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62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及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可活动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的铰接有第一卡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铰接有第二卡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具有主卡座,所述第一卡座、所述第二卡座、所述主卡座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的轨脚卡槽。该拉轨装置能够快速拆装钢轨、工作稳定,方便搬运,且对钢轨损伤小。

Rail pul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ail pul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top and the suppor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on the support column top is movably hing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the first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other end can be the first seat, second seat end and one movable end is hing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wherein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the main deck, the first card, the second card, the main card has to accommodate the rail the foot foot rail slot. The rail pulling device can quickly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rails, work stably, facilitate transportation, and has little damage to ra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轨装置
本技术涉及搬运工具
,具体是涉及铁轨的搬运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拉轨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铁路已逐步向高速重载、大运量、高密度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对轨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按目前的运输密度,一般更换周期为5至6年,即每年要更换20%的钢轨,全路每年换轨工作量上万公里,任务十分繁重。我国换轨车在线路上更换新钢轨时,需要将整根长500m-2500m不等的长钢轨拖拉至预定位置,或对轨时需要对钢轨进行小幅度的调整。目前,我国换轨大修仍然全部处于依靠人工与换轨车配合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路发展的需要。专利号为201320389519.4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钢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及其两端部的道钉螺栓、固定座和转轴;所述固定座位于轨枕表面并与道钉螺栓侧面接触,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座之间。所述固定座为矩形平板。所述转轴中间部位的周面设有环向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钢轨底面的宽度。本技术利用轨枕道钉作支点,在轨枕道钉和轨枕表面之间放置固定座,将钢轨放在固定座之间的转轴上,通过转轴转动使钢轨向前移动,该钢轨移动装置虽然可以通过施工者可以轻松快捷的将钢轨搬运到指定位置。但是,该钢轨移动装置在搬运时容易对钢轨造成损伤、拆装不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承受大载荷的一种拉轨装置。所述拉轨装置就是用于对铁路钢轨进行拉动或移动的一种搬运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及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可活动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的铰接有第一卡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铰接有第二卡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具有主卡座,所述第一卡座、所述第二卡座、所述主卡座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的轨脚卡槽。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杆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一侧。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另一侧。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活动地铰接在支撑柱的顶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柱的铰接点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柱的铰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柱的铰接点之间。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液压缸。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轴向凹槽。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卡座具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第一卡座固定筋板。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卡座具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第二卡座固定筋板。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卡座具有至少一个主固定筋板。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固定筋板固定设置在主卡座的侧壁上。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卡座、所述第二卡座可活动的与所述主卡座处于同一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拉轨装置结构简单、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均可移动并与主支撑柱进行铰接。通过该拉轨装置对铁轨进行搬运时能够快速实现拆装、拉动钢轨时不会对钢轨造成损伤,工作稳定,方便搬运,且对钢轨损伤小。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拉轨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拉轨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拉轨装置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拉轨装置图3所示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拉轨装置,该拉轨装置为一种新型的搬运工具,用于对铁路钢轨或地铁钢轨进行搬运。图1示出了拉轨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拉轨装置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该拉轨装置通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铸铁、铝合金等。所述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1、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与支撑柱1的顶端铰接,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第一卡座6。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与支撑柱1的顶端固定铰接,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第二卡座7。支撑柱1的具有主卡座5。支撑柱1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的一端可活动的与主支撑柱1的顶端固定铰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液压缸。连接件2与主支撑柱1的顶端铰接点处于第一连接杆4与主支撑柱1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接杆3与主支撑柱1的铰接点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3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另一侧。所述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卡座7、所述主卡座5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8的轨脚卡槽10。在每一个卡槽10上均设有与铁轨轨脚8接触的卡扣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长度。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拉轨装置,该拉轨装置通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铸铁、铝合金等。所述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1、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与支撑柱1的顶端铰接,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第一卡座6。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与支撑柱1的顶端固定铰接,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第二卡座7。第一连接杆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长度。在第一连接杆3上开设有轴向凹槽。在第一卡座6设置有两个竖向平行排列的第一卡座固定筋板14。在所述主卡座1设置有三个竖向平行排列的主固定筋板12。同样,在第二卡座7具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第二卡座固定筋板13。主固定筋板12固定设置在主卡座5的侧壁上。支撑柱1的具有主卡座5。支撑柱1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的一端可活动的与主支撑柱1的顶端固定铰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液压缸。连接件2与主支撑柱1的顶端铰接点处于第一连接杆4与主支撑柱1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接杆3与主支撑柱1的铰接点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3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另一侧。所所述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卡座7、所述主卡座5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8的轨脚卡槽10。在每一个卡槽10上均设有与铁轨轨脚8接触的卡扣1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卡座6上还设置有具有空腔结构的压块11,所述压块11在进行卡装钢轨时,其可活动的与钢轨的中部活动接触。实施例3:如图1-4所示,一种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1及与支撑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2,在支撑柱1的顶端可活动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可活动的铰接有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可活动铰接有第二卡座7,所述支撑柱1的底端具有主卡座5,所述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卡座7、所述主卡座5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8的轨脚卡槽10。所述第一连接杆4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3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另一侧。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可活动地铰接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及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在于: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可活动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的铰接有第一卡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铰接有第二卡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具有主卡座,所述第一卡座、所述第二卡座、所述主卡座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的轨脚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轨装置,包括支撑柱及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在于: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可活动地铰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的铰接有第一卡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活动铰接有第二卡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具有主卡座,所述第一卡座、所述第二卡座、所述主卡座均具有可容纳铁轨轨脚的轨脚卡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活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另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活动地铰接在支撑柱的顶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柱的铰接点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柱的铰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飞虎黄中山郭军峰周立平王科刘高王旭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润华通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