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3311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包括高温窑炉炉体和与高温窑炉炉体连通的排烟道,排烟道为导热材料,排烟道的外侧固定有保温层,保温层和排烟道外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并列连通有水箱和蒸汽通道,加热容器外壁上固定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加热容器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腔体,蒸汽通道通过进气管连通第二腔体,第二腔体通过出水管连通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水泵。水箱中的水进入第一腔体中,排烟道中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中的水,使水吸热升温气化,通过蒸汽通道和进气管进入第二腔体,对加热容器中的物料进行加热的同时避免了加热容器中物料受潮,水蒸气释放热量后变为液体,通过水泵和出水管进入水箱,循环使用。

Heating device for waste heat utilization of kil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kiln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including high temperature furnace furnace and flue furnace and furnace flue is connected, heat conduction, lateral flue is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layer, the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first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flue wall, the first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tank and the parallel steam channel. A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fixed outside the heating container, second insulation layer and a heating cavity second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ntainer, the steam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cavity through the inlet pipe, the second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tank through a water outlet pipe, water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pump. The water in the water tank into the first cavity, transfer of flue gas in flue heat to the first cavity in the water, the water absorption temperature, enter the second cavity through a steam passage and an air inlet pipe, and the heating of the heating container material to avoid damp material in the heating container, water vapor and heat release becomes the liquid enters the water tank through the water pump and the water outlet pipe, recyc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烧制陶器、瓷器等的各种窑炉,胚料需要在窑炉中进行高温煅烧才能烧结形成所需的器件。由于窑炉内部的烧制温度非常高,传统窑炉烧制后的高温余热烟气通常是通过排烟道直接排出,这样会造成大量热源的白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包括高温窑炉炉体和与所述高温窑炉炉体连通的排烟道,所述排烟道为导热材料,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于所述排烟道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排烟道的外壁之间形成非真空的第一腔体;水箱,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一腔体;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水箱和所述蒸汽通道互不连通;加热容器,所述加热容器的外壁为导热材料,且所述加热容器的外壁固定有第二保温层,且所述第二保温层与所述加热容器的外壁之间形成非真空的第二腔体;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蒸汽通道和所述第二腔体;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水箱,且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进气管上、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本技术将排烟道设置为导热材料,并在排烟道外壁设置保温层,使保温层与排烟道外壁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水箱中的水进入第一腔体后吸收烟气散发的热量,水吸热后气化形成水蒸气,通过蒸汽通道和进气管进入第二腔体,对加热容器中的物料进行加热,水蒸汽失去热量后液化成水,并通过水泵和出水管返回水箱,循环使用,减少了窑炉余热的浪费。作为优选,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还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连通所述水箱,且所述蓄水箱的出水口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箱。蓄水箱连通水源,并为水箱供水。所述水箱的外侧设置有液位显示器,用于显示水箱中的液体高度。所述液位显示器可以与PC端、控制器等电连接,用于监控水箱中的水位,控制器控制蓄水箱向水箱供水。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容器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进气管上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加热容器顶部的通孔伸入所述加热容器的底部,且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当需要加热的物料为液体时可直接将蒸汽通道出来水蒸气通过支管通入加热容器中,加热效果更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包括高温窑炉炉体和与所述高温窑炉炉体连通的排烟道,所述排烟道为导热材料,所述排烟道的外侧固定有保温层,保温层和排烟道外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并列连通有水箱和蒸汽通道,加热容器外壁上固定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加热容器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腔体,蒸汽通道通过进气管连通第二腔体,第二腔体通过出水管连通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水泵。