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冰冻型融雪剂制备方法属于融雪剂领域,其技术方案是采用的现有的可溶性盐类融雪剂进行制备,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以沸石、硅藻土、海泡石等颗粒负载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在20℃~100℃温度范围制成饱和溶液;之后把颗粒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加入到该饱和溶液中浸泡15min~45min;再进行滤干溶液;最后将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置于105℃~120℃中干燥至恒重。为制得适用于不同冰雪天气的抗冰冻型融雪剂需重复步骤(2)-(4)、即浸泡-滤去溶液-烘干全过程1-10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切实解决现有使用方式中融雪效果短暂缺点的融雪剂;该融雪剂可有效加速冰层的瓦解,减少人工或机械破冰除雪过程中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冰冻型融雪剂制备方法属于融雪剂领域,它涉及一种新型抗冰冻型融雪剂的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冬季冰雪天气对城市和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大面积的冰雪和冻雨天气更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现有融雪剂的使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冰雪带来的不利市民出行的影响,但是目前使用融雪剂的过程大多数是抛撒可溶性盐。融雪剂的这种使用方式只能暂时融化冰雪,随着冰雪的融解,可溶性盐随冰雪水流入下水道排走,使融雪剂融化冰雪的效果不能持久。同时,这种使用方式只能使冰雪层状融解,无益于已冻结冰雪的人工或机械铲除。大量融雪剂的使用给环境导致土地盐碱化,并对路面产生严重腐蚀,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大量融雪剂的使用,以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可溶性盐类融雪剂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切实解决现有使用方式中融雪效果短暂缺点的抗冰冻型融雪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的抗冰冻型融雪剂是通过破坏冻冰和积雪的冰冻层,使路面的冰雪容易去除,提高可溶性盐类融雪剂使用效率,减轻对道路的破坏,并减轻土地盐碱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的现有的可溶性盐类融雪剂进行制备,它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以沸石、硅藻土、海泡石等颗粒负载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在20℃~100℃温度范围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2)把颗粒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加入到该饱和溶液中浸泡15min~45min;(3)滤干溶液;(4)将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置于105℃~120℃中干燥至恒重。本专利技术可将步骤(2)-(4)重复循环浸泡-滤去溶液-烘干全过程,1-10次,以制得适用于不同冰雪天气的抗冰冻型融雪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包括有天然沸石、硅藻土、海泡石,也可使用其他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突出特征和产生的效果是:1、由于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比表面积较大,在本抗冰冻融雪剂的制造过程中,大量可溶性盐类融雪剂进入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的孔结构中及滞留于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的外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表面可保持高浓度的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具有较大额融雪速率。同时由于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的孔结构,使内部可溶性融雪剂缓慢释出,避免了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因冰雪的融化而随着冰雪水流入下水道排走,有效地提高了可溶性盐类的使用效率。2、干燥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在空气中吸附水是一个放热过程,有利于加速融雪过程,可有效提高融雪剂的融雪效果。3、由于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颗粒的存在,增加了冰雪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增加有效摩擦力,起到路面防滑的效果。4、残留的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可滞留于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内部,减轻对道路的破坏和土地盐碱化。5、由于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颗粒的自重以及其内部融雪剂的缓释,和传统融雪剂相比,本抗冰冻型融雪剂可维持其颗粒表面高浓度融雪成分,对于已形成的冰雪层,其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融解的进行向下沉降,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融雪剂缓释于孔中,在冰雪层中形成难以结冰的含融雪剂水柱空洞,使冰雪层疏松。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抗冰冻型融雪剂可有效加速冰层的瓦解,减少人工或机械破冰除雪过程中的阻力。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的效果示意图,图中说明如下:图中黑点为经过融雪剂饱和溶液浸泡过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颗粒,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颗粒1表示刚被抛撒到冰雪表面上,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颗粒2表示正在冰雪层中融化穿孔的颗粒,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颗粒3、4表示已经沉到路面的颗粒。本专利技术抗冰冻型融雪剂刚抛撒到冰雪层上为图中颗粒1的位置,它的存在增加了冰雪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增加有效摩擦力,起到路面防滑的效果。由图中可以看出已经沉到冰雪层底部的颗粒3、4,在冰雪层中形成难以结冰的含融雪剂水柱空洞,同时使冰雪层底部靠近路面的部分大量融化,可使冰雪层疏松有效加速冰雪层的瓦解,减少了人工或机械破冰除雪过程中的阻力。具体实施方式-->实例1:将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以摩尔比为7∶2∶1在20℃下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加入粒径为10目~80目之间的海泡石浸泡15min,滤去溶液,将海泡石颗粒在120℃下干燥,然后经过1次浸泡-滤去溶液-烘干过程,可制得抗冰冻型融雪剂。实例2:将醋酸钙镁(CMA)在100℃下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加入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硅藻土浸泡45min,滤去溶液,然后在105℃烘干至恒重,如此经过5次浸泡-滤去溶液-烘干的循环过程,可制得抗冰冻型融雪剂。实例3:将醋酸钙镁(CMA)、磷酸二氢钾以质量比为8∶2在80℃下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加入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沸石浸泡30min,滤去溶液,然后在110℃下烘干至恒重,如此经过4次浸泡-滤去溶液-烘干的循环过程,可制得抗冰冻型融雪剂。实例4:将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以摩尔比为7∶2∶1在20℃下中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然后加入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硅藻土浸泡15min,滤去液体,然后在120℃下干燥至恒重,如此经过10次浸泡-滤去溶液-烘干的循环过程,可制得抗冰冻型融雪剂。实例5:将醋酸钙镁(CMA)在100℃下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然后加入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沸石浸泡45min,滤去溶液,然后在105℃烘干到恒重,经过3次浸泡-滤去溶液-烘干的循环过程,可制得抗冰冻型融雪剂。实例6:将醋酸钙镁(CMA)、磷酸二氢钾以质量比为8∶2在60℃下制成饱和溶液,成为所需饱和溶液的标志是有少量固体存在于溶液中,然后加入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海泡石浸泡30min,滤去溶液,然后在110℃下烘干到恒重,经过5次浸泡-滤去溶液-烘干的循环过程,可制得抗冰冻型融雪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冰冻型融雪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以沸石、硅藻土、海泡石等颗粒负载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在20℃~100℃温度范围制成饱和溶液; (2)把颗粒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加入到该饱和溶液中浸泡15min~45min;饱和溶液是指有少量固体存在于该溶液中; (3)滤干溶液; (4)将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置于105℃~120℃中干燥至恒重。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抗冰冻型融雪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以沸石、硅藻土、海泡石等颗粒负载可溶性盐类融雪剂在20℃~100℃温度范围制成饱和溶液;(2)把颗粒粒径在10目~80目之间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加入到该饱和溶液中浸泡15min~45min;饱和溶液是指有少量固体存在于该溶液中;(3)滤干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建华,崔素萍,王峰,王亚丽,张志龄,邹玉林,李智丰,冯乃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