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皮肤脂质成分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6715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环保且稳定地捕集有神经酰胺、生物来源肽及透明质酸的纳米多层脂质体,从而提供由于皮肤吸收及渗透性优秀,用于整体改善皮肤如提高皮肤保湿力、防止皮肤老化、改善皮肤皱纹等的适合化妆品组合物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有皮肤脂质成分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生物环保性并对皮肤刺激少且稳定具有生物来源肽等的功效物质,从而可应用于用于皮肤保湿效果、防止老化等的化妆品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人身体中,与外部最先接触并提供对外部环境的最初的防御膜的皮肤,除了简单的防御功能之外,还对美产生重要的影响。皮肤的构成区分为表皮和真皮,其中观察到表皮随着皮肤老化及水分含量等其变化最为明显,从而成为了用于皮肤美容的研究的主要对象。皮肤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质,包含脂质的各种皮肤成分构成坚固的皮肤障壁,用于维持皮肤的形态、从外来环境进行防御等。据悉,在组成皮肤障壁的脂质中,代表的有胆固醇、脂肪酸、神经酰胺,因皮肤障壁的脂质成分及包含有这些的皮肤障壁,而水溶性成分很难渗透到皮肤内。为了将水溶性成分渗透到皮肤内,在多种方法中,利用脂质体(liposome)的方法为了防止皮肤的老化、保湿、皱纹改善等而广泛利用。利用脂质体是因为可稳定传递包含在脂质体的活性成分,以使不发生变化,不管活性成分的性质的脂溶性或水溶性,可通过脂质体向皮肤内传递。脂质体的种类可区分为多层膜(multilamella)或单层膜(unilamella)脂质体,单层膜脂质体根据大小可分为大单膜脂质体或小单膜脂质体。通常,多层膜脂质体的大小为400nm至3500nm,可包含脂质体的5%至15%左右的成分,在单膜脂质体的情况下,大小为100nm至1000nm,并可包含30%至65%左右的成分,小单膜的情况下,大小为20nm至50nm,可包含脂质体的0.5%至1.0%左右的成分。大单模脂质体可包含最多量的成分,但不稳定,而小单膜脂质体稳定,但可包含的成分的量非常少。与此相反,多层膜脂质体可包含于脂质体中的成分的量充足,形成多层结构的皮肤亲和力优秀。然而,在多层膜脂质体的情况下,由于其大小太大,很难维持稳定度,且向皮肤内的渗透性不佳。除了脂质体之外,还利用通过泡囊(niosome)将水溶性成分向皮肤渗透的方法。泡囊大小为10nm至200nm,包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作为主要成分,通过高温乳化具有封闭的双层机构,与由磷脂等的脂质粒子搬运成分的脂质体相比,相对稳定并易于生产且价格便宜,但是存在容易凝集或融合且不具有生物环保性的缺点。在制备脂质体时,在使用的脂质成分中卵磷脂为非氢化的卵磷脂的情况下,可知可减少脂质体的大小并对提高皮肤吸收能有效,但是,在以水分散状态存在的脂质体的特性上,存在如下的缺点,即,具有基于不饱和的化学不稳定性、伴随因酸败的颜色及香味的变化且长期稳定性下降。与此相反,氢化卵磷脂随着不饱和基被去除具有稳定性优秀,即使以水分散状态存在,不发生酸败或香味变化等长期稳定性优秀的优点,相反,因饱和烃基的强的特性,很难制备具有大大曲率半径的纳米水平的脂质体,反而会转移成层状。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或缺点,需要开发稳定且大小小并可稳定地捕集各种物质、生物环保性及长期稳定度优秀的多层脂质体。【现有技术文献】韩国公开专利2004-0078500。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利用多层脂质体的技术的问题,通过开发包含皮肤脂质组成成分,具有生物环保性且可稳定地捕集皮肤渗透性优秀的多种功效物质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来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利用为提高皮肤保湿力、防止皮肤老化等皮肤改善用化妆品组合物,除了化妆品领域之外还可应用于制药及食品领域。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人通过认识现有的已知的脂质体的问题点并通过使用氢化卵磷脂来专利技术了如下的多层纳米脂质体,即,不仅可具有化学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而且可通过同时导入被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及脂肪酸来形成纳米级多层脂质体,具有生物环保性且可稳定地捕集功效。本专利技术提供包含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氢化卵磷脂及脂肪酸并稳定地捕集有功效物质的纳米多层脂质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纳米多层脂质体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对包含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氢化卵磷脂及脂肪酸的油相成分进行混合;步骤b),在水相成分中投入油相成分并进行乳化;步骤c),进行用于形成纳米级脂质体的高压乳化;以及步骤d),通过使增稠剂分散并进行冷却来使脂质体稳定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具有生物环保性并对皮肤刺激少且安全、非常稳定地捕集有功效物质,而且保湿力及皮肤渗透度优秀,为了皮肤保湿效果、防止皮肤老化、改善皮肤皱纹等皮肤改善,可利用成各种各样的。