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859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包括连接器、连接帽、紧定螺钉、挡圈及套筒,所述连接帽的第二台阶孔套装在套筒的直齿段,挡圈设于连接帽与套筒之间,连接帽的内螺纹与连接器的外螺纹啮合,紧定螺钉分别设于连接帽的第一螺钉孔及第二螺钉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套筒与连接帽之间设置挡圈的结构,通过连接帽与连接器螺纹连接,套筒相对于连接器旋转时,无需轴向位移,使得连接器尾端电缆导向的调整极为方便,避免了对电缆及连接器接触端的损伤,利于大型电缆的安装与调整。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connector tai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ail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includes a connector, a connecting cap, a fastening screw, ring and sleeve, wherein the connecting cap of second step hole is sheathed on the straight tooth section of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cap and the retainer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leeve, the threaded cap and the connector of the external thread engagement first, the locking screw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screw hole and the screw hole of the connection cap in two.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set r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sleeve and the connecting cap, cap and connector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thread sleeve rotates relative to the connector, without axial displacement, the connector end of the cable guide the adjustment is very convenient, avoid the contact of the cable and the connector end of the injury,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for larg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用于支撑连接器尾部的电缆,尤其是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力工程中,当大型电缆与连接器连接时,为支撑电缆,需要在连接器的尾部增设附件,尾部附件主要由连接帽与套筒构成,尾部附件起到三个方面作用,其一、保护电缆及连接器的接触端不受损伤;其二、支撑固定电缆及为电缆导向;其三、提高连接器与电缆连接部位的电磁屏蔽性能。为满足支撑固定电缆与为电缆导向的要求,现有技术行业内的尾部附件在套筒与连接器端面之间设置了齿槽,通过套筒与连接器的齿啮合或齿脱离的方式锁定或调整套筒与连接器的导向方位,存在的问题是,在锁定或调整导向方位的过程中,需松开螺帽,脱离套筒与连接器的齿啮合,即套筒要相对于连接器必须要有一段轴向位移方能脱离啮合,当电缆与连接器接触端的连接完成后,套筒的轴向被电缆压死,很难移动,导致连接器尾端电缆导向的调整极为困难,易造成电缆及连接器接触端的损伤,不利于大型电缆的安装与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本技术采用套筒与连接帽之间设置挡圈的结构,通过连接帽与连接器螺纹连接,套筒相对于连接器旋转时,无需轴向位移,使得连接器尾端电缆导向的调整极为方便,避免了电缆及连接器接触端的损伤,利于大型电缆的安装与调整。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其特点包括连接器、连接帽、紧定螺钉、挡圈及套筒;所述连接器为圆形,其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帽为内设有第一台阶孔及第二台阶孔的筒状件,第一台阶孔与第二台阶孔之间设有阻挡台,第一台阶孔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台阶孔内设有第一卡环槽,连接帽的径向与第一台阶孔及第二台阶孔对应分别设有第一螺钉孔及第二螺钉孔;所述套筒为一端外圆上设有直齿及第二卡环槽的呈90º的空心弯头件;所述连接帽的第二台阶孔套装在套筒的直齿段,挡圈设于连接帽的第一卡环槽与套筒的第二卡环槽之间,连接帽的第一台阶孔套装在连接器上,且连接帽的内螺纹与连接器的外螺纹啮合,紧定螺钉为两件,分别设于连接帽的第一螺钉孔及第二螺钉孔内。