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22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具有透镜主体和各向同性地均匀配置于上述透镜主体的点,在可见光区域,基于上述点的点部与该点部以外的非点部的平均透过率的差为2%以上5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焦点调节辅助透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点调节辅助透镜。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自动对焦点进行调节的眼镜。例如,存在一种眼镜,其具有检测两眼所注视的位置的距离的装置、可调节焦点距离的透镜和基于检测到的距离信息来调节透镜系统的焦点距离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99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眼镜需要用于检测距离的视线方向检测器和改变透镜的焦点距离的装置等多个部件,因而眼镜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便的结构辅助焦点调节的透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具有透镜主体和各向同性地均匀配置于上述透镜主体的点(Dot)。在可见光区域中,基于上述点的点部与该点部以外的非点部的平均透过率的差为2%以上5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简便的结构辅助焦点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焦点调节响应时间的验证实验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为光学模拟模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为设置于透镜表面的点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为在各相位差中对比度与散焦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为散焦量与模糊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6为用于说明散焦量和相位差对视认性产生的影响的图。图7为在各遮光率中对比度与散焦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8为黑色和灰色的条纹图像的一部分截面的示意图。图9为在图8所示的截面中的光谱强度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0为用于说明对比度降低时的视认性的图。图11为实验A的结果的示意图。图12为实验B的结果的示意图。图13为用于说明在透镜中设计参数与对比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4为在透镜A中波长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5为在透镜B中波长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6为在透镜C中波长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7为使用了透镜A~C的关于焦点调节和近视力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图18为用于说明透镜A的安装例的图。图19为用于说明实验2的考察的图。图20为实施例1中的眼镜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21为实施例1中的眼镜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22为在佩戴实施例1中的眼镜时透镜的A-A端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3为实施例2中的隐形眼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4为实施例3中的观测设备光学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并不意图排除以下未明确表示的各种变形或技术应用。即,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记相同或类似的符号来表示。附图为模式性的图,并不一定与实际的尺寸或比例等相一致。附图相互间有时会含有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实施方式]在对本专利技术中的透镜进行说明前,对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透镜的经过进行说明。专利技术人们发现,通过在透镜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中设置相位的差异或设置透过率的差异,会变得更容易对焦,或近视力会得到提高。首先,对得到该发现的实验等进行说明。首先,第1实验为专利技术人们发现了如果受试者佩戴在表面排列有微米量级的几何学结构的透镜,则容易对焦(称作第1假说),第1实验即为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证实该第1假说而进行的多个实验。以下,将该透镜称作第1透镜。此外,专利技术人们发现了如果受试者佩戴设置于透镜的点部(dotportion)和非点部在透过率上存在差异的透镜,则容易提高近视力(称作第2假说),第2实验即为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证实该第2假说而进行的实验。首先,对第1实验进行说明。<焦点调节响应时间的验证实验>使用调节多导记录器(AccommodoPoly-Recorder)验证通过第1透镜观察时的焦点调节响应时间(ART:AccommodationResponseTime)。在该实验中,作为第1透镜,使用表面形成为蜂窝结构的透镜。ART为当在近点、远点、近点、远点……之间反复移动目标时,对焦于目标所需的时间。调节多导记录器为根据与置于远处和近处的目标对焦所需的时间长度来诊断对焦功能的装置。在该实验中,对11名受试者通过效果来测定,并使用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表面为蜂窝结构的透镜)和不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一般的球面透镜)来测量目标从近点移动至远点时(以下也称作ART松弛)的ART和目标从远点移动至近点时(以下也称作ART紧张)的ART。图1为焦点调节响应时间验证实验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A)表示ART松弛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如图1(A)所示,在ART松弛中,佩戴了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的受试者的ART与佩戴了不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的受试者的ART相比,可缩短约14.2%。图1(B)表示ART紧张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如图1(B)所示,在ART紧张中,佩戴了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的受试者的ART与佩戴了不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的受试者的ART相比,可缩短约10.5%。从图1所示结果来看,可以说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更容易对焦。<光学模拟>接着,为了寻求如果佩戴第1透镜则更容易对焦的原因,对光学模拟进行说明,该光学模拟是使用使微点(microdot)周期性地排列的透镜作为第1透镜而进行的。图2为光学模拟模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模型使用10μm的点光源作为光源,并使用开口直径为3mm的透镜。该透镜的3mm为平均瞳孔直径,如图3所示,在透镜表面具有将蜂窝结构简化为圆形的结构。此外,透镜焦点为150mm,聚焦位置A’距离透镜300mm。输入图像的1像素尺寸为10μm。此外,关于光源的波长(以下,称作基准波长),作为一个例子,使用在被认为眼睛的灵敏度较高的波长区域内的546nm。图3为设置于透镜表面的点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结构为对蜂窝结构进行简化而成的结构,圆形的间距为410μm,圆形的半径为170μm,光的透过率为100%~50%。应予说明,图3所示的结构的白色部分为高折射区域,黑色部分为低折射区域。使相对基准波长的高折射区域与低折射区域的相位差在0~π/2之间变化。图4为在各相位差中对比度与散焦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图表中,相对基准波长的相位差越大,则对比度降低。此外,散焦的量基本不影响对比度的降低。图5为散焦量与模糊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图表为后述图9的图表所示的线的微分值的最大值,表示模糊的程度。在图5所示的图表中,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相比普通透镜,从聚焦到散焦的微分值的减小幅度更小。因而,具有蜂窝结构的透镜相比普通透镜,散焦时模糊的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可以说散焦感较轻。图6为用于说明散焦量和相位差对视认性产生的影响的图。图6表示在聚焦时(z=0mm)、散焦时(z=50mm)在各相位差下图2所示的成像位置的图像。如图6所示,在聚焦时,虽然当相对基准波长的相位差Φ=π/4时,图像的视认性不易受到影响,但当相位差Φ=π/2时,形成视认性较差的图像。此外,在散焦时,各相位差下的图像的视认性均较差。在此,在聚焦时,虽然使用点状结构来增大相位差,从而使对比度降低,但如果为某个特定范围内的相位差,则视认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图7为在各遮光率下对比度与散焦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图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焦点调节辅助透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具有:透镜主体;和点,所述点各向同性地均匀配置于所述透镜主体,在可见光区域中,基于所述点的点部与该点部以外的非点部的平均透过率的差为2%以上5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3 JP 2015-0196611.一种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具有:透镜主体;和点,所述点各向同性地均匀配置于所述透镜主体,在可见光区域中,基于所述点的点部与该点部以外的非点部的平均透过率的差为2%以上50%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中,所述可见光区域内的指定区域中所述点部与所述非点部的平均透过率的差大于所述可见光区域以外的所述指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所述点部与所述非点部的平均透过率的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中,所述指定区域至少包含蓝色波长区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中,所述点部与所述非点部具有光学相位差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中,对于546nm的波长,所述相位差Φ为0<Φ≦π/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中,对于546nm的所述波长,所述相位差Φ为π/5<Φ≦π/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点调节辅助透镜,其中,所述平均透过率的差由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塩谷俊介伊东一良野村孝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晶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