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86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正面的第一握持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门背面的第二握持部分,所述第一握持部分上与所述门接触的两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门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凸起部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的端部后与螺母相连。这种连接方式,螺母拧紧以后,门两侧的握持部分夹紧门板两面实现固定,连接可靠,不会松脱。

A door hand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or handle, comprising a first hold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door and set in the second holding portion of the back of the door,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grip portion in contact with the door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x part, the door is provided with two through holes, the convex part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end portion of the second holding part of the nut and connected. After the nut is tightened, the gripping part on both sides of the door clamps the two sides of the door plate to realize the fix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is reliable and can not be loos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把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金件,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门把手。
技术介绍
门把手安装时,一般都是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门上。螺钉依靠上面的螺纹嵌入门内的木质纤维里,但是由于螺纹不可能很深,所以们扳手可能固定的不牢靠,容易松脱。尤其是针对一些复合板材制成的门,木质不是很密,更加容易出现螺纹松脱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把手,不会从门上松脱。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正面的第一握持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门背面的第二握持部分,所述第一握持部分上与所述门接触的两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门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凸起部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的端部后与螺母相连。这种连接方式,螺母拧紧以后,门两侧的握持部分夹紧门板两面实现固定,连接可靠,不会松脱。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握持部分上设置有沉台,所述螺母位于所述沉台内。这样设计,螺母位于沉台内,不会凸起于握持部分外侧,造型比较美观。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螺母一端端部设置有内六角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连接方式,螺母拧紧以后,门两侧的握持部分夹紧门板两面实现固定,连接可靠,不会松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1正面的第一握持部分2和设置在所述门1背面的第二握持部分3,所述第一握持部分2上与所述门1接触的两端设置有凸起部21,所述门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11,所述凸起部21穿过所述通孔11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3的端部后与螺母4相连。这种连接方式,螺母拧紧以后,门两侧的握持部分夹紧门板两面实现固定,连接可靠,不会松脱。所述第二握持部分3上设置有沉台31,所述螺母4位于所述沉台31内。这样设计,螺母位于沉台内,不会凸起于握持部分外侧,造型比较美观。所述螺母4一端端部设置有内六角孔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门把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正面的第一握持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门背面的第二握持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分上与所述门接触的两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门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凸起部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握持部分的端部后与螺母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把手,包括设置在门正面的第一握持部分和设置在所述门背面的第二握持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分上与所述门接触的两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门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凸起部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握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欣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埃迪五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