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597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目的在于不受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影响地降低不希望的接合冲击并缩短接合控制时间,使控制简单化。在时刻T0发出了变速指令时,油压控制部响应变速指令,在时刻T0~时刻T5的第一期间对线性电磁阀发出作为第一指示压的油压水平L4的油压指令(第一工序)。然后在时刻T5~时刻T6的第二期间对线性电磁阀发出从油压水平L4至油压水平L6随时间上升的第二指示压的油压指令(第二工序)。油压水平L4是小于作为减压阀预先设定的设定压(释放压)的油压水平L5的压力,油压水平L6是使第二制动器的摩擦板单元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压力。作为第一指示压的油压水平L4根据与自动变速器的状态相关的输入信息进行变更。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rol method and a control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iming at reducing undesired joint impact and shortening the engagement control tim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tate of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simplifying the control. When time T0 sends out the speed change instruction, the oil pressure control part responds to the speed change instruction, and sends the oil pressure instruction (the first process) as the first indication pressure level L4 of the linear electromagnetic valve at the first period of T0 to T5. Then,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of time T5 to T6, the oil pressure instructions (second processes), which are indicated by the second level indication of the oil pressure level L4 to the oil pressure level L6, are sent to the linear solenoid valve. The oil pressure level L4 is less than the pressure level L5 set as the preset pressure (release pressure) of the preset valve, and the oil pressure level L6 is the joint pressure of the second brake's friction plate unit. The oil pressure level L4, as the first indicator pressure, is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inpu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tate of th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形成为如下结构:将变矩器(torqueconverter)和变速齿轮机构组合,根据运行状况适当选择离合器、制动器等多个摩擦接合元件的工作状态即动力传递路径,自动变速为规定的变速段。关于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谋求将摩擦接合元件从放开状态切换至接合状态时,将从发出变速指令起至接合结束为止的时间缩短、以及尽可能降低接合冲击。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向摩擦接合元件供给接合用工作压时,执行在从控制该供给的油压控制阀至摩擦接合元件的油路、摩擦接合元件的油压室等中迅速填充工作油的预加压工序。预加压工序根据如下控制来实施:响应于变速指令急剧升压至规定压,将该压力维持规定时间后,将油压急剧降压至规定压。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2/14420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缩短接合控制时间而通过预加压油压等使大流量的工作油流通,并且为了降低接合冲击而需要在行程即将结束之前抑制工作油的流量(降低油压)。该情况下,必须进行精密的流量控制,油压控制有复杂化的倾向。因此,存在使摩擦接合元件处于接合状态所需的接合控制需要时间,而摩擦接合元件的响应性降低的问题。该响应性的降低在试图进一步缩短变速时间的情况下成为大问题。又,接合动作时采用预加压的控制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预加压时间的学习,并进行反馈。因此,也会导致控制的复杂化。此外,自动变速器其状态时刻变化。例如,作为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变化,有驱动引起的工作油的温度变化、随时间劣化等引起的工作油的粘性变化等。如此,在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对于自动变速器,也谋求短的接合控制时间内的变速动作的实现、以及降低驾驶员等未预期的不希望的接合冲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不受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影响地降低不希望的接合冲击以及缩短接合控制时间,并且可以使控制简单化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以具有下述结构的自动变速器为控制对象。作为控制对象的自动变速器具备:活塞、多个摩擦板、接合油压室、放开油压室、油压控制阀、第一油路、以及第二油路。活塞具有在轴方向上相互对置(背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可在所述轴方向上移动。多个摩擦板配置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面侧。接合油压室是用于向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面施加油压、使所述活塞向着按压所述摩擦板以使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移动的油压室。放开油压室是用于向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面施加油压、使所述活塞向着使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放开状态的放开位置移动的油压室。油压控制阀是具有油压的输出端口,对所述接合油压室及所述放开油压室各者进行油压的供给及其排出的阀。第一油路是使所述油压控制阀的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接合油压室连通的油路。第二油路是使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放开油压室连通的油路。而且,自动变速器中,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面上所述油压的受压面积比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油压的受压面积大。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作为接受变速指令、使处于放开状态的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工序,执行包含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控制。第一工序是:在响应变速指令的第一期间,对所述油压控制阀输出第一指示压的油压指令的工序。第二工序是:在与所述第一期间连续的第二期间,对所述油压控制阀输出比所述第一指示压变化大的第二指示压的油压指令的工序。而且,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相关的输入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工序中的所述第一指示压。在此,关于向油压控制阀发出的指示油压,也考虑发生某种波动的情况。该情况下,将第一指示压以及第二指示压以各自的回归线(回归直线、回归曲线)表示,并比较其大小。另外,本形态中,“响应于变速指令”意为有变速指令的输入后“立即”,意为在从变速指令的输入时刻至第一期间开始的期间,不存在其它工序(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预加压工序等)。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在响应变速指令的第一期间中,向油压控制阀发出与第二指示压相比变化较小的第一指示压的油压指令。即,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不设置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那样的“预加压工序”。因此,借由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可以缩短接合控制时间,并且还可以使控制简单化。