附图说明图1的(a)部分~(d)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纳米多层脂质体的机构及大小。具体实施方式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在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及附图中,可省略混淆专利技术的要旨的公知的内容的记载,对在整个说明书中未进行定义的术语,可理解成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通常的意义。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氢化卵磷脂及脂肪酸且稳定地捕集有功效物质的纳米多层脂质体(multilamellaliposome)及其制备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因具有生物环保性且皮肤渗透度、皮肤吸收性优秀而对皮肤改善有效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相对于纳米多层脂质体分散液,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纳米多层脂质体的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重量百分比至15重量百分比,优选为3重量百分比至12重量百分比,更优选为5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当小于3重量百分比时,由于无法坚固地制备多层脂质体,因此时间稳定度可能会很糟糕,在大于12重量百分比的情况下,因表面活性剂乳化力变高,由于生成微乳液(emulsion),因而无法生成多层状脂质体。在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中,甘油增加的数为6至20,优选为8至12,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上述范围中,可对通过减小多层脂质体的大小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有效。具体地,上述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可包含聚甘油类硬脂酸盐(stearate)、聚甘油类棕榈酸盐(palmitate)及聚甘油类山嵛酸盐(behenate)中的一种。在本专利技术中,包含作为磷脂的主要组成成分的卵磷脂(lecithin)作为辅助乳化剂,从而可提高纳米多层脂质体的稳定性及生物环保性,并可减少表面活性剂的总量。可将卵磷脂区分为具有不饱和基的卵磷脂和通过氢化不饱和基来去除不饱和基的氢化(hydrogenation)卵磷脂,在本专利技术中卵磷脂优选地使用氢化卵磷脂。卵磷脂是从大豆或鸡蛋提取后进行纯化来制备而成的,是包含碳数为12~24个的脂肪酸链的磷脂类,即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等的磷脂类的混合物。构成所提取的卵磷脂的氢基的脂肪酸链可使用如下混合物,即,作为平均分布0~3个左右双键的不饱和卵磷脂,根据纯化程度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70~95%。存在于卵磷脂的脂肪酸的链的双键可根据水或活性氧容易发生氧化,于此相反,在氢化卵磷脂中,由于通过进行氢化(hydrogenation)来减少不饱和基的数,从而具有化学稳定度高的特征。相对于纳米多层脂质体分散液,氢化卵磷脂的含量为0.05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0.5重量百分比至6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更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含有皮肤脂质成分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氢化卵磷脂及脂肪酸,稳定地捕集有功效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02 KR 10-2015-00291831.一种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氢化卵磷脂及脂肪酸,稳定地捕集有功效物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效物质为生物来源肽、透明质酸、神经酰胺及生育酚中的一种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包含聚甘油硬脂酸盐、聚甘油棕榈酸盐及聚甘油山嵛酸盐中的一种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纳米多层脂质体分散液,所述氢化卵磷脂的含量为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纳米多层脂质体分散液,所述被C16至C22的酰基取代的聚甘油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3重量百分比至12重量百分比。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来源肽包含铜肽、六胜肽、棕榈酰寡肽及棕榈酰四肽中的一种以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多层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层脂质体的大小为50nm至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胜寒蔡秉根姜炳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