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及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535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包括:由箱体底部伸入箱体内腔的油位控制管,油位控制管的顶端与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箱体控制油位高度;开设于油位控制管的侧壁上,且将箱体内腔与油位控制管内腔连通的回油微孔,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不高于箱体内腔的底面。该装置设置于箱体内部,不需要在箱体外加设部件即可实现对箱体内油位的控制,不影响产品外观。停止对箱体供油,箱体存油可通过回油微孔实现回油,解决了箱体存油的问题。

A control device for oil position of box and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ank level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level by the bottom of the box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ontrol tube, between the top and the level control pipe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body distance case control level height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tube; oil level control,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body and oil control oil return pipe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st point of oil return is not higher tha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porous bottom surface. The device is set in the box and does not need to add parts in the box to control the oil level in the box,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oduct. Stop oil supply to the box, storage oil in the box can return oil through the oil microp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toring oil in th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及箱体油位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齿轮箱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箱体及箱体油位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齿轮箱箱体油位控制中,一般采用增加零部件的方法控制油位,增加的零部件通常设置于产品外部,影响产品整体外观。以图1为例,回油口设置到箱体最下部,外连U型油管,通过连通器原理,保证箱体油位。运转停机后,由于存在U型管,箱体和U型管处大量存油,给检修带来不便。一般需要另外设置回油结构,保证箱体内的润滑油得以放空,但此类回油结构一般操作复杂,使用不便。且U型管影响产品外观,形象较差。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方案,如图2所示,将箱体回油口直接设置到箱体侧面,虽然解决了U型管影响外观的问题,但停机后如何放油的问题依然未能解决。且由于回油口设置到侧面,在一些对外形结构和通用性有要求的产品时,结构受到限制。有鉴于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影响产品外观且便于回油的油位控制装置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产品外观且便于回油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箱体底部伸入所述箱体内腔的油位控制管,所述油位控制管的顶端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箱体控制油位高度;开设于所述油位控制管的侧壁上,且将所述箱体内腔与所述油位控制管内腔连通的回油微孔,所述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面。优选地,所述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面平齐。优选地,所述油位控制管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油位控制管的底端设置有法兰盘,穿过所述法兰盘并旋紧于所述箱体上的螺栓将所述油位控制管紧固连接在所述箱体上。优选地,所述油位控制管为圆管。一种箱体,其底部存储有润滑油,所述箱体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包括:由箱体底部伸入箱体内腔的油位控制管,油位控制管的顶端与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箱体控制油位高度;开设于油位控制管的侧壁上,且将箱体内腔与油位控制管内腔连通的回油微孔,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不高于箱体内腔的底面。该装置设置于箱体内部,不需要在箱体外加设部件即可实现对箱体内油位的控制,不影响产品外观。停止箱体供油时,箱体存油可通过回油微孔实现回油,解决了箱体存油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箱体油位控制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箱体油位控制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设置有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箱体的剖视图。其中,1为油位控制管、2为回油微孔、3为法兰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图4、图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设置有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箱体的剖视图。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包括:由箱体底部伸入箱体内腔的油位控制管1,油位控制管1的顶端与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箱体控制油位高度;开设于油位控制管1的侧壁上,且将箱体内腔与油位控制管内腔1连通的回油微孔2,回油微孔2的最低点不高于箱体内腔的底面。在齿轮箱工作时,油泵供油,用于润滑箱体内的零部件,油汇聚于由油位控制管1外壁和箱体底部形成的储油凹槽内,当油位超过油位控制管1的顶端时,油通过油位控制管1的内腔开始回油,供油与回油同时进行,箱体内油位高度与油位控制管1的顶端齐平。在油位控制管1侧壁上设置有回油微孔2,控制回油微孔2的大小,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油泵的供油量大于单位时间内油从回油微孔2流出的量,即在供油时,箱体内油位可保持稳定。回油微孔2的最低点不高于箱体内腔的底面,停止供油,油从回油微孔2流出,箱体不会存油,降低了产品维护的难度。进一步的,回油微孔2的最低点与箱体内腔的底面平齐,该位置为箱体内存油可通过回油微孔2全部回油,实现箱体无存油的极限位置。油泵停止供油后,该方式设置的回油微孔2可全部参与回油,无箱体底面遮挡部分,故当回油微孔面积一定时,该方式设置的回油微孔2回油速度最快。进一步的,油位控制管1与箱体可拆卸连接。其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如螺纹连接,卡接等,在本实施例中对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根据实际工况需要调整箱体内油位的高度时,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油位控制管1,调整油位控制管1的顶端与箱体底面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箱体内油位高度的控制。进一步的,油位控制管1的底端设置有法兰盘3,穿过法兰盘3并旋紧于箱体上的螺栓将油位控制管1紧固连接在箱体上。通过法兰盘3可实现油位控制管1与现有箱体的便捷连接,实现对原有采用最下端回油结构的齿轮箱的快速改装。具体的,法兰盘3与油位控制管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可实现不同的油位控制管1间的更换,针对不同工况控制箱体内油位。进一步的,限定箱体油位控制管1为圆管,圆管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在对现有箱体进行改进时,圆管可直接与箱体上的孔配合,使用方便。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箱体油位控制装置的箱体,该箱体包括但不限于变速箱,由于采用了上述油位控制装置,因此该箱体具有上述油位控制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箱体及箱体油位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箱体底部伸入所述箱体内腔的油位控制管,所述油位控制管的顶端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箱体控制油位高度;开设于所述油位控制管的侧壁上,且将所述箱体内腔与所述油位控制管内腔连通的回油微孔,所述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箱体底部伸入所述箱体内腔的油位控制管,所述油位控制管的顶端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箱体控制油位高度;开设于所述油位控制管的侧壁上,且将所述箱体内腔与所述油位控制管内腔连通的回油微孔,所述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油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微孔的最低点与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面平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油位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波王福清谭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