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09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包括:袖片、大袖衩、小袖衩及有纺衬,其中袖片上从袖口向上剪有直衩口,所述直衩口两侧在袖片反面上粘贴有有纺衬,所述大袖衩和所述小袖衩分别缝制于直衩口两侧的袖片上、且分别将有纺衬包裹于其内,所述大袖衩覆盖于所述小袖衩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袖衩粘有纺衬方法增强了袖衩的受力位置,使袖衩受力位置的面料增加了牢固度,防止面料拉破。

A torn shirt placket to prev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lothing,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broken placket shirt. Including: sleeves, sleeves, a small slit and spinning lining, the sleeves on the cuff to cut straight from the vent, the straight slit on both sides of the sleeve piece is pasted on the back spinning lining sleeves, the big slit and the small slits are respectively sewn on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ght slit, and the spinning lining which is wrapped in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 of the sleeve facing covers the small slits.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placket stick spinning lining method enhances the slits force position, the force position of the placket fabric increases firmness, prevent the fabric bre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
本技术涉及服装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
技术介绍
现有很多衬衫为了达到面料的手感柔软和面料风格的新颖,面料会做一些纱支较稀疏及棉锦氨的面料,此类面料会使原来纰裂性能减弱,造成面料纰裂隐患,尤其在袖衩受力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以解决一些纱支较稀疏及棉锦氨的面料在使用穿着过程中存在纰裂的隐患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包括:袖片、大袖衩、小袖衩及有纺衬,其中袖片上从袖口向上剪有直衩口,所述直衩口两侧在袖片反面上粘贴有有纺衬,所述大袖衩和所述小袖衩分别缝制于直衩口两侧的袖片上、且分别将有纺衬包裹于其内,所述大袖衩覆盖于所述小袖衩的外侧。所述直衩口内侧端向两侧对称剪有斜衩口I和斜衩口II,所述斜衩口I和斜衩口II延伸至预定的开衩位。所述有纺衬的衬宽与所述大袖衩等宽,衬高与开衩位等高。所述直衩口端部的开衩起始处与开衩位的距离为1cm。所述小袖衩为双层结构,包括叠置的小袖衩面层和小袖衩里层,所述直衩口一侧的袖片及该侧的所述有纺衬包裹于小袖衩面层和小袖衩里层内,所述小袖衩面层和小袖衩里层的上端及外侧边缘通过车线与所述袖片连接。所述大袖衩为双层结构,包括叠置的大袖衩里层和大袖衩面层,所述大袖衩面层远离袖口的一端设有的宝剑头,所述直衩口另一侧的袖片及该侧的所述有纺衬包裹于大袖衩面层和大袖衩里层之间,所述大袖衩里层、大袖衩面层及宝剑头的边缘通过车线与袖片固定。所述大袖衩里层车线固定于袖片反面上,所述宝剑头和大袖衩面层车线固定于袖片正面上。距离所述宝剑头的顶部2-4cm处,通过封口线将大袖衩、袖片及小袖衩固定连接。所述大袖衩的宽度为2-2.5cm,长为10-16cm。所述小袖衩的宽度为0.8-1cm。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袖衩粘有纺衬方法增强了袖衩的受力位置,使袖衩受力位置的面料增加了牢固度,防止面料拉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面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中袖片开衩位及粘有纺衬位置的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中小袖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小袖衩的展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小袖衩位置固定的效果图;图7为图6中I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中小袖衩的缝制效果图;图9为本技术中大袖衩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大袖衩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大袖衩位置固定的效果图;图12为图11中II处放大图;图13为本技术中大袖衩的缝制效果图。