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021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换档装置(26、28),其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0);第二联接部件(32);内摩擦环(34);外摩擦环(38);和中间摩擦环(42),其中内摩擦环和外摩擦环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以与第一联接部件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轴向移动。摩擦锥体(44)在内摩擦环(34)与外摩擦环(38)的锥形表面(36、40)之间延伸,联接部件(30、32)在外摩擦环(38)的轴向起始位置沿旋转方向分离,并在外摩擦环的轴向摩擦配合位置沿旋转方向以摩擦配合方式联接。中间摩擦环具有沿外缘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C形环截面,其包括:径向外侧线性锥体分支,其形成摩擦锥体(44)并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锥形摩擦表面(48);径向内侧线性轴向分支(50),其通过径向腹板(52)一体地连接至锥体分支。

Gear shifting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gear of motor vehi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ift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gearbox (26, 28),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upling member (30);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32); internal friction ring (34); the outer friction ring (38); and the intermediate friction ring (42),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d external friction ring the ring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s, with the first coupling member and joint rotation relative to the first coupling member axial movement. The friction cone (44), (34) and the outer ring friction friction ring (38) of the tapered surface (36, 40) extending between and connecting parts (30, 32) and (38) friction ring in the axial position along the rotation direction and in axial separation, friction and friction ring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ry turn the direction of friction fit connection. The middle friction ring has along the outer edge extends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C ring section, which comprises a radially outer cone linear branches, the friction cone (44) and includes two conical surface friction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48); a radially inner linear axial branch (50), through its radial webs (52) is integrally connected to the cone bra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特别是用于全自动有级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包括:第一联接部件;第二联接部件,其能围绕传动轴线旋转;内摩擦环,其在径向外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并且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以与第一联接部件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轴向移动;外摩擦环,其在径向内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并且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以与第一联接部件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轴向移动;和中间摩擦环,其包括摩擦锥体并连接至第二联接部件,以与第二联接部件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轴向移动,所述摩擦锥体在内摩擦环的锥形表面与外摩擦环的锥形表面之间延伸,第一联接部件和第二联接部件在外摩擦环的轴向起始位置沿旋转方向分离,并在外摩擦环的轴向摩擦配合位置沿旋转方向以摩擦配合方式联接。
技术介绍
