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10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及控制装置,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置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下部设置有厌氧区出口,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置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部设置有缺氧区出口,好氧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中部设置有好氧区出口,沉淀区上部设置有集水排出管,待处理的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沉淀区的处理后经集水排出管排出,控制装置用于给曝气管、硝化液气提装置、供气管及污泥气提装置供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集厌氧、缺氧、好氧及沉淀处理为一体,具有除碳、脱氮、除磷一体化功能,主要适用于集中式农村或集中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强化处理。

A centralized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entralized sewage treatment plant life, including anaerobic zone, anoxic and aerobic zones, precipitation zone and control device, the first baff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naerobic zone and anoxic zone,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anaerobic zone exit between the anoxic zone and the aerobic zone set second partition second partition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there are third anoxic zone exports, a baffl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erobic area and the precipitation area, third clapboard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xport aerobic zone, the precipitation area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catchment discharge pipe, the sewage passes through the anaerobic zone, anoxic and aerobic zon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area after water discharge pipe discharge control device for providing an aeration pipe, a nitrification liquid gas extracting device, a gas supply pipe and a gas supply device of sludge. Th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ntegrates anaerobic, anoxic, aerobic and precipitating processes, and has the integrated functions of carbon removal, nitrogen removal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t is mainly applied to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omestic sewage in centralized rural areas or centralized living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提升液体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厂及乡镇级污水处理站在我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但以村为单位的大量自然村、农家乐等集中生活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尚未得到处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因此,开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集中式生活污水装置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集厌氧、缺氧、好氧及沉淀处理为一体,高效解决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及控制装置,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置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下部设置有厌氧区出口,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置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部设置有缺氧区出口,好氧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中部设置有好氧区出口,沉淀区上部设置有集水排出管,待处理的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沉淀区的处理后经集水排出管排出;所述厌氧区上部设置进水口,厌氧区内填充厌氧填料;所述缺氧区设置曝气管;所述好氧区设置有硝化液气提装置,硝化液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的回流硝化液管流入缺氧区,好氧区内填充好氧填料,好氧区内设置供气管,供气管位于好氧填料下部;所述沉淀区内设置竖向中心筒及污泥气提装置,中心筒与好氧区出口相通,沉淀区沉淀的污泥经污泥气提装置的回流污泥管回流至厌氧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给曝气管、硝化液气提装置、供气管及污泥气提装置供气。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沉淀区顶部分别设置厌氧区顶盖、缺氧区顶盖、好氧区顶盖、沉淀区顶盖,厌氧区顶盖上设置排泥阀。所述中心筒下部设置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呈圆锥型。所述沉淀区下部设置V型污泥斗。所述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器。所述厌氧填料比表面积大于600m2/m3,好氧填料大于650m2/m3。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沉淀区的容积比为1:2:4:2。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风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装置集厌氧、缺氧、好氧及沉淀处理为一体,具有除碳、脱氮、除磷一体化功能。