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路、采样电阻、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单片机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插座相连,采样电阻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采样电阻相连,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出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继电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的常闭触电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片机根据电流采样电路采集的电流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实现插座供电电源的通断,从而实现保护充电设备和电池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座智能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智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在使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由于充电设备的逐渐老化或故障可能导致电池长时间过充,这不仅造成电能浪费,而且电池寿命和使用时长也会因此大幅度缩短,又比如充电不当(晚间电源电压高,而又整晚充电)导致充电设备发热,电池发烫、失水、膨胀,甚至是损坏。若充电设备型号不匹配或者产品劣质在过度充电下会导致充电器烧毁,电池爆炸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工作稳定可靠的插座智能控制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座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电路、采样电阻、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单片机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插座相连,采样电阻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采样电阻相连,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出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继电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的常闭触电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上述插座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采样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经第一电容后接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采样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后接地。上述插座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电能计量电路包括电能计量芯片HLW8012、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电能计量芯片的VDD端接5V电源,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电能计量芯片的VDD端相连,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电能计量芯片的V1P端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容之间,电能计量芯片的V1N端接在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之间,电能计量芯片的V2P端经第三电阻后接地,第四电容并接在第三电阻两端,电能计量芯片的SEL端和GND端均接地,电能计量芯片的CF1端悬空,电能计量芯片的CF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相连。上述插座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单片机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5V电源,三极管的集电极接5V电源,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经第六电阻后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电流采样电路对采样电阻进行采样,并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送入电能计量电路,经电能计量芯片转换为频率值与功率大小成正比的方波脉冲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输入的脉冲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实现插座供电电源的通断,从而实现保护充电设备和电池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源电路、采样电阻、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单片机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插座相连,采样电阻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采样电阻相连,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出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继电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的常闭触电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8、第二电阻R9、第一电容C10和第二电容C11,所述第一电阻R8的一端与采样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8的另一端经第一电容C10后接地,第二电阻R9的一端与采样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9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C11后接地。所述电能计量电路包括电能计量芯片HLW8012、第三电阻R14、第三电容C13和第四电容C12,所述电能计量芯片的VDD端接5V电源,第三电容C13的一端与电能计量芯片的VDD端相连,第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电能计量芯片的V1P端接在第一电阻R8与第一电容C10之间,电能计量芯片的V1N端接在第二电阻R9与第二电容C11之间,电能计量芯片的V2P端经第三电阻R14后接地,第四电容C12并接在第三电阻R14两端,电能计量芯片的SEL端和GND端均接地,电能计量芯片的CF1端悬空,电能计量芯片的CF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AT89C2051的P3.2端口相连。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19、第五电阻R18、第六电阻R20、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7和第二二极管D8,所述第四电阻R19的一端与单片机的P1.2端口相连,第四电阻R1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第五电阻R18的一端与第四电阻R19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18的另一端接5V电源,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5V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7的正极经第六电阻R20后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7的负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8的正极接地,第二二极管D8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插座的供电回路中串接一个采样电阻R7,电流采样电路对采样电阻R7的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送入电能计量电路,经电能计量芯片HLW8012转换为频率值与功率大小成正比的方波脉冲,方波脉冲用外部中断与计数器计时的方式得到频率值然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输入的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实现插座供电电源的通断,若电流采样电路采集的电流信号异常,则单片机的P1.2端口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继电器的常闭触电K1断开,插座断电,从而实现保护充电设备和电池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采样电阻、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单片机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插座相连,采样电阻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采样电阻相连,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出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继电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的常闭触电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采样电阻、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计量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单片机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插座相连,采样电阻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采样电阻相连,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电能计量电路的输出端经光耦隔离电路后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继电器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的常闭触电串接在电源电路与插座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采样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经第一电容后接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采样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后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计量电路包括电能计量芯片HLW8012、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电能计量芯片的VD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琼,卢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