用于机动交通工具的这种类型的换档装置从通用的DE19833397A1中已经是公知的,并且被使用在例如行星齿轮和正齿轮构造的自动变速器中。换档装置取代例如常规的片状联轴器,并且这对重量和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所需安装空间来说具有有益效果。此外,锥形表面与传动轴线之间的锥角导致作用力放大,使得摩擦配合所需的换档力与片状联轴器中所需的换档力相比发生减小。换言之,在以上公开的换档装置中,为了传输可比的扭矩,与通常用于自动变速器的片状联轴器中相比,需要更少的摩擦表面,因此有利地降低了由于拖曳力矩造成的功率损耗。然而,特别地,在高传动旋转速度时,已发现的是,拖曳力矩并未跌落至预期程度,而是仍然在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中导致非所需地大的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轻且紧凑的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换档装置,其即使在高旋转速度时也仅具有低的由拖曳力矩造成的功率损耗。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前述类型的换档装置实现,其中所述中间摩擦环具有沿外缘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C形环截面,其包括:径向外侧线性锥体分支,其形成摩擦锥体并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锥形摩擦表面;径向内侧线性轴向分支,其通过径向腹板一体地连接至锥体分支。包括径向内侧线性轴向分支的中间摩擦环的外缘C形截面导致中间摩擦环在第二联接部件上的特别准确的轴向引导。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发现,即根据DE19833397的中间摩擦环与第二联接部件的连接由于不充分的轴向引导特别是在高传动旋转速度时导致中间摩擦环的非所需“摇摆”。中间摩擦环的这种摇摆运动导致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拖曳力矩以及伴随的功率损耗。后公开的DE102014117194A同样公开了通用的换档装置。然而,类似于DE19833397A1,该专利申请并未公开这样一种中间环,其具有沿外缘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C形环截面,其包括径向外侧线性锥体分支。代替线性轴向分支,包括轴向部分和径向部分的倾斜分支设置在中间摩擦环的径向内表面上,所述径向部分具有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突部或齿,以实现与第二联接部件的在旋转上接合且在轴向上可移动的连接。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档装置的中间摩擦环通过轴向分支的径向内表面在径向方向上限定出。换言之,轴向分支因此线性地从中间摩擦环的径向腹板沿轴向方向延伸至自由轴向端部,在此没有特别设置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突部。在换档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联接部件是变速器壳体或致动套筒,致动套筒连接至变速器壳体,以与变速器壳体联合旋转并相对于变速器壳体轴向移动。换档装置因此用作制动器,其能制动可旋转的第二联接部件,并将之锁定旋转地接合在壳体上。在一替代实施例中,第一联接部件是传动轴或刚性地连接至传动轴的传动轴元件。在该情况下,两个联接部件经历由于换档而形成的旋转速度均衡化,并且特别同轴地取向并分配至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不同行星齿轮组。换档装置的内摩擦环和/或外摩擦环优选是重塑钣金件。此外,中间摩擦环也可以是被重塑以在截面中获得C形的钣金件。从钣金生产尽可能多的换档装置的部件,与烧结部件相比,会实现降低的制造复杂性、较轻的重量以及构造特别紧凑的换档装置。在换档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中间摩擦环的轴向分支包括位于径向内侧的内齿,其在轴向分支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这种类型的内齿确保了中间摩擦环在第二联接部件上的准确轴向引导,使得即使在高传动旋转速度时中间摩擦环的非所需摇摆也被可靠地阻止。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联接部件优选是换档轴,其具有与中间摩擦环的内齿接合的外齿。第二联接部件和中间摩擦环因此具有在轴向上细长的齿形接合,其也确保了连接部的特别高的扭矩传递能力,以及基本上无游隙的轴向引导。另外,可以设置弹簧元件,其沿轴向将内摩擦环和外摩擦环推入通风位置。由于弹簧元件,在外环与内环之间不存在分离。这两个部件仍然经由其外齿沿旋转方向联接至联接部件。弹簧元件的目的是实现由于外环与内环的轴向间距造成的通风游隙,意味着中间环能(更容易地)沿旋转方向分离。在换档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内摩擦环、外摩擦环和中间摩擦环形成第一摩擦环组;并且设置有第二摩擦环组,其包括再一内摩擦环、再一外摩擦环和再一中间摩擦环。由于使用了多个摩擦环组,能以低的构造复杂性增加摩擦接触的数量,从而增加联接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能力。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环组和第二摩擦环组镜像对称地配置,传动轴线垂直于摩擦环组的对称面延伸。如果联接部件要传递特别高的扭矩,当然还可以想到设置多于两个的摩擦环组,两个彼此轴向相邻的摩擦环组各自镜像对称地配置。由于摩擦环组的镜像对称构造,不需要结构上有变化的部件来增加扭矩传递能力,因为所有摩擦环组都具有相同地构造的部件。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换档装置的内摩擦环和再一内摩擦环各自形成为在截面中沿外缘呈L形,并且各自包括锥体分支和从锥体分支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径向分支。径向分支沿轴向彼此撑靠,使得内所述摩擦环和再一内摩擦环形成在截面中沿外缘呈T形的内薄层。具体而言,两个内摩擦环的径向分支相互连接,使得对第一联接部件的引导长度增加,并且实现在轴向方向上对内摩擦环的更准确引导。内摩擦环的非所需摇摆运动(特别是在高传动旋转速度时)通过这种改善的轴向引导得到减少或者甚至被完全阻止。替代地,还可以想到的是内摩擦环和再一内摩擦环一体地形成。然而,由较少数量的个体部件产生的优点被以下缺点抵消,即伴随T形内薄层,需要新的部件,并且具有相同部件的摩擦环组不能简单地对齐。如果内摩擦环和再一内摩擦环分别地构成,则其径向分支优选彼此处于表面接触,第二联接部件是中空的有孔的换档轴,以从内部对摩擦表面注油。替代地,所述径向分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开的间隔器,以使内摩擦环沿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一联接部件包括位于所述间隔器径向外侧的管道,以从外部对摩擦表面注油。在换档装置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摩擦环的径向内侧轴向分支包括沿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分支突部,其沿轴向方向延伸,并沿周向方向以精确配合方式接合在所述再一中间摩擦环的以及第二联接部件的凹部中。