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0125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2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涉及热风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室外筒、灰烬筒、燃料输入管和供氧风机,所述燃烧室外筒为竖直圆柱筒,上端设有顶盖,下部设有炉门,底端连接灰烬筒,所述燃料输入管设于燃烧室外筒中上部,从燃烧室外筒侧切面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顶盖中央设有圆形孔,所述供氧风机连接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在不同高度处设有供氧支管,每个供氧支管上设有阀门,末端穿过燃烧室外筒和耐火砖与燃烧室内部相切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燃料在悬浮状态下完成燃烧,燃烧更充分彻底,且排出的烟气清洁,风尘量小。

Biomass energy negative pressure suspension combustion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spended biomass negative pressure type combustion chambe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last furnace equipment; including combustion chamber cylinder, cylinder, fuel ash inlet pipe and the oxygen supply fan, the external cylinder of a combustion chamber into vertical cylinder, the upp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top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door,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fuel ash tube. The inpu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outdoor combustion tube,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internal cylinder side surface, the top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ircular hole, the oxygen supply fan connected to oxygen pipeline, the oxygen supply pipe of an oxygen pipe at different heights, each branch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oxygen suppl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combustion tube and outdoor refractory brick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angent;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fuel combustion in the suspended state, burning more fully, and the discharged flue gas cleaning, a small amount of d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
本技术涉及热风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
技术介绍
目前,生物质能燃烧室普遍采用卧式链排结构,燃料堆积式燃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小,导致燃烧不充分。排出尾气浓烟滚滚。致使生物质能源利用率不高。本技术采用负压式悬浮技术,燃料在空中呈螺旋运动,足够高的燃烧室让燃烧在悬浮状态中完成燃烧,燃烧充分,排出的尾气无色无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使得燃料在悬浮状态中完成燃烧,燃烧更充分。(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外筒、灰烬筒、燃料输入管和供氧风机,所述燃烧室外筒为竖直圆柱筒,内壁砌筑耐火砖,上端设有顶盖,下部设有炉门,底端连接灰烬筒,所述灰烬筒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上端连接燃烧室外筒,下端连接燃烧室底座,内部砌筑耐火砖,所述燃料输入管设于燃烧室外筒中上部,从燃烧室外筒侧切面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顶盖中央设有圆形孔,所述供氧风机连接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在不同高度处设有供氧支管,所有供氧支管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每个供氧支管上设有阀门,末端穿过燃烧室外筒和耐火砖与燃烧室内部相切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耐火砖为梯形砖。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中间厚、四周薄,下方浇筑耐火水泥。进一步的,所述供氧支管为4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其有益效果为:(1)燃烧室采用竖立结构,供氧支管从不同高度处向燃烧室切线吹入氧气,在燃烧室形成很强的旋风;(2)燃料从燃烧室外筒侧切面进入,由风吹入到燃烧室后与氧气充分混合,在强旋风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螺旋运动,落到燃烧室底部时已完全燃烧,燃烧充分;(3)燃烧室顶部设有圆形排热孔,排出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由于燃烧室始终存在旋风,粉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在燃烧室侧壁,中央是最清洁的区域,因此顶部排出的烟气中含有的风尘量最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外筒1、灰烬筒2、燃料输入管5和供氧风机6,燃烧室外筒1为竖直圆柱筒,内壁砌筑耐火砖1.1,上端设有顶盖4,下部设有炉门3,底端连接灰烬筒2,灰烬筒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上端连接燃烧室外筒1,下端连接燃烧室底座,内部砌筑耐火砖,燃料输入管5设于燃烧室外筒1中上部,从燃烧室外筒1侧切面进入燃烧室内部,顶盖4中央设有圆形孔8,供氧风机6连接供氧管道7,供氧管道7在不同高度处设有4个供氧支管7.1、7.2、7.3和7.4,4个供氧支管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每个供氧支管上设有阀门,末端穿过燃烧室外筒1和耐火砖1.1与燃烧室内部相切连通。使用时,开启供氧风机6,通过调节供氧支管7.1、7.2、7.3和7.4上的阀门调节每个支管的风速,在燃烧室形成很强的旋风,通过炉门3进行点火,将燃料通过燃料输入管5送进燃烧室,开始燃烧,燃料在强旋风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行螺旋运动,不断被燃烧,待落到底部时已燃烧完全,剩下灰烬,燃烧期间的粉尘颗粒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在燃烧室侧壁,清洁的烟气从顶部圆形孔8排出,期间可以透过炉门3观察燃烧室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外筒、灰烬筒、燃料输入管和供氧风机,所述燃烧室外筒为竖直圆柱筒,内壁砌筑耐火砖,上端设有顶盖,下部设有炉门,底端连接灰烬筒,所述灰烬筒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上端连接燃烧室外筒,下端连接燃烧室底座,内部砌筑耐火砖,所述燃料输入管设于燃烧室外筒中上部,从燃烧室外筒侧切面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顶盖中央设有圆形孔,所述供氧风机连接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在不同高度处设有供氧支管,所有供氧支管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每个供氧支管上设有阀门,末端穿过燃烧室外筒和耐火砖与燃烧室内部相切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能负压悬浮式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外筒、灰烬筒、燃料输入管和供氧风机,所述燃烧室外筒为竖直圆柱筒,内壁砌筑耐火砖,上端设有顶盖,下部设有炉门,底端连接灰烬筒,所述灰烬筒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上端连接燃烧室外筒,下端连接燃烧室底座,内部砌筑耐火砖,所述燃料输入管设于燃烧室外筒中上部,从燃烧室外筒侧切面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顶盖中央设有圆形孔,所述供氧风机连接供氧管道,所述供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