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91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3:12
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包括环状的底座、箍状的承托架、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在底座和承托架间的若干个可伸缩的支架,所述支架相互平行且环列设置;所述承托架包括嵌入设置有遮挡件的下层托架和由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若干可伸缩的环设支架保证了承托架的可随动性,保证因头部倚靠方式、重量等条件的不同枕头随动的产生变化,进一步的承托架分为功能性区分的上层托架和下层托架一则使得支架的伸缩带来的变化能通过双层设置缓解掉,二则具有遮挡件的下层托架能为后续隔音、隔光的设计提供可实现的途径,另外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更适宜人体并提升舒适度,并能适应舒适度调整。

A variable angle head pillow

A variable angle head, comprises an annular base, hoop shaped bracke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arranged in a plurality of telescopic bracket base and a support frame of the bracket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set out;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shutter arranged embedded the lower bracket and the upper bracket. By the foam composition; the invention by a plurality of telescopic ring bracket ensures the support bracket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head pillow, different guarantee conditions, rely on the way of weight moving along with change, distinguish the support bracket further divided into functional upper and lower bracket bracket makes the telescopic bracket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double set release, two has lower bracket shields can provide feasible approaches for the subsequent design of sound and light insulation, also made of foam composition The layer bracke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human body and improves the comfort degree, and can adapt to the adjustment of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角度头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枕头,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变角度头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枕头的可调节性、适性和功能性均有越来越高的需求。而传统领域无法根据不同的睡姿自动调节枕头的舒适度和密实度以优化睡眠者睡眠体验,特别是失眠者他们对于睡眠环境的声音、光亮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领域无法通过简单有效并低成本的方式即实现根据使用者睡眠姿势适时调整枕头本身的舒适度,更无法同时达到隔音、隔光等目的,功能单一并不具备良好的拓展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弥补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适应不同的睡姿使得枕头具有不同的舒适度、并能隔音、隔光的可变角度头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环状的底座、箍状的承托架、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在底座和承托架间的若干个可伸缩的支架,所述支架相互平行且环列设置;所述承托架包括嵌入设置有遮挡件的下层托架和由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层托架的上下表面间形成有若干延伸方向相同、孔径不同的细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细孔具有变化的分布在上层托架上,当可伸缩的支架带动下层托架运动时,不同孔径和分布的细孔随之变化并改变上层托架的密实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遮挡件包括横向遮挡部和竖向遮挡部,所述横向遮挡部自下层托架的一侧内壁延出并可嵌入或脱出的挂设在另一侧内壁上以将承托架的内环封闭或打开,所述竖向遮挡部自下层托架的下部延伸并可嵌入或者脱出的连接在底座上以将底座和承托架之间的周壁封闭或联通。作为一种改进,当周壁封闭时,支架处于封闭的周壁内,所述横向遮挡部和竖向遮挡部的外壁为隔音材料,内壁为表面光洁的硬塑料,所述各个支架上均设置有喇叭以形成环绕的喇叭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喇叭组电连接的主控板和电池组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横向遮挡部内设置有可充气的腔体,所述横向遮挡部为透气材料。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位于承托架开口处的两个对称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自由端向内弯折形成抱拳状以限定夹持的空间,所述夹紧部为弹性材料且其内部设置有共振组件。