水箱中的水进入第一腔体中,排烟道中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第一腔体中的水,使水吸热升温气化,通过蒸汽通道和进气管进入第二腔体,对加热容器中的物料进行加热的同时避免了加热容器中物料受潮,水蒸气释放热量后变为液体,通过水泵和出水管将第二腔体中的水送入水箱,循环使用,避免了烟气的白白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窑炉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高温窑炉炉体1、排烟道2、第一保温层3、蓄水箱4、水箱5、液位显示器6、蒸汽通道7、进气管8、第二保温层9、出水管10、水泵11、加热容器12、支管1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包括高温窑炉炉体1和与所述高温窑炉炉体1连通的排烟道2,所述排烟道2为导热材料,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层3,所述第一保温层3固定于所述排烟道2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保温层3与所述排烟道2的外壁之间形成非真空的第一腔体;水箱5,所述水箱5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水箱5还连通有为其供水的蓄水箱4,所述蓄水箱4的出水口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蓄水箱连接水源;蒸汽通道7,所述蒸汽通道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水箱5和所述蒸汽通道7互不连通;加热容器12,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为导热材料,且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保温层9,且所述第二保温层9与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之间形成非真空的第二腔体;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蒸汽通道7和所述第二腔体;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蓄水箱4,且所述出水管10上设置有水泵11;所述进气管8上、所述水箱5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本实施例中,所有连接管道均采用保温材料,所述加热容器1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述所述的单向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水箱5的外侧设置有液位显示器6,所述液位显示器6、上述电磁阀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液位显示器6显示水箱中的水位低于预设的值时,控制器控制蓄水箱4的出水口上的电磁阀打开向水箱5供水,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进气管8上的电磁阀关闭,停止加热,所述电磁阀的打开可以手动控制。本技术将排烟道2设置为导热材料,并在排烟道2的外壁设置保温层3,使保温层3与排烟道2的外壁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水箱5中的水进入第一腔体后吸收排烟道2中的烟气散发的热量,水吸热后气化形成水蒸气,通过蒸汽通道7和进气管8进入第二腔体,对加热容器12中的物料进行加热,水蒸汽在第二腔体中与加热容器12中的物料换热,水蒸气失去热量后液化成水,并通过水泵11和出水管10返回蓄水箱4,循环使用,减少了窑炉余热的浪费。本实施例中,水蒸汽在第二腔体中对加热容器1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没有直接进入加热容器12,避免了加热容器12中的物料受潮等变化,保护物料的质量。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水蒸汽在第二腔体中失热液化成水后,液化后的水仍然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温度,可以将第二腔体中的水通过水泵11和出水管10输入到需要使用温水的环境中,比如厨房、暖气等,对余热充分利用。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所述加热容器12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进气管8上连通有支管13,所述支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加热容器12顶部的通孔伸入所述加热容器12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包括高温窑炉炉体(1)和与所述高温窑炉炉体(1)连通的排烟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道(2)为导热材料,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层(3),所述第一保温层(3)固定于所述排烟道(2)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保温层(3)与所述排烟道(2)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水箱(5),所述水箱(5)连通所述第一腔体;蒸汽通道(7),所述蒸汽通道(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加热容器(12),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为导热材料,且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保温层(9),且所述第二保温层(9)与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之间形成非真空的第二腔体;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蒸汽通道(7)和所述第二腔体;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水箱(5),且所述出水管(10)上设置有水泵(11);所述进气管(8)上设置有单向阀,使所述蒸汽通道(7)内的蒸汽流向第二腔体方向,所述水箱(5)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使所述水箱(5)中的水流向所述第一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包括高温窑炉炉体(1)和与所述高温窑炉炉体(1)连通的排烟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道(2)为导热材料,所述窑炉余热利用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温层(3),所述第一保温层(3)固定于所述排烟道(2)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保温层(3)与所述排烟道(2)的外壁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水箱(5),所述水箱(5)连通所述第一腔体;蒸汽通道(7),所述蒸汽通道(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加热容器(12),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为导热材料,且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保温层(9),且所述第二保温层(9)与所述加热容器(12)的外壁之间形成非真空的第二腔体;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蒸汽通道(7)和所述第二腔体;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水箱(5),且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珂韩卫东朱玉永石义明吴修龙郑国强吴钦合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银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