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兆林专利>正文

收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99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0:52
一种收蟑器,在器体中,分器体上底、器体下底、进口凹道、进口凹道头支撑架、弹压橡皮筋、放诱槽、器体门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诱槽在器体中央,三个进口凹道壁与弹压橡皮筋、进口凹道头支撑架形成一个物理性通道;器体门与所述物理性通道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绝对不用电、药、毒等,极其方便地收集消灭蟑螂,仅采用物理方式与有害生物特点和习性的“默契”,结构简单。

Receive Zhang

A collection of art, in the container, divider body bottom, bottom body, concave, concave, imported imported head supporting frame, elastic rubber band, inducing groove, door device body par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groove in the central body is put by three, imports the concave wall and the elastic rubber band, the inlet groove head supporting frame form a physical channel; for the door and the physical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absolutely no electricity, medicine, poison, extremely easy to collect the cockroach, only b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harmfu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s of \understanding\,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灭害虫装置,尤其是不需要用电、施药、放毒等的收蟑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众所周知的杀灭蟑螂方式诸多,有用电的、有用生物药的、有用毒杀剂喷雾的等。但是,这些已有的灭蟑方式或技术,毕竟有它们的弊端,如相对麻烦、存在危险系数、或多或少地使人心存恐惧,且起不到以逸待劳、大面积收干灭净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和避免现有灭蟑技术或方式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电无药无毒收蟑器,该收蟑器不但不需要用电、施药、放毒收集害虫,而且个体或多个体还能把一定范围内或大面积的大小蟑螂全部收灭(但不能杀卵)。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收蟑器三个方向各设置一个进口凹道,进口凹道头腾在器体内半空间,且进口凹道头颈部被橡皮筋弹压着,又,进口凹道头与器体下底垂直相向,形成物理性通道,蟑螂被诱进,虽然能飞会滑翔,但始终找不到回家的“路”或分(辨)不开进口凹道头出去,达到收灭蟑螂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绝对不用电、药、毒等,极其方便地收集消灭蟑螂,仅采用物理方式与有害生物特点和习性的“默契”,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进口凹道头支撑架”侧视图。图中1.器体,2.器体上底,3.器体下底,4.进口凹道(4-1进口凹道头),5.进口凹道头支撑架(5-1固定孔,5-2套弹压橡皮筋孔),6.弹压橡皮筋,7.放诱槽,8.器体门(8-1活页,8-2拉手,8-3松紧橡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进口凹道4,与器体上底2、器体下底3、进口凹道头支撑架5、弹压橡皮筋6进口凹道头4-1形成一个貌似闭合体,当蟑螂嗅到放诱槽里的气,必从三方之一的进口凹道上爬(拱)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收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蟑器,在器体中,分器体上底、器体下底、进口凹道、进口凹道头支撑架、弹压橡皮筋、放诱槽、器体门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诱槽在器体中央,三个进口凹道壁与弹压橡皮筋、进口凹道头支撑架形成一个物理性通道;器体门与所述物理性通道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蟑器,在器体中,分器体上底、器体下底、进口凹道、进口凹道头支撑架、弹压橡皮筋、放诱槽、器体门各部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兆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