这以低构造复杂性实现了两个中间摩擦环以及第二联接部件经由钳爪连接的实质上旋转接合式的联接。在换档装置的再一实施例中,第一联接部件是包括内齿的沿轴向可移动的致动套筒,并且第二联接部件是包括外齿的联接盘,联接部件在第一联接部件的轴向起始位置沿旋转方向分离,在第一联接部件的摩擦配合位置沿旋转方向以摩擦配合方式联接,并且在第一联接部件的正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特别是用于全自动有级变速器(10)的换档装置,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0),第二联接部件(32),其能围绕传动轴线(A)旋转,内摩擦环(34),其在径向外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36),并且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30),以与第一联接部件(30)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30)轴向移动,外摩擦环(38),其在径向内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40),并且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30),以与第一联接部件(30)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30)轴向移动,和中间摩擦环(42),其包括摩擦锥体(44)并连接至第二联接部件(32),以与第二联接部件(32)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32)轴向移动,所述摩擦锥体(44)在内摩擦环(34)的锥形表面(36)与外摩擦环(38)的锥形表面(40)之间延伸,第一联接部件(30)和第二联接部件(32)在外摩擦环(38)的轴向起始位置沿旋转方向分离,并在外摩擦环(38)的轴向摩擦配合位置沿旋转方向以摩擦配合方式联接,其特征在于,中间摩擦环(42)具有沿外缘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C形环截面,所述C形环截面包括:径向外侧线性锥体分支,其形成所述摩擦锥体(44)并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锥形摩擦表面(48);径向内侧线性轴向分支(50),其通过径向腹板(52)一体地连接至所述锥体分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11 DE 102016108701.71.用于机动交通工具变速器特别是用于全自动有级变速器(10)的换档装置,包括:第一联接部件(30),第二联接部件(32),其能围绕传动轴线(A)旋转,内摩擦环(34),其在径向外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36),并且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30),以与第一联接部件(30)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30)轴向移动,外摩擦环(38),其在径向内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40),并且连接至第一联接部件(30),以与第一联接部件(30)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一联接部件(30)轴向移动,和中间摩擦环(42),其包括摩擦锥体(44)并连接至第二联接部件(32),以与第二联接部件(32)联合旋转,并相对于第二联接部件(32)轴向移动,所述摩擦锥体(44)在内摩擦环(34)的锥形表面(36)与外摩擦环(38)的锥形表面(40)之间延伸,第一联接部件(30)和第二联接部件(32)在外摩擦环(38)的轴向起始位置沿旋转方向分离,并在外摩擦环(38)的轴向摩擦配合位置沿旋转方向以摩擦配合方式联接,其特征在于,中间摩擦环(42)具有沿外缘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C形环截面,所述C形环截面包括:径向外侧线性锥体分支,其形成所述摩擦锥体(44)并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锥形摩擦表面(48);径向内侧线性轴向分支(50),其通过径向腹板(52)一体地连接至所述锥体分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部件(30)是变速器壳体(16)或致动套筒(72),所述致动套筒(72)连接至变速器壳体(16),以与变速器壳体(16)联合旋转并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6)轴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部件(30)是传动轴(70)或致动套筒(72),所述致动套筒(72)连接至传动轴(70),以与传动轴(70)联合旋转并相对于传动轴(70)轴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环(34)和/或外摩擦环(38)是重塑钣金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摩擦环(42)是被重塑以在截面中获得C形的钣金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摩擦环(42)的轴向分支(50)包括位于径向内侧的内齿(54),其在轴向分支(50)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接部件(32)是换档轴(56),其具有与中间摩擦环(42)的内齿(54)接合的外齿(5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弹簧元件(46),其沿轴向将内摩擦环(34)和外摩擦环(38)推入通风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环(34)、外摩擦环(38)和中间摩擦环(42)形成第一摩擦环组(60);并且设置有第二摩擦环组(62),其包括再一内摩擦环(35)、再一外摩擦环(39)和再一中间摩擦环(4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尔根·宾德尔萨米·厄兹克安彼得·埃科特勒安德列亚斯·登普夫勒菲利普·明克维茨托拜厄斯·舒勒克里斯多夫·特劳特
申请(专利权)人:贺尔碧格传动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