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接口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83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7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传输电路、第二传输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三传输电路;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对接收的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后输出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对接收的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后输出第三信号,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双向端口输出第四信号;在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从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第五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输出第六信号。

Bidirectional interface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directional interface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transmission circuit, second transmission circuit, a first driving circuit and three transmission circuit; the enable signal for the first level,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ircuit on the signal delay after receiving the first phase second output signal, the transmission circuit for receiving the second the first signal delay inverting output third signal, the first driving circuit receives the second signal and the third signal, and based on the second signal and the third signal output port fourth in two-way signal; the enable signal is second level, the third transmission circuit receives the signal from the fifth bidirectional port, and based on the fifth signal output signal six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接口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领域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接口电路。
技术介绍
半双工传输是指接收与发送共用一个传输通道,但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只能接收数据的传输方式。另一方面,全双工传输指同时发生在两个方向上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例如:对讲机就是一种半双工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方讲话。相反,电话机则是一种全双工设备,其通话双方可以同时进行对话。在芯片的设计中通常使用双向接口电路进行半双工数据传输,通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进行时分复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芯片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以及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布线的复杂度。但是,常见的双向接口电路存在两大主要的问题,首先,在电路进行输出时,进行输出的晶体管在状态翻转时的漏电流很大;此外,在输入输出端口的电压高于电源电压时,会导致双向接口电路过压和漏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双向接口电路,可以显著减小双向接口电路在状态翻转时产生的漏电流,解决由于外部端口输入的电压高于电源电压引起的电路过压和漏电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传输电路、第二传输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三传输电路;所述第一传输电路,用于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得到第二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二传输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得到第三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及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所述双向接口电路的双向端口输出第四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换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三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换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传输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从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第五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五信号电平状态相同的第六信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反相器,具有与地端连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二反相器,具有与电源端连接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子电路;所述第一保护子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对所述第一传输电路进行过压保护;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将所述第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包括: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三反相器,具有与电源连接的第三电阻;所述第四反相器,具有与地端连接的第四电阻;所述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子电路和第二保护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的所述第二信号,当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输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的所述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保护子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对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进行过压保护。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输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双向端口,输出所述第四信号;所述第三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子电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驱动子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的所述第三信号;当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输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的所述第四信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当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使所述第二晶体管输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的所述第四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一晶体管串联,用于当所述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接收所述第五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对所述第一晶体管进行分压保护。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晶体管,具有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双向端口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传输电路,包括:第三保护子电路;所述第三保护子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双向端口相连,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传输电路的门电路相连,用于从所述双向端口接收所述第五信号,并在所述第五信号大于预设值时,在所述输出端输出小于所述预设值的输出信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向接口电路,通过第一传输电路和第二传输电路对第一信号进行延时,使得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得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电平状态翻转在时序上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不会同时进行电平状态转换,使得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的第一驱动电路不会形成由电源到地的漏电通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向接口电路在电平状态翻转时存在漏电流的问题。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在双向端口输出与所述第一信号电平状态相同的第四信号;在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所述第三传输电路基于在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的第五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五信号电平状态相同的第六信号;双向端口既可以作为信号的输入端口,也可以作为信号的输出端口,实现数据的半双工传输,减少了双向接口电路中的漏电流,提高了双向接口电路的鲁棒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向接口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向接口电路的具体组成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向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传输电路、第二传输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三传输电路;当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对接收的第一信号进行延时和反相,输出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得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在由第一电平状态转变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三信号由第一电平状态转变为第二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信号在由第二电平状态转变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二信号由第二电平状态转变为第一电平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双向端口输出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的电平状态与所述第一信号的电平状态相同。此时,所述第三传输电路处于关断状态,在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的第五信号不会影响所述第三传输电路输出的第六信号。这里,所述第六信号处于第二电平状态。当所述使能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所述第三传输电路在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第五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输出第六信号。所述第六信号的电平状态与所述第五信号的电平状态相同,此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呈高阻态,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的所述第五信号由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接口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电路、第二传输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三传输电路;所述第一传输电路,用于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得到第二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二传输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得到第三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及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所述双向接口电路的双向端口输出第四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换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三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换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传输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从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第五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五信号电平状态相同的第六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电路、第二传输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三传输电路;所述第一传输电路,用于在使能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得到第二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二传输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延时反相得到第三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及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接收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在所述双向接口电路的双向端口输出第四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换为第二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三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换为第一电平状态时,滞后于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所述第三传输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从所述双向端口接收第五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五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五信号电平状态相同的第六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反相器,具有与地端连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二反相器,具有与电源端连接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延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子电路;所述第一保护子电路,用于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对所述第一传输电路进行过压保护;在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状态时,将所述第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驱动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包括: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三反相器,具有与电源连接的第三电阻;所述第四反相器,具有与地端连接的第四电阻;所述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苏强彭振飞
申请(专利权)人:尚睿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