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85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其是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胶带的层叠体,即使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而被加热,在层叠有胶带的部分也不显现痕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配置于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胶带,胶带具有基材和粘结层,上述基材具有多孔结构,粘结层位于比基材更靠近氯乙烯树脂层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了氯乙烯树脂层和胶带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
技术介绍
汽车仪表板具有将发泡聚氨酯层设置于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与基材之间的结构。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随时间推移而变色,此外,其耐热老化性降低。因此,作为耐热老化性良好的汽车仪表板用层叠体,提出了层叠有氯乙烯树脂层(a)和选自聚酯层、金属层、纸层、聚乙烯层及聚丙烯层中的至少1层(b)的汽车仪表板用层叠体(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8681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在汽车仪表板等汽车内装饰材料中,有时如图1所示的那样,将线2缝制于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1,通过缝制加工对该表皮1进行修饰。但是,在对表皮1进行了缝制加工的情况下,将发泡聚氨酯层加衬于表皮1时,发泡聚氨酯层的原料等有可能从缝制部分的孔中侵入。针对这样的原料等的侵入的问题,可考虑例如如图2所示的那样,将胶带3层叠于表皮1的缝制部分,从而谋求防止发泡聚氨酯层的原料等从缝制部分的孔中侵入。在此,当对例如如图3所示的那样的层叠了胶带3并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4的表皮1进行加热时,在表皮1和发泡聚氨酯层4之间,表皮1和发泡聚氨酯层4各自包含的各种成分发生移动,表皮1逐渐变色。然而,由于该各种成分难以通过层叠有胶带3的部分,因此,当从与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4的侧的相反侧(图3的箭头侧)观察表皮1时,层叠有胶带3的部分的痕迹显现,表皮1的外观变差。因此,近年来,要求一种即使对氯乙烯树脂层实施了缝制加工、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层叠于缝制部分的胶带的痕迹也不显现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但是,这样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未能实现。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其是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胶带的层叠体,即使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而被加热,在层叠有该胶带的部分也不显现痕迹。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将包含特定的基材和粘结层的胶带层叠于氯乙烯树脂层时,即使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而被加热,在层叠有该胶带的部分也不显现痕迹,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其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配置于上述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胶带,上述胶带具有基材和粘结层,上述基材具有多孔结构,上述粘结层位于比上述基材更靠近上述氯乙烯树脂层侧的位置。优选上述氯乙烯树脂层为经缝制加工的氯乙烯树脂层。此外,上述基材优选由无纺布形成。而且,上述粘结层优选具有多孔结构。此外,上述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优选为汽车仪表板用叠层体。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即使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而被加热,在层叠有胶带的部分也不显现痕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对由氯乙烯树脂形成的表皮实施了缝制加工的汽车仪表板的图。图2是表示将胶带层叠于缝制部分的表皮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层叠了表皮和胶带的汽车仪表板用层叠体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的状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配置于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胶带。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在层叠体的胶带所在侧(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配置(加衬)了发泡聚氨酯层等发泡体层,可用于汽车仪表板、车门装饰件等汽车内装饰材料的制造等。即,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而形成的汽车内装饰材料中,通常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的氯乙烯树脂层构成表皮,胶带和发泡体层位于由氯乙烯树脂层形成的表面的内侧(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通常具有将胶带层叠于氯乙烯树脂层的一个表面上而成的结构,但只要不显著地损害所期望的效果,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胶带以外的层。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例如可以在氯乙烯树脂层和胶带之间具有国际公开第2011/086813号所记载的那样的用于提高耐热老化性的层,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可以在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胶带侧的相反侧)具有用于对汽车内装饰材料赋予设计性的装饰层。<氯乙烯树脂层>氯乙烯树脂层优选通过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成型来形成。而且,该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含有(a)氯乙烯树脂、任选地进一步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氯乙烯树脂]在此,作为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a)氯乙烯树脂,能够含有(a1)氯乙烯树脂粒子,任选地能够进一步含有(a2)氯乙烯树脂微粒。而且,作为可构成(a1)氯乙烯树脂粒子和(a2)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氯乙烯树脂,除了氯乙烯的均聚物之外,还可举出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的氯乙烯单元的共聚物。氯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的具体例子为:乙烯、丙烯等烯烃类;烯丙基氯、偏氯乙烯、氟乙烯、三氟氯乙烯等卤代烯烃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类;异丁基乙烯基醚、十六烷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烯丙基-3-氯-2-氧丙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烯丙基醚类;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酐等不饱和羧酸、其酯或其酸酐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丙烯酰胺类;烯丙基胺安息香酸盐、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等烯丙基胺及其衍生物类等。以上所例示的单体,只不过是能够与氯乙烯共聚的单体(共聚单体)的一部分,作为共聚单体,可使用近畿化学协会乙烯基部汇编《聚氯乙烯》日刊工业新闻社(1988年)第75~104页所例示的各种单体。可使用这些单体的1种或2种以上。在可构成上述(a1)氯乙烯树脂粒子和(a2)氯乙烯树脂微粒的氯乙烯树脂中,也包含对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等树脂接枝聚合了(1)氯乙烯或(2)氯乙烯与上述共聚单体的树脂。在此,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的意思。此外,“树脂粒子”是指粒径为30μm以上的粒子,“树脂微粒”是指粒径小于30μm的粒子。上述氯乙烯树脂可以通过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等现有已知的任一种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另外,在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中,(a1)氯乙烯树脂粒子作为基体树脂发挥功能。此外,(a2)氯乙烯树脂微粒作为后述的隔离剂(粉体流动性改良剂)发挥功能。而且,(a1)氯乙烯树脂粒子优选通过悬浮聚合法制造。此外,(a2)氯乙烯树脂微粒优选通过乳液聚合法制造。[[(a1)氯乙烯树脂粒子]]在此,上述(a1)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下。当上述(a1)氯乙烯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时,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粉体流动性提高,且将上述粉体成型用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粉体成型而成的氯乙烯树脂成型体(氯乙烯树脂层)的平滑性提高。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平均粒径”是指根据JISZ8825,使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的体积平均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其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配置于所述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胶带,所述胶带具有基材和粘结层,所述基材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粘结层位于比所述基材更靠近所述氯乙烯树脂层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19 JP 2015-0555071.一种汽车内装饰材料用层叠体,其具有氯乙烯树脂层和配置于所述氯乙烯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胶带,所述胶带具有基材和粘结层,所述基材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粘结层位于比所述基材更靠近所述氯乙烯树脂层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崇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