又,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根据与自动变速器的状态相关的输入信息变更第一指示压。因此,即使在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一指示压的变更来进行修正,以此不受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变动影响地控制接合动作。在此,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将摩擦接合元件从放开状态向接合状态切换时,可以降低驾驶员等未预期的不希望的接合冲击,并且可以缩短从发出变速指令起至接合结束为止的时间。其理由如下。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作为控制对象的自动变速器中,从油压控制阀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向接合油压室、放开油压室供给油压。又,在活塞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存在受压面积差。因此,即使从放开油压室侧向第一面施加的油压和从接合油压室侧向第二面施加的油压为同压,也因第二面上受压面积大于第一面上受压面积所引起的受压面积差所产生的按压力,而活塞可以向接合方向移动。如此,从放开状态向接合状态转变时,与受压面积差相当的按压力使活塞移动,因此可以避免执行“预加压工序”之类的复杂的油压控制,并且可以降低接合冲击。此外,可以避免为了降低接合冲击而在活塞的行程即将结束之前抑制工作油的流量这样的精密的流量控制,并缩短接合控制时间。另外,根据本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中,在驾驶员等希望的情况下,例如,根据驾驶员对行驶模式的选择等,选择了即使存在接合冲击也重视变速响应性那样的变速特性的情下况,或者,超车加速时换低档的情况、手动模式下减速时以高的响应性降档而使发动机制动生效那样的情况等下,也可以特意保留接合冲击,向驾驶员以可体感的方式传递信息等。即,本形态中,还包括:就算是如驾驶员等预先预期那样的希望的接合冲击也不作为降低对象,而基于来自驾驶员等的指令信息(输入信息)变更第一工序的第一指示压那样的形态。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作为所述输入信息,包括与所述自动变速器内的工作油的油温相关的信息,并根据与所述工作油的油温相关的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根据这样的形态,即使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变速器的驱动状况等而工作油的温度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进行第一指示压的变更来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实现低的接合冲击、以及短的接合控制时间的变速动作。具体而言,在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与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变更为相对较高的压力,相反地,在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与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变更为相对较低的压力。即,用于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油在油温较低的情况下与较高的情况相比粘度变高,在油温较高的情况下与油温较低的情况相比粘度变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具备:具有在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能在所述轴方向上移动的活塞;配置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面侧的多个摩擦板;用于向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面施加油压、使所述活塞向着按压所述摩擦板以使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移动的接合油压室;用于向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面施加油压、使所述活塞向着使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放开状态的放开位置移动的放开油压室;具有油压的输出端口、对所述接合油压室及所述放开油压室各者进行油压的供给和其排出的油压控制阀;和使所述油压控制阀的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接合油压室连通的第一油路,以及,使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放开油压室连通的第二油路;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面上所述油压的受压面积比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油压的受压面积大;作为接受变速指令、使处于放开状态的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工序包含:第一工序,在响应所述变速指令的第一期间对所述油压控制阀输出第一指示压的油压指令;和第二工序,在与所述第一期间连续的第二期间对所述油压控制阀输出比所述第一指示压变化大的第二指示压的油压指令;根据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相关的输入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工序中的所述第一指示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19 JP 2016-100195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具备:具有在轴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能在所述轴方向上移动的活塞;配置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面侧的多个摩擦板;用于向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面施加油压、使所述活塞向着按压所述摩擦板以使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移动的接合油压室;用于向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面施加油压、使所述活塞向着使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放开状态的放开位置移动的放开油压室;具有油压的输出端口、对所述接合油压室及所述放开油压室各者进行油压的供给和其排出的油压控制阀;和使所述油压控制阀的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接合油压室连通的第一油路,以及,使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放开油压室连通的第二油路;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二面上所述油压的受压面积比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油压的受压面积大;作为接受变速指令、使处于放开状态的所述摩擦板互相成为接合状态的接合工序包含:第一工序,在响应所述变速指令的第一期间对所述油压控制阀输出第一指示压的油压指令;和第二工序,在与所述第一期间连续的第二期间对所述油压控制阀输出比所述第一指示压变化大的第二指示压的油压指令;根据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相关的输入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工序中的所述第一指示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输入信息,包括与所述自动变速器内的工作油的油温相关的信息;根据与所述工作油的油温相关的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与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将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变更为相对较高的压力;在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与所述工作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相比,将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变更为相对较低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输入信息,包括与从所述油压控制阀的所述输出端口输出的工作油的实压相关的信息;根据与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工作油的实压相关的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第一指示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裕太郎笹原学齐藤忠志久保智宏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