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507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在反应釜中将聚磷酸铵粉粒悬浮于分散剂中,在60~150℃下,加入蜜胺-甲醛预聚物或直接加入蜜胺和甲醛作包覆树脂,以及硬化剂,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再加入甲醛捕捉剂,在30~60℃继续搅拌反应10~30分钟,过滤和干燥反应产物,即得微胶囊包覆的聚磷酸铵粉粒。该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与未包覆的聚磷酸铵比较,平均粒径没有明显增大,颗粒的流动性好,包膜致密均匀,水溶性大大降低,可用作聚烯烃、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还可用于纸张、木材、织物等的阻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聚磷酸铵为芯材,以微胶囊加以包覆的技术,特别是以蜜胺-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包覆技术。
技术介绍
聚磷酸铵(ammonium polyphosphate,以下简称APP)具有如下的结构通式(NH4)n+2PnO3n+1(式中n为20~800的整数)通常是一种流动性的粉状物体,接近于中性,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安全,可与其它物质混合,不引起化学变化;它的磷、氮含量高,能产生P-N协同效应,所以是一种高效的无机阻燃剂。然而,由于APP是一种亲水性的粉粒料,存放于空气中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导致聚合态P2O5水解,而且,水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此外,APP受热时,还会随着氨和水蒸汽的逸出而降解。有鉴于此,它在用作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阻燃剂时,制品受大气环境的影响,APP会从制品内部逸出、吸潮、分解,致使制品原有的阻燃性能大大降低。DE2,949,537、DE3,005,252及DE3,316,880公开了用蜜胺-甲醛树脂或苯酚-甲醛树脂包覆,制备具有抗水解性能的、稳定性优良的APP粉料的方法。与未经包覆的APP比较,包覆后的APP的水溶性明显降低,热稳定性提高。但是,采用所公开的方法进行包覆处理时,反应釜内壁会有APP及树脂结壁,导致反应釜传热状况恶化。此外,采用此类包覆方法得到的包覆APP,平均粒径明显变粗,甚至有块状物形成,在使用时还得对它进行粉碎处理,而粉碎处理本身又会造成颗粒的包覆面破损,APP芯粒暴露,稳定性下降。为克服上述缺点,DE3,439,233提出,在装有搅拌和回流装置的反应釜中,把APP粉末悬浮在分散剂中,加入蜜胺、甲醛及硬化剂,在50~180℃下进行包覆反应,反应时间约15~240分钟。此方法虽然解决了反应釜壁结块以及包覆APP粒径明显变组的缺点,但是,在包覆过程中,会有部分APP发生水解,造成包覆APP的得率降低。此外,包覆产品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达到5.0~8.0mg/100g,因此在作为阻燃剂使用时,有造成环境污染之虑。还有一个问题是,掺有这类包覆APP材料作为阻燃剂的高分子制品,不能用于长期与水接触,尤其是不能用于在高温下与水接触的场合,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尚含有少量未被包覆的组份,它们会被水溶出而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蜜胺-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APP的稳定性、降低它的水溶解性以及最终产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特征是(1)在带有搅拌及回流装置的反应釜中,把聚磷酸铵粉粒悬浮于分散剂中,在60~150℃下,加入蜜胺-甲醛预聚物或直接加入蜜胺和甲醛作包覆树脂,以及硬化剂,搅拌、反应10~20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入甲醛捕捉剂,在30~60℃继续搅拌10~30分钟,过滤和干燥反应产物,即得微胶囊包覆的聚磷酸铵粉粒;(2)上述制备过程中,聚磷酸铵与包覆树脂的加料的重量比为1∶0.05~0.4,较佳的是1∶0.1~0.3;(3)上述制备过程中,聚磷酸铵与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1.3~2,较佳的是1∶1.4~1.7;(4)上述制备过程中,硬化剂的加入量为树脂重量的0.5~10%,较佳的重量百分数是1~5%;(5)上述制备过程中,甲醛捕捉剂的加入量为固体反应物总重量的0.1~5.0%,较佳的重量百分数是0.5~3.0%。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是以蜜胺、甲醛或者蜜胺-甲醛预聚物为原料,在配备搅拌和回流装置的反应釜中对APP进行包覆。即,首先在此反应釜中按比例分别加入分散剂、APP及37%浓度的甲醛水溶液,搅拌,然后加入蜜胺,加入的蜜胺∶甲醛的摩尔比是1∶2~4,在60~150℃左右加入硬化剂,回流、反应约10~200分钟,使树脂硬化。