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全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854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频全向天线,属于天线装置领域,包括盘锥天线,其中还包括依次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加载板和下反射板,盘锥天线设置在加载板的上表面,在加载板与反射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用于屏蔽信号的空心支支撑柱,在加载板与反射板之间还设有单极振子,单极振子与加载板固定连接。两频段天线互不影响,相互隔离,可实现良好的双频共用天线结构简单、紧凑,双频工作带宽宽,轮廓低。

Dual frequency omni directional antenn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the antenna device belongs to the field, including the discone antenna, which also includes a loading plate and a lower plate in turn on the relative reflection the discone antenna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ading plate,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columns for shielding hollow supporting signal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loading plate and the reflecting plate between the loading plate and the reflecting plat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monopole monopol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ading plate. The two band antenna without mutual influence, mutual isolation, can achieve good dual band antenna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compact, wide frequency band and low profile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频全向天线
本技术涉及测控通信及微波通信领域中的全向天线,该天线设计的技术主要包括:小型化宽带全向天线技术,双频全向天线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全向天线作为一种特殊的天线形式广泛的应用在微波通信中,360°全方位辐射,使其在各个方向都可以实现信号的收发。现阶段全向天线发展的趋势是宽带,小型化,多频等。其多应用在飞机平台上,这样可保证其与地面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而往往此类平台的安装空间有限,多频设备占用空间较大,相对应的天线数量也随之增加,所以研究多频全向天线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向天线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线形式,但各有优缺点:1、单极天线:该形式天线是经典的全向天线,其多采用盘准、圆柱,等结构形式,特点是结构简单,结构可靠,工作带宽在30%~50%左右,当需要天线双频工作时,且两频段间隔较大例如U/C波段,此天线无法满足要求:其天线高度0.25波长左右,呈圆周对称结构,其无法实现扁平结构的共形设计。2、周围过孔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形式具有轮廓低、可集成有源器件,带宽适中的特点,其工作带宽为6%,该天线较适用于安装在要求共形设计的载体上,占用载体空间较小,但该天线单元的带宽有限,无法满足宽带系统使用。3、双频全向天线:采用双频轴向模螺旋形式可实现双频全向线极化辐射,可实现双频窄带全向辐射,工作带宽几乎为点频,且结构相对复杂,结构可靠性差。综上所述,双频全向天线技术难点主要在如何避免高频馈电电缆对低频天线辐射的影响,影响全向天线辐射性能,并且如何能在不影响辐射性能的基础上增加天线工作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特别提出了了一种切实有效的隔离两频段天线的方法,其实现了全向辐射并能实现良好的双通道隔离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包括盘锥天线1和宽带单极天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上下相对设置的加载板5和反射板7,盘锥天线1设置在加载板5的上表面,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为宽带单极2天线,并连接有多个用于屏蔽信号的空心支撑柱,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还设有单极振子3与加载板5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空心支撑柱的个数为4个,各个空心柱围绕单极振子均匀分布。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极振子与反射板7之间留有缝隙。进一步的,为单极振子底部连接有UHF频段同轴接插件6。进一步的,在反射板7下方位于每个支撑往底部都连接有C频段同轴接插件10。进一步的,所述的盘锥天线1包括盘锥8和圆形反射盘11,所述的圆形反射盘11设置在加载板5上,盘锥8倒置在圆形反射盘11上。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比较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设置了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其中UHF天线方向图、阻抗带宽大;C波段全向天线方向图、阻抗带宽大,两频段天线互不影响,电缆通过连接柱中穿过,两种波段相互隔离,可实现良好的双频共用。2、本技术天线结构简单、紧凑,双频工作带宽宽、轮廓低,附图说明。3、盘锥天线1降低了单极振子的高度,传统单极振子为0.25λ0(λ0中心频率对应波长),该单极振子高度为0.14λ0;4、支撑柱作为高频全向天线的物理支撑,空心支撑柱同样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其是调节天线匹配重要部件,通过调节匹配柱的位置可以改善天线驻波谐振位置;二、其作为全向辐射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与单极振子、盘锥天线构成了的电场全向辐射的回路;三,空心支撑柱的设置可将高频C频段同轴电缆从其内部穿过,同时并不对高频全向天线辐射构成影响。反射板位于天线底部,其作用是固定同轴接插件安装固定,同时用作天线整体与载体安装固定的法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极振子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提供了一种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包括盘锥天线1,其还包括依次上下相对设置的加载板5和反射板7,盘锥天线1设置在加载板5的上表面,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连接有多个用于屏蔽信号的空心支撑柱,所述的空心支撑柱的个数为4个,各个空心柱围绕单极振子均匀分布,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还设有单极振子3,单极振子与加载板5固定连接,所述的单极振子与反射板7之间留有缝隙。为保证良好的信号收发功能,在反射板7下方位于每个支撑往底部都连接有C频段同轴接插件10,为单极振子底端连接有UHF频段同轴接插件6。为保证均匀放置,并提高所述的盘锥天线1包括盘锥8和圆形反射盘11,所述的圆形反射盘11设置在加载板5上,盘锥8倒置在在圆形反射盘11上。本技术工作基本原理如下:当发射信号时,发射机连接相应频段的同轴电缆,在单极体的周围激励起电磁场,其场分布为圆周对称,极化为垂直极化,便形成了轴向凹坑的“苹果型”全向方向图,当信号在接收时,在苹果方向图所辐射到的区域接收到信号,在天线体上激励起电流,并有电缆转换为电压信号,输送给接收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频全向天线

【技术保护点】
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包括盘锥天线(1)、宽带单极天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上下相对设置的加载板(5)和反射板(7),盘锥天线(1)设置在加载板(5)的上表面,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连接有多个用于屏蔽信号的空心支撑柱,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设有单极振子(3),单极振子与加载板(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包括盘锥天线(1)、宽带单极天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上下相对设置的加载板(5)和反射板(7),盘锥天线(1)设置在加载板(5)的上表面,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连接有多个用于屏蔽信号的空心支撑柱,在加载板(5)与反射板(7)之间设有单极振子(3),单极振子与加载板(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支撑柱的个数为4个,各个空心柱围绕单极振子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全向天线部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宏段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