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11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包括有本体,该本体的头部具有第一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被设置在与主体尾部转动连接的支臂中,支臂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展开结构之间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具有第二光源的支臂,该支臂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展开结构之间运动,在被收拢的状态下能够单独使用第一光源用作为手电筒,而在支臂展开的状态能使用第二光源用作其它模式的灯具如台灯,同时该支臂能相对于手电筒本体在不同角度上转动以调节照射角度和照射位置,实现多样化的用途。

A flashligh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lashlight, which comprises a body, the body of the head has a first light source comprises a second light source,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in the arm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rotating tail, arm in a handheld flashlight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between the m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creasing the arm has second light source, the arm in a handheld flashlight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between the movement, in the retracted state can be used alone as a first light source with a flashlight, and when the arm state can use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is used as the lamp lamps other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arm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flashlight body at different angles to adjust the irradiation angle and the irradiation position,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电筒
本技术涉及手电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两个光源的手电筒。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手电筒包括外壳,其典型地在尺寸上设置成可包含两个或多个电池。外壳包括在外壳一端的带光源的头部组件,以及在与头部组件相反的手电筒另一端的端盖组件。外壳的头部组件和端盖之间的中心部分保持住电池,并且可用作手电筒的把手。可将端盖组件以及在某些情形下将头部组件取下,以便插入电池。当插入充电的电池后,就可启动开关而在电池和光源之间形成电路,以便产生光。但传统的手电筒典型地设计成包含仅仅一种单一光源照明的模式,容易造成使用上的局限性且消耗电池大,为此,需要对传统的手电筒作进一步的改进,如专利号为ZL200480036222.3(公告号为CN100587314C)的中国涉外专利《可利用备用尺寸的电池来工作的手电筒》披露了这样一种手电筒,其包括光源、外壳和设在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电池位置,外壳内的各电池位置可容纳至少两个电池中的至少一个,每一电池可具有不同的尺寸,还包括有机电结构,当手电筒中的至少两个电池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具有不同尺寸时,该机电结构可以阻止将电池电连接至光源上的电路接通,虽然其能有效地增大电池的寿命,但其光源的数量仍为一个,仍然容易造成使用上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两种光源照明模式且方便使用的手电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手电筒,包括有本体,该本体的头部具有第一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被设置在与所述本体尾部转动连接的支臂中,所述支臂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台灯结构之间变换,在该手持式手电筒结构中,所述支臂能被收拢在本体中,以便能够与本体共同构成作为手电筒的手柄而被抓住,而在台灯结构中,所述支臂能相对于所述本体于纵向轴线上在不同角度上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所转动角度位置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本体中能相互转动的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所述支臂相连接,还包括有弹性机构,该弹性机构的弹力使所述第二调节块始终具有抵靠住所述第一调节块的趋势。通过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的相抵和脱开来实现支臂的角度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块包括有基部,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销轴,并且该基部具有呈圆弧状并设有至少两个凹口的端部以及能伸入所述支臂的支脚,所述本体具有能同时容纳所述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的容置腔,且所述容置腔的两端具有供所述销轴伸出的开口。该凹口的形状可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等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块包括有与所述凹口相配合的凸部,在所述凸部处于与凹口相抵的状态时,能固定住所转动的角度,在所述凸部处于与凹口相脱离的状态时,能处于角度调节状态,所述弹性机构为一弹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容置腔上,另一端则抵靠在所述第二调节块上。