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阻尼器、汽车座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3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结构复杂,减振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阻尼器、汽车座椅及汽车。一种座椅阻尼器,其包括金属圆筒和复合永磁体。复合永磁体为由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沿金属圆环轴向交替布置并连接形成的柱形结构。复合永磁体间隔设置于金属圆筒内侧,并被配置成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金属圆筒沿轴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靠性更高,减振效果好。

Seat dampers, car seats and ca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omplex structure and poor damping effect of the damper in the prior art, providing a seat damper, an automobile seat and a vehicle. A seat damper, which includes a metal cylinder and a composite permanent magnet. The composite permanent magnet is a columnar structure formed by axial magnetizing N pole permanent magnet, radial magnetizing S pole permanent magnet, radial magnetizing N pole permanent magnet, axial magnetizing S pole permanent magnet alternately arranged and connected along the metal ring. The composite permanent magnet is spaced apart at the inside of the metal cylinder and is configured to m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metal cylinder under the force of the external forc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reliability is higher, and the vibration damping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阻尼器、汽车座椅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阻尼器、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追求越来越高,特别是NVH性能。其中,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通过轮胎及车架传递到座椅,造成乘员乘坐舒适性下降。当前对于汽车减振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悬架系统上,而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座椅减振措施却很少应用,作为整车减振系统中重要一环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保障人们乘坐的舒适性。目前关于座椅减振装置,更多是机械方面减振和液压或磁流变液减振,此种减振结构复杂,可靠性及可维护性较低,且存在液体泄露带来的污染的风险。即使有部分采用通电线圈来实现减振的阻尼器,也由于有外部电源的输入,造成能量的浪费,不利用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座椅阻尼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的阻尼器结构复杂,减振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座椅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汽车座椅的汽车。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座椅阻尼器,其包括金属圆筒和复合永磁体。复合永磁体为由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沿金属圆环轴向交替布置并连接形成的柱形结构。复合永磁体间隔设置于金属圆筒内侧,并被配置成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金属圆筒沿轴向运动。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复合永磁体和金属圆环的布置,为座椅处振动提供阻尼力,相比于传统机械减振和磁流变液阻尼装置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更为方便,可靠性更高,且避免出现由于液体泄露带来的污染问题。相对于永磁体和通电线圈结构阻尼器,省去了绕制线圈和外电路的麻烦,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达到减振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圆筒为由铜构成的空心筒体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阻尼器还包括永磁体支架,永磁体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均为环形结构,并且依次套设和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的外周面。第二端被配置成用于连接座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阻尼器还包括支撑弹簧,支撑弹簧一端固连于金属圆筒,另一端弹性支撑复合永磁体。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阻尼器还包括围设于金属圆筒外周面的隔磁套筒。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阻尼器还包括底座,底座连接于隔磁套筒的靠近第二端的端部。支撑弹簧支撑于底座和第二端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磁套筒靠近第一端的边沿沿径向向内延伸至贴近第一端处,形成限位板。限位板内侧连接有正对复合永磁体端部的限位环。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座椅本体、前述的座椅阻尼器,座椅阻尼器的复合永磁体连接于座椅本体下端的支撑脚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本体下端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有座椅阻尼器。一种汽车,其包括车架和前述的汽车座椅。汽车座椅的金属圆筒与车架相对固定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更高,减振效果好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由于具备上述的座椅阻尼器,同样具备可靠性更高,减振效果好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由于具备上述的汽车座椅,同样具备可靠性更高,减振效果好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金属圆筒;20-复合永磁体;21-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22-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23-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24-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30-永磁体支架;40-支撑弹簧;50-隔磁套筒;51-限位板;60-底座;70-限位环;D1-第一端;D2-第二端;001-汽车;010-汽车座椅;100-座椅阻尼器;200-座椅本体;300-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阻尼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剖视图。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座椅阻尼器100包括包括金属圆筒10和复合永磁体20。复合永磁体20为由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21、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22、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23、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24沿金属圆筒10轴向交替布置并连接形成的柱形结构。复合永磁体20间隔设置于金属圆筒10内侧,并被配置成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金属圆筒10沿轴向运动。优选地,金属圆筒10为由铜构成的空心筒体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阻尼器100通过采用复合永磁体20和金属圆筒10的布置,且复合永磁体20为由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21、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22、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23、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24沿金属圆筒10轴向交替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座椅阻尼器、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圆筒和复合永磁体;所述复合永磁体为由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沿金属圆环轴向交替布置并连接形成的柱形结构;所述复合永磁体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圆筒内侧,并被配置成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金属圆筒沿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圆筒和复合永磁体;所述复合永磁体为由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沿金属圆环轴向交替布置并连接形成的柱形结构;所述复合永磁体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圆筒内侧,并被配置成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金属圆筒沿轴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筒为由铜构成的空心筒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阻尼器还包括永磁体支架,所述永磁体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轴向充磁N极永磁体、所述径向充磁S极永磁体、所述径向充磁N极永磁体、所述轴向充磁S极永磁体均为环形结构,并且依次套设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端被配置成用于连接座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阻尼器还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一端固连于所述金属圆筒,另一端弹性支撑所述复合永磁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琴黄志源王炳莉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