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430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所述松针药材为针叶或粉末,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外观特征鉴别、细胞结构鉴别、常规项目检验和指标成分分析等步骤。其中,所述的指标成分为山柰酚,所述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优质松针药材的山柰酚含量标准为≥0.14%。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松针外观特征到细胞结构,从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到指标性成分分析,建立了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科学、完整、有效并切实可行。

A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ine needl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pine needle medicine, which is needle or powder,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appearance feature identification, cell structure discrimination, routine item inspection and index component analysis, etc.. Among them, the index component for kaempferol,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kaempferol content of medicinal materials for more than 0.14% needl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t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pine needles from the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ine needles to the structure of cells, from the content of main component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index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is scientific, complet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品监管
,进一步属于中药材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科学有效的松针药材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松针(pineneedles),别名猪鬃松毛、松毛、山松须,为松科松属植物的针状叶,植物来源主要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油松(PinustabuleaformisCarr.)、华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等。松针是我国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别录》谓其:“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本草纲目》记载:“松针,气味苦、温、无毒,久服令人不老,轻身益气,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大量研究均表明:松针中富含挥发油、黄酮、木脂素、维生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不仅在降血糖、调血脂、抗病毒、抑制肿瘤、抗炎镇痛、抗衰老具有引人关注的药理作用和开发潜力,而且还可以作为保健品开发。目前,市场上已有松针饮料、松针粉、松针酒等松针产品。松针粉还可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或直接饲喂畜禽,不仅节约饲料,降低成本,而且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和提高生殖能力。松针饮品有保健去病作用,据最新出版的《松针革命》一书介绍,松针茶对消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便秘、失眠具有辅助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绿色保健品开发。总之,松针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极大的利用价值。但是由于缺少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法,难以控制松针药材的质量,给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需要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规范,以控制松针药材的质量。刘东彦(2011)从雪松松针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山柰酚成分。山奈酚(kaempferol)又名山柰酚-3、山柰素、山柰黄酮醇、四羟基黄酮、百蕊草素Ⅲ,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及饮料中,人们已经从茶叶、椰菜、巫榛子、蜂胶、柚子以及其他绿色植物提取到它的纯品。因其具有防癌、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效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研究证明:松针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病毒、抑制肿瘤、抗炎镇痛、抗衰老等方面功效,与山柰酚活性吻合。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山柰酚为指标成分,建立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松针药材为针叶或粉末,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观特征鉴别:所述松针针叶外观特征为针叶三针一束,偶有两针一束,细长柔软,长约15~30cm。叶鞘长约1~2cm,呈深棕色。三针一束叶中央有一突起的中肋,两针一束的针叶中央有一浅沟,背腹面均有气孔线,中肋及边缘有细锯齿。横截面似扇面。鲜品为深绿色,干品呈灰绿色;所述松针粉末呈黄绿色或棕黄色,有松香味。(2)细胞结构鉴别:所述松针针叶细胞结构为叶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近方形的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为1~2列细胞,细胞壁木化增厚;表皮下厚壁细胞与叶肉组织之间有树脂道散在,树脂道由若干木栓化的类圆形细胞组成,所述树脂道数量为上表面1个,两侧面各2~3个;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具有明显的内皮层,由1列椭圆形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木质部细胞略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和油滴;所述松针粉末细胞结构为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副卫细胞4~6个,不定式;表皮细胞横切面观呈长方形;树脂道碎片多见,红棕色,腔道内可见黄棕色分泌物;管胞为梯纹或螺纹管胞;厚角细胞成束,壁厚,胞腔小,淀粉粒较规则,类椭圆形,脐点明显,呈“点”状或“人”字形;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3)常规项目检验:所述常规项目包括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4)指标成分分析:所述的指标成分为山柰酚,所述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本专利技术从松针外观特征到细胞结构,从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到指标性成分分析,建立了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科学、完整、有效并切实可行。