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及具有该支撑结构的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63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1:45
一种支撑结构及置物架,包括连接架及承载板,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分别设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相互均为折弯型支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竖直部,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竖直部;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承载板相对应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的位置处分别设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第一竖直部卡合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卡合于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及置物架,只需将支撑结构与置物架本体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即可实现利用支撑结构上的承载板来实现收纳放置杂物,达到利用置物架本体周边空间的目的。

A support structure and a staging frame with the support structure

A support structure and storage rack,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frame and a bear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frame comprises oppositely arranged first connecting column and two connecting columns,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two column connection connec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the support frame two,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two support each other for bending type support, a first supporting frame including the first vertical part,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second vertical part; both ends of the bear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nd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column and two column connection, bearing plate at the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vertical disposition part and vertical part two respectively. The first fixing hole and a fixing hole two, the first vertical part is clamp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hole second, the fixed part is clamped with second fixing hole. Support structure and rack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only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two bracket support structure and rack connection can be realized to achieve storage by placing debris bearing plate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ack space a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及具有该支撑结构的置物架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该支撑结构的置物架。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收纳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置物架通常仅包括置物架本体,在置物架本体上设置一块或多块搁板来放置小型家用电器(例如微波炉或者是消毒碗柜等)或者是杂物。采用上述方式,由于搁板通常是设置在置物架本体的中间位置,因此在放置杂物或者小型家用电器时也只能放置在置物架本体的中间位置,无法对置物架本体周边的位置进行利用,不利用用户对置物架本体周边的空间的进一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置物架无法利用其周边空间造成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及承载板,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相互朝向设置且均为折弯型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竖直部;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所述承载板相对应所述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竖直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其中,所述连接架还包括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连接柱固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柱固接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柱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均为“L”字形的条杆,所述第一连接柱包括第一水平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固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柱包括第二水平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部固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固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周,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部固接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其中,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槽,两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及第二竖直连接部;或者,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及第二竖直连接部分别相对应所述凸块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对外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或者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对外端面与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对外端面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或者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对外端面与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面齐平。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竖直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竖直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均为L字形支架。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置物架本体及如上述的支撑结构,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柱沿所述第一支架的延伸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柱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延伸方向滑动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通过将承载板与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连接,并在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用以固定支撑承载板,使得承载板能够固定在连接架上,同时在拆装时也能够便于拆装,从而当将该支撑结构设于置物架上时,只需将该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与置物架本体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即可实现利用该支撑结构上的承载板来实现收纳放置杂物,进而达到将置物架本体周边的空间也利用起来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该置物架周边空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能够解决目前的支撑结构拆装、搬运不便且无法调节搁板相对于支撑结构本体位置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10的结构简图。该支撑结构10包括连接架及承载板2,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柱11及第二连接柱12,第一连接柱11及第二连接柱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a及第二支撑架1b,第一支撑架1a及第二支撑架1b相互朝向设置且均为折弯型支架,第一支撑架1a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竖直部10a,第二支撑架1b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竖直部10b。承载板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柱11及第二连接柱12,承载板2相对应该第一竖直部10a及第二竖直部10b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1及第二固定孔22,第一竖直部10a卡合于第一固定孔21,第二固定孔22卡合于第二固定孔2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该支撑结构10能够与其他支架连接,例如将该支撑结构10连接于置物架本体上或者是设于其他的支架上,该连接架还包括第一轴套13和第二轴套14,上述的第一连接柱11固接于第一轴套13的外周,第二连接柱12固接于第二轴套14的外周。具体地,该第一连接柱11可一体成型于该第一轴套13的外周,该第二连接柱12可一体成型于该第二轴套14的外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柱11还可焊接于该第一轴套13的外周,第二连接柱12可焊接于第二轴套14的外周。该第一轴套13及第二轴套14可用以套设于置物架本体上,或者是套设于其他支架上,从而实现整个支撑结构10与置物架本体的连接的同时,还可实现该支撑结构10能够沿着置物架本体上下滑动,从而实现调整支撑结构10与置物架本体的连接位置。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柱11及第二连接柱12均为“L”字形的条杆,第一连接柱11包括第一水平连接部11a及与第一水平连接部11a固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部11b,第二连接柱12包括第二水平连接部12a及与第二水平连接部12a固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部12b,该第一水平连接部11a固接于第一固定柱11,该第二水平连接部12a固接于第二固定柱12。具体地,第一水平连接部11a一体成型于第一轴套13的外周,该第二水平连接部12a一体成型于第二轴套14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架1a及第二支撑架1b均可设置为若干个,以便于该承载板2能够连接于该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任意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a及第二支撑架1b的位置,有利于调节该承载板2在第一连接柱11及第二连接柱12上的连接位置。具体地,若干个第一支撑架1a沿第一连接柱11的竖直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二支撑架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撑结构及具有该支撑结构的置物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及承载板,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相互朝向设置且均为折弯型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竖直部;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所述承载板相对应所述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竖直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及承载板,连接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相互朝向设置且均为折弯型支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朝向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竖直部;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所述承载板相对应所述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竖直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固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还包括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连接柱固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柱固接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柱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均为“L”字形的条杆,所述第一连接柱包括第一水平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固接的第一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柱包括第二水平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部固接的第二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