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185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瓶(16),设置在氧气瓶(16)上并具有氧气流通通道的阀门座(17);在所述阀门座(17)上分别设有均与氧气流通通道相配合的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所述氧气流通通道的进口位于氧气瓶(16)的瓶口上方,该氧气流通通道的出口上设有呼吸接头(4)。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较低,通过阀门座上设置的减压阀可方便将高压氧气降为适合人体吸入的低压氧气,同时通过阀门座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可方便调节输出氧气的流量大小,因此可方便普通用户携带及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Multi point spray filling asphalt system of kneading pot for carbon mold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bon molding kneading pot multi-point spraying asphalt fil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oxygen bottle (16), set in the oxygen bottle (16) and the val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oxygen flow channel (17); in the valve seat (17)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oxygen and the ventilation channel is matched with the valve and flow control valve, the inlet oxygen circulation channel in oxygen bottle (16) above the bottle, the oxygen flow passage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breathing joint (4).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the relief valve is provided on the valve seat can be convenient to be reduced to a high-pressure oxygen low pressure oxygen inhalation for human body, flow control valve can easily adjust the output size and oxygen flow through the valve seat is provided, so it can be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use ordinary users,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捏锅加注沥青,尤其涉及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炭素厂生产阳极的生产线中成型车间混捏锅添加沥青主要是利用管道自流的方式进行添加,在干料添加完毕之后先进行干混,干混之后再进行沥青添加。添加方法一般是在混捏锅上方安装一个称重沥青罐,沥青罐出口连接保温管道,保温管道上安装气动控制阀门。在混捏锅物料干混完毕之后,气动阀打开,沥青自流到混捏锅内部,进行混捏。目前国内使用的单层或者双层混捏锅基本都是采用上述方式。由于传统的混捏锅添加高温沥青油是采取自流的方式,进入锅体内部以后并不能以高压的方式冲散大块干料颗粒,从而导致混合效果不佳。而下料点也只有一个,因此从高温沥青油添加完毕到混捏完成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以期能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包括沥青罐与混捏锅,设置在沥青罐上并与沥青罐相连通的沥青罐出料管,以及一端与混捏锅相连通、另一端与沥青罐出料管相连通的混捏锅喷料管;所述沥青罐出料管上分别设有出料沥青阀和沥青泵,所述混捏锅喷料管设为两个以上。进一步的,所述混捏锅内与混捏锅喷料管一一对应设置有沥青喷嘴。再进一步的,所述沥青罐出料管上设有均与沥青罐出料管和混捏锅相连通的备用管,所述备用管与沥青罐出料管相连接的一端位于沥青罐与出料沥青阀之间,且在备用管上还设有备用沥青阀。更进一步的,所述混捏锅为包括上下两层的双层混捏锅,所述混捏锅喷料管与备用管均连接在下层混捏锅的顶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沥青罐出料管上还设有位于出料沥青阀与沥青泵之间的软管。为了确保效果,所述出料沥青阀与备用沥青阀均为气动沥青阀。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在沥青泵的作用下可将沥青罐中的高温沥青油以高压状态加注进下层混捏锅内,从而可增大高温沥青油对下层混捏锅内干料的侵入力度,提高高温沥青油和干料的混合效率;同时高温沥青油通过两个以上的沥青罐出料管多路运输,从而可通过多点进入的方式加入下层混捏锅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混捏效率,可大大缩短混捏锅内的混捏时间,进而节约了电耗,即可为整个阳极生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混捏时间的缩短还可以减少铰刀的磨损,从而提高混捏锅整体寿命。(2)本专利技术的混捏锅内与混捏锅喷料管一一对应设置有沥青喷嘴,该沥青喷嘴可将高温沥青油以喷淋的方式加入下层混捏锅,且沥青喷嘴还能对高温沥青油起到均匀、雾化的作用,使高温沥青油以呈均匀扩散的形态喷淋在下层混捏锅内部的干料表面,从而使高温沥青油和干料充分混合均匀。(3)本专利技术的沥青罐出料管上设有均与沥青罐出料管和混捏锅相连通的备用管,可使备用管与混捏锅喷料管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组加料结构,当需要更换或清洗沥青喷嘴时,则可使用备用管将沥青罐中的高温沥青油加入下层混捏锅中与干料完成混捏处理,进而实现生产系统的不间断持续工作。