附图说明图1为云南松针叶横切面详图;图中:1-气孔,2-树脂道,3-内皮层,4-韧皮部,5-木质部,6-叶肉组织,7-表皮;图2为云南松针叶横切面简图;图中:1-表皮与气孔,2-内皮层,3-树脂道,4-韧皮部级,5-木质部;图3为松针粉末细胞结构;图中:1-气孔正面,2-气孔侧面,3-表皮细胞;图4为松针样品薄层色谱图;图中:1~9-松针,S-山柰酚;图5为对照品(A)和松针药材(B)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中:1-山柰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所述的松针药材包括针叶和粉末,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观特征鉴别:所述松针针叶外观特征为针叶三针一束,偶有两针一束,细长柔软,长约15~30cm。叶鞘长约1~2cm,呈深棕色。三针一束叶中央有一突起的中肋,两针一束的针叶中央有一浅沟,背腹面均有气孔线,中肋及边缘有细锯齿。横截面似扇面。鲜品为深绿色,干品呈灰绿色;所述松针粉末呈黄绿色或棕黄色,有松香味。(2)细胞结构鉴别:所述松针针叶细胞结构为叶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近方形的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为1~2列细胞,细胞壁木化增厚;表皮下厚壁细胞与叶肉组织之间有树脂道散在,树脂道由若干木栓化的类圆形细胞组成,所述树脂道数量为上表面1个,两侧面各2~3个;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具有明显的内皮层,由1列椭圆形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木质部细胞略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和油滴;所述松针粉末细胞结构为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副卫细胞4~6个,不定式;表皮细胞横切面观呈长方形;树脂道碎片多见,红棕色,腔道内可见黄棕色分泌物;管胞为梯纹或螺纹管胞;厚角细胞成束,壁厚,胞腔小,淀粉粒较规则,类椭圆形,脐点明显,呈“点”状或“人”字形;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3)常规项目检验:所述常规项目包括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常规项目的检验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操作。依照《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按其平均值的±20%作为限度的制定幅度,结合试验结果,将优质松叶药材常规项目的质量标准定为:水分质量分数≤13.50%,总灰分质量分数≤3.94%,酸不溶性灰分质量分数≤0.32%,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16.66%。(4)指标成分分析:所述的指标成分为山柰酚,所述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定性分析的方法为薄层色谱法,其操作步骤包括:(1)制备供试品溶液:松针针叶研磨成粉末状后,准确称取2g,加入体积比为4:1的甲醇-20%盐酸混合溶液50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针药材为针叶或粉末,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观特征鉴别:所述松针针叶外观特征为针叶三针一束,偶有两针一束,细长柔软,长约15~30cm;叶鞘长约1~2cm,呈深棕色;三针一束叶中央有一突起的中肋,两针一束的针叶中央有一浅沟,背腹面均有气孔线,中肋及边缘有细锯齿;横截面似扇面,鲜品为深绿色,干品呈灰绿色;所述松针粉末呈黄绿色或棕黄色,有松香味;(2)细胞结构鉴别:所述松针针叶细胞结构为叶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近方形的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为1~2列细胞,细胞壁木化增厚;表皮下厚壁细胞与叶肉组织之间有树脂道散在,树脂道由若干木栓化的类圆形细胞组成,所述树脂道数量为上表面1个,两侧面各2~3个;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具有明显的内皮层,由1列椭圆形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木质部细胞略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和油滴;所述松针粉末细胞结构为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副卫细胞4~6个,不定式;表皮细胞横切面观呈长方形;树脂道碎片多见,红棕色,腔道内可见黄棕色分泌物;管胞为梯纹或螺纹管胞;厚角细胞成束,壁厚,胞腔小,淀粉粒较规则,类椭圆形,脐点明显,呈“点”状或“人”字形;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常规项目检验:所述常规项目包括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指标成分分析:所述的指标成分为山柰酚,所述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针药材为针叶或粉末,所述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外观特征鉴别:所述松针针叶外观特征为针叶三针一束,偶有两针一束,细长柔软,长约15~30cm;叶鞘长约1~2cm,呈深棕色;三针一束叶中央有一突起的中肋,两针一束的针叶中央有一浅沟,背腹面均有气孔线,中肋及边缘有细锯齿;横截面似扇面,鲜品为深绿色,干品呈灰绿色;所述松针粉末呈黄绿色或棕黄色,有松香味;(2)细胞结构鉴别:所述松针针叶细胞结构为叶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近方形的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为1~2列细胞,细胞壁木化增厚;表皮下厚壁细胞与叶肉组织之间有树脂道散在,树脂道由若干木栓化的类圆形细胞组成,所述树脂道数量为上表面1个,两侧面各2~3个;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具有明显的内皮层,由1列椭圆形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木质部细胞略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和油滴;所述松针粉末细胞结构为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副卫细胞4~6个,不定式;表皮细胞横切面观呈长方形;树脂道碎片多见,红棕色,腔道内可见黄棕色分泌物;管胞为梯纹或螺纹管胞;厚角细胞成束,壁厚,胞腔小,淀粉粒较规则,类椭圆形,脐点明显,呈“点”状或“人”字形;维管束外韧型,分成2束,呈“八”字型排列,气孔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常规项目检验:所述常规项目包括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指标成分分析:所述的指标成分为山柰酚,所述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项目的检验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松针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常规项目的质量标准为水分质量分数≤13.50%,总灰分质量分数≤3.94%,酸不溶性灰分质量分数≤0.32%,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16.6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琴宿轶冬郭向群聂奇华赵有亮
申请(专利权)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