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泡沫组合物为乳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若干可伸缩的环设支架保证了承托架的可随动性,保证因头部倚靠方式、重量等条件的不同枕头随动的产生变化,进一步的承托架分为功能性区分的上层托架和下层托架一则使得支架的伸缩带来的变化能通过双层设置缓解掉,二则具有遮挡件的下层托架能为后续隔音、隔光的设计提供可实现的途径,另外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更适宜人体并提升舒适度,并能适应舒适度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变角度头枕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环状的底座1、箍状的承托架2、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在底座1和承托架2间的若干个可伸缩的支架3,所述支架3相互平行且环列设置;所述承托架2包括嵌入设置有遮挡件21的下层托架22和由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23;环状的底座1系与箍状的承托架2相互配合设计的,之所以将承托架2设计成箍状,因为人体头部倚靠枕头时环形的倚靠承托最适合人体的流线并兼具舒适度,又因为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将环形进一步设计成具有开口的箍状,即能进一步调整环形的松紧、大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由于箍状本身的特点,使得人的头部在本专利技术中有两种枕靠的方式,一种是枕靠在承托架2上方,另一种是打开箍状的开口,人头部枕靠在承托架2和底座1之间的环柱状的空间内,同时环状的底座1与箍状的承托架2相互对应,从而使得底座1的支撑作用更为平稳并进一步保证了承托架2变化幅度不至于影响人体的舒适,再者,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可伸缩的支架3平行环列在底座1和承托架2间的方式实现底座1上的承托架2随动变化的设计,该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体脊柱的生理学性能,兼具脊柱的强度和韧性,当其环绕竖直连接设置在底座1和承托架2间的时候,随着承托架2上受力的变化,可伸缩的支架3便会伸缩变化,配合环列设置的特点,整个承托架2便会随着人头部受力的变化进行倾斜或呈现一定的角度,不会另人在睡觉时因姿势变化而感到有抵触感,具体的,支架3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配合伸缩的支架3压缩或者复位以始终保证承托架2能因受力变化进行相适配的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架2包括嵌入设置有遮挡件21的下层托架22和由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23,该设计使得承托架2分割成为2部分,下层托架22具有遮挡件21从而能够对整体的周壁与上部等裸露的部位通过遮挡件21进行遮蔽,从而实现了遮光、隔音的作用,而泡沫组合物则提高舒适度并使得随动的变化更为平滑同时能够从硬接触变成软接触从而在承托架2整体变化时除了加度、位置的变化,其与头部接触面的密实度、柔软度和舒适度也随之变化。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层托架23的上下表面间形成有若干延伸方向相同、孔径不同的细孔23a;在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23中设计细孔23a,所述细孔23a有多重作用,首先,细孔23a的存在使得人头倚靠更为舒适,透气性好,同时为泡沫组合物受力应变提供了形变空间,形变更为柔性,不会因形变造成难以入眠甚至梦中惊醒等状况,同时,细孔23a的存在还为后期在泡沫组合物中填充或者浸渍有利睡眠的香料盒药物提供可能,并且由于细孔上下开设延伸,药物或者香料能很好储存并能间歇性挥发作用,效果好且持续,同时,延伸方向相同的细孔23a,即孔的延伸方向自上层托架23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延伸能保证应力统一形变趋势,同样保证了形变时候更为稳当且幅度减少,然而本设计将细孔23a设计成孔径不同,系为了配合可伸缩的支架3进行随动运动时候,接触面具有更为人性化的接触体验,不会机械或者线性的变化,保持变化的自然性,同时,不同的孔径能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找到最适宜自己本身的一种接触方式,因为孔径不同接触时候产生的形变所导致的密实度会有所不同,故而用户体验也会不同,从而适应不同的人群,甚至是同一人群不同的身体状况时对于密实度需求的变化。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细孔23a具有变化的分布在上层托架23上,当可伸缩的支架3带动下层托架22运动时,不同孔径和分布的细孔23a随之变化并改变上层托架23的密实度;作为孔径不同的一种延伸设计,本专利技术为了提高适应性并在人体头部枕靠过程中具有更明显且具有区分度的舒适度或者密实度体验,将各个细孔23a分布的疏密等条件也进行变化,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适应性和舒适度。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遮挡件21包括横向遮挡部21a和竖向遮挡部21b,所述横向遮挡部21a自下层托架22的一侧内壁延出并可嵌入或脱出的挂设在另一侧内壁上以将承托架2的内环封闭或打开,所述竖向遮挡部21b自下层托架22的下部延伸并可嵌入或者脱出的连接在底座1上以将底座1和承托架2之间的周壁封闭或联通;本设计进一步细化了遮挡件21的构成,由于在单纯仅有底座1和承托架2结构的时候,承托架2又是箍状,故其顶部和四壁都是镂空状的,光线能自由出入不会隔档,此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下层托架22内部的横向遮挡部21a和竖向遮挡部21b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横向遮挡部21a自下层托架22的一侧内壁延出并可嵌入或脱出的挂设在另一侧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变角度头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底座(1)、箍状的承托架(2)、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在底座(1)和承托架(2)间的若干个可伸缩的支架(3),所述支架(3)相互平行且环列设置;所述承托架(2)包括嵌入设置有遮挡件(21)的下层托架(22)和由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底座(1)、箍状的承托架(2)、沿竖直方向连接设置在底座(1)和承托架(2)间的若干个可伸缩的支架(3),所述支架(3)相互平行且环列设置;所述承托架(2)包括嵌入设置有遮挡件(21)的下层托架(22)和由泡沫组合物制成的上层托架(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托架(23)的上下表面间形成有若干延伸方向相同、孔径不同的细孔(23a)。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孔(23a)具有变化的分布在上层托架(23)上,当可伸缩的支架(3)带动下层托架(22)运动时,不同孔径和分布的细孔(23a)随之变化并改变上层托架(23)的密实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21)包括横向遮挡部(21a)和竖向遮挡部(21b),所述横向遮挡部(21a)自下层托架(22)的一侧内壁延出并可嵌入或脱出的挂设在另一侧内壁上以将承托架(2)的内环封闭或打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崟汪葛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