(4)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混捏锅采用的是包括上下两层的双层混捏锅,并将混捏锅喷料管与备用管均连接在下层混捏锅的顶端;上层混捏锅用于混捏干料,将上层混捏锅中干料加入下层混捏锅中,并通过混捏锅喷料管或备用管将沥青罐中的高温沥青油加入下层混捏锅中,即可在下层混捏锅中将干料与高温沥青油进行混捏处理。(5)本专利技术的沥青罐出料管上还设有位于出料沥青阀与沥青泵之间的软管,可在沥青泵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机械震动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即可避免对沥青罐上自带的称量装置造成冲击,进而能确保沥青下料量够准确。(6)本专利技术的出料沥青阀与备用沥青阀均为气动沥青阀,可方便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出料沥青阀与备用沥,从而能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为:1—沥青罐,2—沥青罐出料管,3—出料沥青阀,4—软管,5—沥青泵,6—备用沥青阀,7—备用管,8—混捏锅喷料管,9—混捏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包括沥青罐1与混捏锅9,所述沥青罐1采用常规的沥青罐来实现,所述混捏锅9为包括上下两层的双层混捏锅。所述上层混捏锅用于混捏干料,将上层混捏锅中干料加入下层混捏锅中,并将沥青罐1中的高温沥青油加入下层混捏锅中,即可在下层混捏锅中将干料与高温沥青油进行混捏处理。为了便于将沥青罐1中的高温沥青油快速均与的加入混捏锅9中与干料混合,所述沥青罐1上设置有沥青罐出料管2,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设置在沥青罐1的底部出料口上,且该沥青罐出料管2与沥青罐1相连通。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上分别设有出料沥青阀3和沥青泵5,所述出料沥青阀3位于沥青罐1与沥青泵5之间,如图1所示,所述沥青阀3采用气动沥青阀来实现。同时,所述混捏锅1上还设有一端与该混捏锅1相连通、另一端与沥青罐出料管2相连通的混捏锅喷料管8,且该混捏锅喷料管8连接在下层混捏锅的顶端,如图1所示。所述混捏锅喷料管8设为两个以上,且在混捏锅9内还设有与混捏锅喷料管8一一对应的沥青喷嘴(图中未示出)。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述混捏锅喷料管8可设置为多个,而与混捏锅喷料管8相对应的沥青喷嘴则均匀设置在下层混捏锅的顶部。使用时,打开上层混捏锅的阀门,将上层混捏锅内完成混捏的干料加入下层混捏锅中,再打开出料沥青阀3,并启动沥青泵5,在沥青泵5的作用下可将沥青罐1中的高温沥青油以高压状态加注进下层混捏锅内,从而可增大高温沥青油对下层混捏锅内干料的侵入力度,提高高温沥青油和干料的混合效率。同时,高温沥青油通过连接在沥青罐出料管2上的两个以上的混捏锅喷料管分路运输,并通过均匀设置在下层混捏锅的顶部的与混捏锅喷料管相对应的沥青喷嘴以喷淋的方式加入下层混捏锅,沥青喷嘴还能对高温沥青油起到均匀、雾化的作用,高温沥青油可以呈均匀扩散的形态喷淋在下层混捏锅内部的干料表面,从而使高温沥青油和干料充分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可大大缩短混捏锅9内的混捏时间,进而节约了电耗,即可为整个阳极生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混捏时间的缩短还可以减少铰刀的磨损,从而提高混捏锅整体寿命。为了便于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或清洗沥青喷嘴,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上设有均与沥青罐出料管2和混捏锅9相连通的备用管7,所述备用管7与沥青罐出料管2相连接的一端位于沥青罐1与出料沥青阀3之间。同样的,所述备用管也连接在下层混捏锅的顶端。在备用管7上还设有备用沥青阀6,所述备用沥青阀6也是采用的是气动沥青阀。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使备用管7与混捏锅喷料管8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组加料结构,当需要更换或清洗沥青喷嘴时,关闭出料沥青阀3,同时打开备用沥青阀6,则沥青罐1中的高温沥青油则可通过备用管7加入下层混捏锅中与干料完成混捏处理,进而实现生产系统的不间断持续工作。为了防止沥青泵5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机械震动对沥青罐1上自带的称量装置造成冲击,导致沥青下料量不够准确,在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上还设有软管4,所述软管4位于出料沥青阀3与沥青泵5之间。所述软管4为柔性件,可在沥青泵5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机械震动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即可避免对沥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罐(1)与混捏锅(9),设置在沥青罐(1)上并与沥青罐(1)相连通的沥青罐出料管(2),以及一端与混捏锅(9)相连通、另一端与沥青罐出料管(2)相连通的混捏锅喷料管(8);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上分别设有出料沥青阀(3)和沥青泵(5),所述出料沥青阀(3)位于沥青罐(1)与沥青泵(5)之间;所述混捏锅喷料管(8)设为两个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罐(1)与混捏锅(9),设置在沥青罐(1)上并与沥青罐(1)相连通的沥青罐出料管(2),以及一端与混捏锅(9)相连通、另一端与沥青罐出料管(2)相连通的混捏锅喷料管(8);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上分别设有出料沥青阀(3)和沥青泵(5),所述出料沥青阀(3)位于沥青罐(1)与沥青泵(5)之间;所述混捏锅喷料管(8)设为两个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捏锅(9)内与混捏锅喷料管(8)一一对应设置有沥青喷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炭素成型用混捏锅多点喷淋加注沥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罐出料管(2)上设有均与沥青罐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施建明乔民王攀乔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