其中:1为袖片正面,2为大袖衩,21为宝剑头,22为大袖衩面层,23为大袖衩里层,24为大袖衩折边,25为大袖衩中折线,3为袖片反面,4为小袖衩,41为小袖衩面层,42为小袖衩里层,43为小袖衩折边,44为小袖衩中折线,5为有纺衬,6为直衩口,7为固定小袖衩车线,8为斜衩口I,9为固定大袖衩车线,10为斜衩口II,11为封口线。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衬衫通过采用纱支较稀疏及棉锦氨的面料,以达到手感柔软和面料风格的新颖,此类面料会使原来纰裂性能减弱,造成面料纰裂隐患,尤其在袖衩受力的位置。本技术针对手感柔软和风格新颖的面料所造成面料纰裂隐患,尤其在袖衩受力的位置隐患严重的问题。本技术采用袖衩粘有纺衬方法增强了袖衩的受力位置,使袖衩受力位置的面料增加了牢固度,防止面料拉破。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包括:袖片、大袖衩2、小袖衩4及有纺衬5,其中袖片上从袖口向上剪有直衩口6,直衩口6两侧在袖片反面3上粘贴有有纺衬5,大袖衩2和小袖衩4分别缝制于直衩口6两侧的袖片上、且分别将有纺衬5包裹于其内,大袖衩2覆盖于小袖衩4的外侧。直衩口6内侧端向两侧对称剪有斜衩口I8和斜衩口II10,斜衩口I8和斜衩口II10延伸至预定的开衩位。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直衩口6的内侧端部(开衩处)与开衩位的距离为1cm。有纺衬5的衬宽与大袖衩2等宽,衬高与开衩位等高。有纺衬5粘贴于袖片上后、与袖片一起开直衩口6。如图4-5所示,小袖衩4为双层结构,包括叠置的小袖衩面层41和小袖衩里层42,直衩口6一侧的袖片及该侧的有纺衬5包裹于小袖衩面层41和小袖衩里层42内,小袖衩面层41和小袖衩里层42的边缘通过车线与袖片连接。车线距缝边的距离为0.1cm。如图9-10所示,大袖衩2为双层结构,包括叠置的大袖衩里层23和大袖衩面层22,大袖衩面层22远离袖口的一端设有的宝剑头21,直衩口6另一侧的袖片及该侧的有纺衬5包裹于大袖衩面层22和大袖衩里层23之间,大袖衩里层23、大袖衩面层22及宝剑头21的边缘通过车线与袖片固定。大袖衩里层23车线固定于袖片反面3上,宝剑头21和大袖衩面层22车线固定于袖片正面1上,车线距缝边的距离为0.1cm。距离宝剑头21的顶部2-4cm处,通过封口线11将大袖衩2、袖片及小袖衩4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大袖衩2的宽度为2-2.5cm,长为10-16cm。小袖衩4的宽度为0.8-1cm。本技术的缝制过程是:所述袖片按照样板点出开衩位,大袖衩、小袖衩条缝头按净版折进包光,折成制成状态,烫平,宝剑头棱角有型;袖片反面3开衩位和有纺衬5粘合,衬宽同大袖衩2宽,衬高同开衩位,袖子开衩从袖子下口剪到距开衩位1cm处;所述小袖衩4与袖片缝合。其中小袖衩4打开,小袖衩面层41上端在开衩位与袖片反面3通过固定小袖衩车线7固定,固定小袖衩车线7长为0.8-1cm。剪斜衩口I8,两层一起剪至固定小袖衩车线7处,小袖衩4沿固定小袖衩车线7下翻后,按小袖衩中折线44对折夹于袖片两侧并车线0.1cm,如图6-8所示。大袖衩2的宽为2-2.5cm,长为10-16cm,大袖衩2固定于袖片与小袖衩4上,大袖衩里层23上端在开衩位与袖片反面3通过固定大袖衩车线9固定,固定大袖衩车线9的长为0.8-1cm。在直衩口6的端部剪斜衩口II10,两层一起剪至固定大袖衩车线9处,大袖衩2对折翻到袖片正面1并车线0.1cm,并在袖子开衩处(靠近直衩口6内侧端部)车封口线11,封口线11距最高点(宝剑头21的顶点)约2-4cm,如图11-13。本技术不但外形美观,而且采用袖衩粘有纺衬方法增强了袖衩的受力位置,使袖衩受力位置的面料增加了牢固度,防止面料拉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其特征在于,包括:袖片、大袖衩(2)、小袖衩(4)及有纺衬(5),其中袖片上从袖口向上剪有直衩口(6),所述直衩口(6)两侧在袖片反面(3)上粘贴有有纺衬(5),所述大袖衩(2)和所述小袖衩(4)分别缝制于直衩口(6)两侧的袖片上、且分别将有纺衬(5)包裹于其内,所述大袖衩(2)覆盖于所述小袖衩(4)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其特征在于,包括:袖片、大袖衩(2)、小袖衩(4)及有纺衬(5),其中袖片上从袖口向上剪有直衩口(6),所述直衩口(6)两侧在袖片反面(3)上粘贴有有纺衬(5),所述大袖衩(2)和所述小袖衩(4)分别缝制于直衩口(6)两侧的袖片上、且分别将有纺衬(5)包裹于其内,所述大袖衩(2)覆盖于所述小袖衩(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衩口(6)内侧端向两侧对称剪有斜衩口I(8)和斜衩口II(10),所述斜衩口I(8)和斜衩口II(10)延伸至预定的开衩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纺衬(5)的衬宽与所述大袖衩(2)等宽,衬高与开衩位等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衩口(6)端部开衩起始处与开衩位的距离为1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袖衩拉破的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袖衩(4)为双层结构,包括叠置的小袖衩面层(41)和小袖衩里层(42),所述直衩口(6)一侧的袖片及该侧的所述有纺衬(5)包裹于小袖衩面层(41)和小袖衩里层(42)内,所述小袖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丹吴志泽
申请(专利权)人: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