2、本技术的装置实现了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一次性投入费用低,日常运行管理方便,主要适用于集中式农村或集中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强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厌氧区,2—缺氧区,3—好氧区,4—沉淀区,5—控制装置,5-1—风机;1-1—第一隔板,1-2—厌氧区出口,1-3—进水口,1-4—厌氧填料,1-5—厌氧区顶盖,1-6—排泥阀;2-1—第二隔板,2-2—缺氧区出口,2-3—曝气管,2-4—缺氧区顶盖;3-1—第三隔板,3-2—好氧区出口,3-3—硝化液气提装置,3-4—回流硝化液管,3-5—好氧填料,3-6—供气管,3-7—好氧区顶盖,3-8—曝气器;4-1—集水排出管,4-2—中心筒,4-3—污泥气提装置,4-4—回流污泥管,4-5—沉淀区顶盖,4-6—反射板,4-7—污泥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沉淀区4及控制装置5,厌氧区1与缺氧区2之间设置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下部设置有厌氧区出口1-2,缺氧区2与好氧区3之间设置第二隔板2-1,第二隔板2-1上部设置有缺氧区出口2-2,好氧区3与沉淀区4之间设置第三隔板3-1,第三隔板3-1中部设置有好氧区出口3-2,沉淀区4上部设置有集水排出管4-1,待处理的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及沉淀区4的处理后经集水排出管4-1排出;厌氧区1为厌氧微生物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在厌氧区,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聚磷菌(PAO)通过分解体内的聚磷和糖原产生能量,将VFAs摄入细胞,转化为内贮物,如PHB。其所需的能量来自聚磷酸盐的水解,并将磷以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污水中。缺氧区2为曝气不足或者无曝气,适宜好氧和兼氧微生物生活的区域。在兼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兼氧微生物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长繁殖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处理。同时在缺氧区2,由回流硝化液管3-4从好氧区回流的硝化液在该区域中发生反硝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硝态氮,从而降低污水中总氮含量。好氧区3是利用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消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区域。在好氧区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同时在好氧区,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好氧区,以PHB形式贮存的的碳源物质氧化,同时释放的能量被聚磷微生物利用,从污水中吸收过量的正磷酸盐,以合成新的细胞,形成富磷污泥,并最终通过污泥的排放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厌氧区1上部设置进水口1-3,为促进厌氧区1内生物的生长更新,使厌氧区1厌氧细菌数量更多,并使泥水充分混合,厌氧区1内填充厌氧填料1-4,;缺氧区2设置曝气管2-3,供给水中适量的氧气;好氧区3设置有硝化液气提装置3-3,硝化液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3-3的回流硝化液管3-4流入缺氧区2,完成污泥的回收利用,好氧区3内填充好氧填料3-5,供好氧微生物附着生长,好氧区3内设置供气管3-6,位于好氧填料3-5下部,供给水中充足的氧气;沉淀区4内设置竖向中心筒4-2及污泥气提装置4-3,中心筒4-2与好氧区出口3-2相通,便于污泥集中的通过中心筒4-2流入污泥斗中进行收集,沉淀区4沉淀的污泥一部分经污泥气提装置4-3的回流污泥管4-4回流至厌氧区1,另一部分经排泥阀1-6排出。控制装置5通过风机5-1用于给曝气管2-3、硝化液气提装置3-3、供气管3-6及污泥气提装置4-3供气。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及沉淀区4顶部分别设置厌氧区顶盖1-5、缺氧区顶盖2-4、好氧区顶盖3-7、沉淀区顶盖4-5,一方面便于观察各区内的反应情况,一方面便于处于安全考虑便于泄压。中心筒4-2下部设置反射板4-6,反射板4-6呈圆锥型,通过反射板4-6的阻拦,使中心筒4-2内流出的污水向四周均匀分布,并避免对底部已沉淀污泥产生冲击。沉淀区4下部设置V型的污泥斗4-7,便于收集污泥。厌氧填料1-4比表面积大于600m2/m3。好氧填料3-5比表面积大于650m2/m3。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及沉淀区4的容积比为1:2:4:2。以上的尺寸设计均是考虑到使污泥处理效果最大化。为最佳选择。本技术的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从厌氧区1上部进水口1-3流入,经过厌氧区1处理后从厌氧区1下部厌氧区出口1-2流入缺氧区2下部,生活污水经缺氧区2处理后由上部缺氧区出口2-2流入好氧区3上部,在好氧区3完成硝化反应后自中部流入沉淀区4,污水在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沉淀区(4)及控制装置(5),厌氧区(1)与缺氧区(2)之间设置竖向的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下部设置有厌氧区出口(1‑2),缺氧区(2)与好氧区(3)之间设置竖向的第二隔板(2‑1),第二隔板(2‑1)上部设置有缺氧区出口(2‑2),好氧区(3)与沉淀区(4)之间设置竖向的第三隔板(3‑1),第三隔板(3‑1)中部设置有好氧区出口(3‑2),沉淀区(4)上部设置有集水排出管(4‑1),待处理的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及沉淀区(4)的处理后经集水排出管(4‑1)排出;所述厌氧区(1)上部设置进水口(1‑3),厌氧区(1)内填充厌氧填料(1‑4);所述缺氧区(2)设置曝气管(2‑3);所述好氧区(3)设置有硝化液气提装置(3‑3),硝化液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3‑3)的回流硝化液管(3‑4)流入缺氧区(2),好氧区(3)内填充好氧填料(3‑5),好氧区(3)内设置供气管(3‑6),供气管(3‑6)位于好氧填料(3‑5)下部;所述沉淀区(4)内设置竖向中心筒(4‑2)及污泥气提装置(4‑3),中心筒(4‑2)与好氧区出口(3‑2)相通,沉淀区(4)沉淀的污泥经污泥气提装置(4‑3)的回流污泥管(4‑4)回流至厌氧区(1);所述控制装置(5)用于给曝气管(2‑3)、硝化液气提装置(3‑3)、供气管(3‑6)及污泥气提装置(4‑3)供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沉淀区(4)及控制装置(5),厌氧区(1)与缺氧区(2)之间设置竖向的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下部设置有厌氧区出口(1-2),缺氧区(2)与好氧区(3)之间设置竖向的第二隔板(2-1),第二隔板(2-1)上部设置有缺氧区出口(2-2),好氧区(3)与沉淀区(4)之间设置竖向的第三隔板(3-1),第三隔板(3-1)中部设置有好氧区出口(3-2),沉淀区(4)上部设置有集水排出管(4-1),待处理的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及沉淀区(4)的处理后经集水排出管(4-1)排出;所述厌氧区(1)上部设置进水口(1-3),厌氧区(1)内填充厌氧填料(1-4);所述缺氧区(2)设置曝气管(2-3);所述好氧区(3)设置有硝化液气提装置(3-3),硝化液通过硝化液气提装置(3-3)的回流硝化液管(3-4)流入缺氧区(2),好氧区(3)内填充好氧填料(3-5),好氧区(3)内设置供气管(3-6),供气管(3-6)位于好氧填料(3-5)下部;所述沉淀区(4)内设置竖向中心筒(4-2)及污泥气提装置(4-3),中心筒(4-2)与好氧区出口(3-2)相通,沉淀区(4)沉淀的污泥经污泥气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启粉王兴龙张亚强卢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朗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