利用第一调节块的凹口与第二调节块的凸部卡接,可实现支臂和本体之间的级进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臂具有能容纳所述支脚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壁为圆周壁,该圆周壁上设有限位凸台,相应地,所述支脚上设有凸块,所述支臂能以所述支脚为轴心旋转并在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凸台相抵的状态下,限制所述支臂的继续旋转。当支臂能以支脚为轴心旋转时,能有效地扩大支臂在水平位上的调节照射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有并排延伸出的第一弹性支脚和第二弹性支脚,所述第一弹性支脚和第二弹性支脚的自由端均具有向外凸起的卡凸,而所述安装座具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滑槽。此过程中,第一弹性支脚和第二弹性支脚先利用自身的弹性,先相对移动缩小,待第一弹性支脚和第二弹性支脚的卡凸完全插入安装座后,又在自身回复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实现了支臂相对本体的连接,当第一弹性支脚和第二弹性支脚插入安装座后,支脚的凸块能在滑槽中滑动,最终凸块与限位凸台相抵的状态下,限制支臂的继续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具有第二光源的支臂,该支臂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展开结构之间运动,在被收拢的状态下能够单独使用第一光源用作为手电筒,而在支臂展开的状态能使用第二光源用作其它模式的灯具如台灯,同时该支臂能相对于手电筒本体在不同角度上转动以调节照射角度和照射位置,实现多样化的用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臂展开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支臂展开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臂展开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向剖视图;图6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臂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0所示,本手电筒包括有本体1,该本体1的头部呈自上向下张开的喇叭口结构,其具有第一光源2,为实现本手电筒的多样化的用途,还包括有被设置在与本体1尾部转动连接支臂4中的第二光源3,支臂4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展开结构如台灯结构之间变换,在该手持式手电筒结构中,支臂4能被收拢在本体1中,相应地,本体1具有形状与支臂4相适配的容腔,以便能够与本体1共同构成作为手电筒的手柄而被抓住,而在台灯结构中,支臂4能相对于本体1的纵向轴线在不同角度上转动,为了有效地固定所转动的角度,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所转动角度位置的调节机构和弹性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本体1中能相互转动的第一调节块5和第二调节块6,弹性机构为一弹簧7,弹簧7的一端抵靠在容置腔11上,另一端则抵靠在第二调节块6上,从而使第二调节块6始终具有抵靠住第一调节块5的趋势。其中,第一调节块5包括有基部51,基部5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销轴52,并且该基部51具有呈圆弧状并设有多个凹口511的端部53以及能伸入支臂4的支脚54,本体1具有能同时容纳第一调节块5和第二调节块6的容置腔11,且容置腔11的两端具有供销轴52伸出的开口12,这样支臂4就能枢接在本体1上,而第二调节块6包括有与凹口511相配合的凸部61,利用第一调节块5的凹口511与第二调节块6的凸部61卡接,可实现支臂4和本体1之间的级进转动,当凸部61处于与凹口511相抵的状态时,能固定住所转动的角度,而当凸部61处于与凹口511相脱离的状态时,能处于角度调节状态。另外,为能有效地扩大支臂4在水平位上的调节照射角度,将支臂4设置成能相对手电筒本体1旋转,如图9所示,支臂4具有能容纳支脚54的安装座41,安装座41的内侧壁为圆周壁,该圆周壁上设有限位凸台411,相应地,支脚54上设有凸块541,支臂4能以支脚54为轴心旋转并在凸块541能在安装座41的滑槽412中滑动,最终与限位凸台411相抵的状态下,限制支臂4的继续旋转。为便于将支脚54安装在支臂4中,支脚54包括有并排延伸出的第一弹性支脚542和第二弹性支脚543,第一弹性支脚542和第二弹性支脚543的自由端均具有向外凸起的卡凸544,而安装座41则具有与卡凸544相配合的台阶413。此过程中,第一弹性支脚542和第二弹性支脚543先利用自身的弹性,先相对移动缩小,待第一弹性支脚542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电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电筒,包括有本体(1),该本体(1)的头部具有第一光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光源(3),该第二光源(3)被设置在与所述本体(1)尾部转动连接的支臂(4)中,所述支臂(4)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台灯结构之间变换,在该手持式手电筒结构中,所述支臂(4)能被收拢在本体(1)中,以便能够与本体(1)共同构成作为手电筒的手柄而被抓住,而在台灯结构中,所述支臂(4)能相对于所述本体(1)于纵向轴线上在不同角度上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筒,包括有本体(1),该本体(1)的头部具有第一光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光源(3),该第二光源(3)被设置在与所述本体(1)尾部转动连接的支臂(4)中,所述支臂(4)可在手持式手电筒结构和台灯结构之间变换,在该手持式手电筒结构中,所述支臂(4)能被收拢在本体(1)中,以便能够与本体(1)共同构成作为手电筒的手柄而被抓住,而在台灯结构中,所述支臂(4)能相对于所述本体(1)于纵向轴线上在不同角度上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固定所转动角度位置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本体(1)中能相互转动的第一调节块(5)和第二调节块(6),所述第一调节块(5)与所述支臂(4)相连接,还包括有弹性机构,该弹性机构的弹力使所述第二调节块(6)始终具有抵靠住所述第一调节块(5)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5)包括有基部(51),所述基部(5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销轴(52),并且该基部(51)具有呈圆弧状并设有至少两个凹口(511)的端部(53)以及能伸入所述支臂(4)的支脚(54),所述本体(1)具有能同时容纳所述第一调节块(5)和第二调节块(6)的容置腔(11),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贝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