℃),9.全氟二甲氧基甲烷(218E2,或CF3OCF2OCF3,沸点=-10.2℃),10.2,2,3,4,4-五氟氧杂环丁烷(C-225eEαβ,或C3HF5O,结构为 沸点=3.4℃),11.1-三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227caEαβ,或CF3OCF2CHF2,沸点=约-3℃),12.二氟甲氧基五氟乙烷(227caEβγ,或CHF2OCF2CF3,沸点=-8.0℃),13.1-三氟甲氧基-1,2,2,2-四氟乙烷(227eaE,或CF3OCHFCF3,沸点=-9.4℃),14.2,2,4,4-四氟氧杂环丁烷(C-234f Eαβ,或C3H2F4O,结构为 沸点=21.2℃),15.2,2,3,3-四氟氧杂环丁烷(C-234fEβγ,或C3H2F4O,结构为 沸点=28℃),16.1-二氟甲氧基-1,1,2,2-四氟乙烷(236caE,或CHF2OCF2CHF2,沸点=28.5℃),17.1-二氟甲氧基-1,2,2,2-四氟乙烷(236eaEβγ,或CHF2OCHFCF3,沸点=23.2℃),18.1-三氟甲氧基-2,2,2-三氟乙烷(236faE,或CF3OCH2CF3,沸点=5.6℃),19.1-二氟甲氧基-2,2,2-三氟乙烷(245faEβγ,或CHF2OCH2CF3,沸点=29℃)。116E(CAS登记号1479-49-8)已按Simons在美国专利2519983中公开的方法由二甲醚的电化氟化来制备。125E(CAS登记号3822-68-2)已按Fox等人在美国专利3511760和Hutchinson在美国专利3887439中公开的方法由二甲醚(CH3OCH3)的电化氟化制得。134E(CAS登记号1691-17-4)可按O′Neill在英车专利2248617中公开的方法通过三氟化锑与CHF2OCHCl2反应来制备。134aE(CAS登记号2261-01-0)已按Berenblit等人在Zh.Org.Khim.12卷,676-770页(1976)中报道的方法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冷剂组合物,包括:(a)式CaFbH↓[2a+2-b]O它的环或无环氟代醚或CF↓[3]OCF↓[2]CF↓[3],式中a=2或3并且b=3、4、6、7或8以及当a=3时b=5;和(b)式CnFmH↓[2n+2-m]的氟代烃,式中1≤n≤4和1≤m≤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L克卢格BH迈纳DM佩特龙TEC奇索姆AC西弗特
申请(专利权)人:纳幕尔杜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