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冷却至30~602,加入甲醛捕捉剂,继续搅拌10~30分钟后出料,经过滤、干燥后即得稳定性好、甲醛含量低的微胶囊包覆APP产品。如果使用蜜胺-甲醛预聚物,则首先按比例分别加入分散剂、APP,在搅拌下加入蜜胺-甲醛预聚物,在60~150℃左右加入硬化剂,回流、反应约10~20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釜温降到30~60℃,加入甲醛捕捉剂,继续搅拌10~30分钟后出料,经过滤、干燥后即得稳定性好、甲醛含量低的微胶囊包覆APP产品。按照本专利技术,APP∶包覆树脂∶分散剂的重量比应为1∶0.05~0.4∶1.3~2。分散剂用量过高,分散剂回收的能耗太高从成本上讲,不经济;分散剂用量过低,APP分散效果欠佳,可能形成团聚,影响最终包覆效果。蜜胺-甲醛树脂用量不足,会造成对APP粒子的包覆不完全,有部分颗粒裸露,发生吸湿潮解;蜜胺-甲醛树脂用量过高,APP颗粒表面的包覆层过厚,成本提高,使用不便。APP∶包覆树脂∶分散剂较佳的重量比应为1∶0-1~0.3∶1.4~1.7。本专利技术所用分散剂选自含有1~4个碳原子的脂肪族醇或脂肪族酮,脂肪族醇可以是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中的一种,脂肪族酮是丙酮、甲乙酮等中的一种。它们经回收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而不影响包覆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所用硬化剂选自氯化铵或者磷酸二氢铵、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酸式盐中的一种,其加入量约为树脂的0.5~10%(重量),更佳为1~5%(重量)。本专利技术所用甲醛捕捉剂为选自尿素、环亚乙基脲、亚硫酸氢钠、2-羟乙基脲中的一种,其加入量约为固体反应产物总重量的0.1~5.0%(重量),更佳为0.5~3.0%(重量)。正是因为本专利技术在反应过程中加用了甲醛捕捉剂,达到了最终每100克包覆APP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低于1ppm的效果,大大低于以往的有关报道。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微胶囊包覆APP,与未经包覆的APP比较,平均粒径没有明显增大,颗粒的流动性好。用扫描电镜观测,APP表面的包膜致密、均匀,未发现有单个颗粒裸露。其水溶性大大降低。按照本专利技术制得的产物可用作聚烯烃、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还可用于纸张、木材、织物等的阻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决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各实施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如下1、聚磷酸铵(APP)100%≤33μm的白色粉末;2、蜜胺-甲醛预聚物固含量40%;3、氯化铵白色粉末;4、尿素白色结晶,熔点135℃;5、蜜胺白色结晶,熔点347℃;6、甲醛37%溶液。本专利技术中各实施例中的测试数据是按下列方法测得的1、粒径测定用LS粒度仪测量。2、粒度、粒径分布、结构及形态分析用JXA-840扫描电镜,在200~15000X下观察分析。3、溶解度测定将10克产品悬浮在100ml水中,在25℃下搅拌20分钟,然后用离心机分离沉淀40分钟,将表面清液吸移5ml至一称量过的铝皿中。放入干燥箱内,以120℃蒸发干燥至恒重,根据蒸发残余物的量计算出在水中的溶解量。4、热解重量分析用Perkin-Elmer公司的Series Thermal Analysis测试,加热速度20℃/min,在氮气氛中进行。5、微量甲醛测定按GB5009-61标准,用比色法测定。实施例1在带有搅拌及回流装置的反应釜中,加入180ml乙醇及100gAPP,在搅拌下加热至80℃,然后投入蜜胺-甲醛预聚物28g,接着投入预聚物重量2.0%的氯化铵,搅拌、反应约30min,使树脂硬化。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聚磷酸铵为芯材,以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的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1)在带有搅拌及回流装置的反应釜中,把聚磷酸铵粉粒悬浮于分散剂中,在60~150℃下,加入蜜胺-甲醛预聚物或直接加入蜜胺和甲醛作包覆树脂,以及硬化剂,搅拌、反应10~20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入甲醛捕捉剂,在30~60℃继续搅拌10~30分钟,过滤和干燥反应产物,即得微胶囊包覆的聚磷酸铵粉粒; (2)上述制备过程中,聚磷酸铵与包覆树脂的加料的重量比为1∶0.05~0.4; (3)上述制备过程中,聚磷酸铵与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1.3~2; (4)上述制备过程中,硬化剂的加入量为树脂重量的0.5~10%; (5)上述制备过程中,甲醛捕捉剂的加入量为固体反应物总重量的0.1~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渊复於莉莉陈崇伟刘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