本技术采用套筒与连接帽之间设置挡圈的结构,通过连接帽与连接器螺纹连接,套筒相对于连接器旋转时,无需轴向位移,使得连接器尾端电缆导向的调整极为方便,避免了对电缆及连接器接触端的损伤,利于大型电缆的安装与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技术包括连接器11、连接帽12、紧定螺钉13、挡圈14及套筒15;所述连接器11为圆形,其一端设有外螺纹111;所述连接帽12为内设有第一台阶孔121及第二台阶孔122的筒状件,第一台阶孔121与第二台阶孔122之间设有阻挡台123,第一台阶孔121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台阶孔122内设有第一卡环槽126,连接帽12的径向与第一台阶孔121及第二台阶孔122对应分别设有第一螺钉孔124及第二螺钉孔125;所述套筒15为一端外圆上设有直齿151及第二卡环槽152的呈90º的空心弯头件;所述连接帽12的第二台阶孔122套装在套筒15的直齿151段,挡圈14设于连接帽12的第一卡环槽126与套筒15的第二卡环槽152之间,连接帽12的第一台阶孔121套装在连接器11上,且连接帽12的内螺纹与连接器11的外螺纹111啮合,紧定螺钉13为两件,分别设于连接帽12的第一螺钉孔124及第二螺钉孔125内。本技术是这样使用的:参阅图1、图2,首先将挡圈14装入连接帽12的第一卡环槽126内,再将连接帽12的第二台阶孔122套装在套筒15的直齿151段,使挡圈14卡接于连接帽12的第一卡环槽126与套筒15的第二卡环槽152之间;将连接帽12与套筒15穿在欲连接的电缆上;剥开电缆连接端,并将电缆连接端与连接器连接;将连接帽12的第一台阶孔121套装在连接器11上,且连接帽12的内螺纹与连接器11的外螺纹111啮合,直至连接帽12的阻挡台123与连接器的端面顶死;将紧定螺钉13装入连接帽12的第一螺钉孔124内并紧固,防止连接帽12的内螺纹与连接器11外螺纹111啮合的松动;最后相对于连接器旋转套筒15,以调整连接器尾端电缆的导向,将紧定螺钉13装入连接帽12的第二螺钉孔125内并紧固,本技术电缆与连接器尾端的安装与调整完成。参阅图1、图2,如需再次调整,只需松动第二螺钉孔125内的紧定螺钉13,套筒15即可在连接帽12内相对于连接器旋转,以调整连接器尾端电缆的导向,完成后,再次将第二螺钉孔125内的紧定螺钉13紧固。参阅图1、图2,为确保紧固后的套筒15不会相对于连接器旋转,本技术在套筒15为一端外圆上设有直齿151,当套筒15内电缆的导向调整完成,作用于第二螺钉孔125内的紧定螺钉13的头部顶在套筒15直齿151的齿根,确保紧固后的套筒15不会相对于连接器11旋转。参阅图1、图2,为防止连接帽12与连接器11装配完成后,连接器11的端面与套筒15的端面形成轴向顶触,影响套筒15的径向调整,本技术在连接帽12的第一台阶孔121与第二台阶孔122之间设有阻挡台123,当连接帽12的内螺纹与连接器11的外螺纹111啮合,直至连接帽12的阻挡台123与连接器的端面顶死,套筒15的端面与连接器11的端面无顶触,套筒15的轴向受挡圈14的约束,径向可随意调整,调整完成后,将第二螺钉孔125内的紧定螺钉13的头部顶在套筒15直齿151的齿根部,确保紧固后的套筒15不会相对于连接器11旋转。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即调整时套筒相对于连接器无需轴向位移,尤其可使用在安装或调整空间受限的较小的工作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器(11)、连接帽(12)、紧定螺钉(13)、挡圈(14)及套筒(15);所述连接器(11)为圆形,其一端设有外螺纹(111);所述连接帽(12)为内设有第一台阶孔(121)及第二台阶孔(122)的筒状件,第一台阶孔(121)与第二台阶孔(122)之间设有阻挡台(123),第一台阶孔(121)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台阶孔(122)内设有第一卡环槽(126),连接帽(12)的径向与第一台阶孔(121)及第二台阶孔(122)对应分别设有第一螺钉孔(124)及第二螺钉孔(125);所述套筒(15)为一端外圆上设有直齿(151)及第二卡环槽(152)的呈90º的空心弯头件;所述连接帽(12)的第二台阶孔(122)套装在套筒(15)的直齿(151)段,挡圈(14)设于连接帽(12)的第一卡环槽(126)与套筒(15)的第二卡环槽(152)之间,连接帽(12)的第一台阶孔(121)套装在连接器(11)上,且连接帽(12)的内螺纹与连接器(11)的外螺纹(111)啮合,紧定螺钉(13)为两件,分别设于连接帽(12)的第一螺钉孔(124)及第二螺钉孔(12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尾部的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器(11)、连接帽(12)、紧定螺钉(13)、挡圈(14)及套筒(15);所述连接器(11)为圆形,其一端设有外螺纹(111);所述连接帽(12)为内设有第一台阶孔(121)及第二台阶孔(122)的筒状件,第一台阶孔(121)与第二台阶孔(122)之间设有阻挡台(123),第一台阶孔(121)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台阶孔(122)内设有第一卡环槽(126),连接帽(12)的径向与第一台阶孔(121)及第二台阶孔(122)对应分别设有第一螺钉孔(124)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竹青戴磊叶留芳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