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612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和基站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区间;在所述部署区间内选取部署半径,根据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根据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及系统发射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确定中继节点的配置,将所述中继节点接入所述基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能够改善现有小区边缘用户的接收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无线传输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LTE系统是第三代(thethirdgeneration,简称3G)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其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简称MIMO)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给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低的传输时延以及更优的服务质量,而被广泛研究并逐步应用于商用网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人烟稀少地区,比如海面,沙漠等,需要进行超远覆盖。另外,在小区的边缘地区,由于无线信号强度的减弱,以及相邻小区的干扰,导致UE在小区边缘时,通信质量较差。目前覆盖增强采取布局直放站和超级小区(SuperCell)的方式。采用直放站增强覆盖,直放站只是简单的转发。不对信号做处理,在放大信号同时,噪声也放大,导致无线传输的错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能够改善现有小区边缘用户的接收质量,提高无线传输可靠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包括: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和基站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区间;在所述部署区间内选取部署半径,根据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根据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及系统发射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确定中继节点的配置,将所述中继节点接入所述基站。进一步的,所述部署区间为所述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与所述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差值至基站覆盖半径。进一步的,所述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为:PreambleformatTCP部署半径最少上行子帧数03168TSR≤14.5km1121024TSR≤77km226240TSR≤30km2321024TSR≤100km3其中,TCP为循环前缀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模式为频分双工模式,系统频分双工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为:在频分双工模式中,当子帧配置满足时为中继节点的传输子帧;其中,nf和ns分别表示帧号和时隙号,为偏移值元素,的取值根据SubframeConfigurationFDD确定;SubframeConfigurationFDDOffsetvalueelementofΔBSC{xxxxxxx1}7{xxxxxx1x}6{xxxxx1xx}5{xxxx1xxx}4{xxx1xxxx}3{xx1xxxxx}2{x1xxxxxx}1{1xxxxxxx}0其中,“x”取值为0或者1。进一步的,所述中继节点为带内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的配置通过将所述SubframeConfigurationFDD的8个bit中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的bit置1。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系统时分双工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为:在时分双工模式中,中继节点的传输子帧配置为:其中,在一个无线帧的每个子帧中,“D”表示eNB-to-RN的下行传输子帧,“U”表示RN-to-eNB的上行传输子帧,参数SubframeConfigurationTDD为eNB-RN链路的上下行配比。进一步的,所述中继节点为带内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的配置根据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所述eNB-RNuplink-downlinkconfiguration和所述Subframenumbern确定。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系统,包括:距离适配模块,用于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和基站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区间;上行子帧数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部署区间内选取部署半径,根据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Relay配置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及系统发射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确定中继节点的配置,将所述中继节点接入所述基站。进一步的,所述部署区间为所述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与所述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差值至基站覆盖半径。进一步的,所述中继节点为带内中继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半径,中继节点与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及中继节点的配置,在现有基站和终端之间部署中继节点,实现了网络覆盖增强,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无线传输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RN和eNB组网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人烟稀少地区,比如海面,沙漠等,需要进行超远覆盖。另外,在小区的边缘地区,由于无线信号强度的减弱,以及相邻小区的干扰,导致UE在小区边缘时,通信质量较差,无线传输的错误率高。为了增大基站的覆盖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基站eNB与终端UE之间引入RN(RelayNode,中继节点),以改善现有小区边缘用户的接收质量,提高无线传输可靠性。其中,RN具有基站和终端的功能,RN可以以基站的身份部署在网络中且在其下可以接入UE,还可以以UE的身份附着在网络中且在其下不可以接入UE。具体的,Relay分为带内Relay和带外Relay。带内Relay指eNB到RN的无线链路与RN到UE使用同样的频率资源。带外Relay指eNB到RN的无线链路与RN到UE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S201、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和基站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区间。其中,所述部署区间为所述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与所述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差值至基站覆盖半径。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RN和eNB的覆盖半径均是100km,小区所需覆盖半径是150km。则RN的部署区间为[(150-100)km,100km],即[50km,100km],提供额外50~100km的覆盖增强。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RN和eNB的覆盖半径均是100km,小区所需覆盖半径是200km。则RN的部署区间为[(200-100)km,100km],即将RN部署在距离eNB的100km处,提供额外100km的覆盖增强。S202、在所述部署区间内选取部署半径,根据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本步骤中,可以在部署区间内根据实际需要选取RN的部署半径。所述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为:PreambleformatTCP部署半径最少上行子帧数03168TSR≤14.5km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和基站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区间;在所述部署区间内选取部署半径,根据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根据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及系统发射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确定中继节点的配置,将所述中继节点接入所述基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elay的覆盖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和基站覆盖半径确定中继节点的部署区间;在所述部署区间内选取部署半径,根据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之间所需的最少上行子帧数;根据所述最少上行子帧数及系统发射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确定中继节点的配置,将所述中继节点接入所述基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区间为所述小区所需覆盖半径与所述中继节点覆盖半径差值至基站覆盖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半径与帧数对应关系为:PreambleformatTCP部署半径最少上行子帧数03168TSR≤14.5km1121024TSR≤77km226240TSR≤30km2321024TSR≤100km3其中,TCP为循环前缀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式为频分双工模式,系统频分双工模式下中继节点与基站的时序配置为:在频分双工模式中,当子帧配置满足时为中继节点的传输子帧;其中,nf和ns分别表示帧号和时隙号,ΔBSC为偏移值元素,ΔBSC的取值根据SubframeConfigurationFDD确定;其中,“x”取值为0或者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为带内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的配置通过将所述SubframeConfigurationFDD的8个b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洪峰陈琼韩亚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