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8209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在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通过二次注浆过程能消除因桥梁与路基沉降量差异产生的间隙,能长期、有效地杜绝“桥头跳车”现像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简便实用,施工成本低,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vehicle jumping at the approach slab of bridge hea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jumping of the bridge slab settlement.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ting pipes are embedded in front of the end face of the land base which is contacted with the bridge panel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45 and 60cm. Each end of each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ting pipes is flush with each end of the onshore foundation which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ridge panel,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grouting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rough main pipe. The through main pipe communicates with the slurry hopper through the pipe and the pressure pump. The head end of each second grouting pipe which is flush with each end of the onshore found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one-way valve, and the other end of each second grouting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lurry bucket through a conduit and a pressure pump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two grouting process, the gap between the bridge and subgrade settlement can be eliminat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bumping at the bridge head\ can be avoided for a long time and effectivel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practical, low construction cost, economical and applicable, safe and reliable, simple operation and good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普及,因桥梁与路基沉降量差异而引起两者对接处高低不平,从而使车辆经过时引起“桥头跳车”现象,“桥头跳车”现象已经是桥梁质量通病之一,后续通过设置桥头搭板可以减缓“桥头跳车”病害,但仍旧无法避免桥头搭板沉降而形成的“桥头跳车”问题。如何杜绝“桥头跳车”是提高公路质量是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能有效杜绝“桥头跳车”现像,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施工成本低,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或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搭板总管相通,搭板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或在与桥面板和桥岸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陆岸基础的端面齐平,有数根第一、第二注浆管相通桥面板与桥岸板之间的间隙。位于陆岸基础端面上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位于桥头搭板上的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搭板总管相通,搭板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2)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至道路面层施工之间,桥梁结构处于自然沉降阶段。(3)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用封挡物封闭桥面板、桥岸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外侧面。(4)启动加压浆泵,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和贯通总管、搭板总管及各第一注浆管对桥面板、桥岸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行填注,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或先启动加压浆泵,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和贯通总管及各第一注浆管对桥面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行填注,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消除空隙,待注入的水泥浆料凝固70%后,对桥头搭板上端面先进行道路面层施工,再通过搭板总管及与搭板总管相通的各第一注浆管对桥头搭板周边的间隙进行水泥浆料填充,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消除空隙。(5)进行道路面层施工,施工完毕,通车。(6)若:经过使用,桥梁与路基沉降量差异而引起桥面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对接处高低变化,则:(a)对接处增高,用打磨机切磨增高处。(b)对接处降低,用气压泵冲开各第二注浆管的单向阀,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及各第二注浆管对桥面板、桥岸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新增间隙及桥头搭板周边的新增间隙进行水泥浆料填充,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所述的第一、第二注浆管为直径50mm的PVC管。所述的单向阀为封闭第二注浆管端口的塞片。所述的封挡物为橡胶片、或为水泥料、或为木片材。所述的水泥浆料中水泥与细沙的体积比为5:2。所述的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或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一、第二注浆管呈间隔距离交错设置。上述方法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有效杜绝“桥头跳车”现像,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施工成本低,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长期、有效地杜绝“桥头跳车”现像,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次注浆过程能消除因桥梁与路基沉降量差异而引起桥面板、桥岸板、桥头搭板和陆岸基础对接处高低变化产生的间隙,能长期、有效地杜绝“桥头跳车”现像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维修方便,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桥体施工。(3)本专利技术使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公路行车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桥头搭板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桥面板1和陆岸基础10呈凸字接触结构时,则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是:(1)在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注浆管8、第二注浆管16。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齐平。所述的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一、第二注浆管呈间隔距离交错设置,使不论从第一、或第二注浆管注入的水泥浆料均能将其周边的间隙填满。杜绝桥面板与陆岸基础之间的间隙2。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9相通。贯通总管口4位于陆岸基础的外侧,以方便使贯通总管通过导管5和加压浆泵6与浆料斗7相通。浆料斗用于储备注浆料。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17,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单向阀的作用是防止在第一注浆管注浆时,水泥浆料流入第二注浆管内。所述的第一、第二注浆管为直径50mm的PVC管。所述的单向阀为封闭第二注浆管端口的塞片。所述的封挡物为橡胶片、或为水泥料、或为木片材。所述的水泥浆料中水泥与细沙的体积比为5:2。(2)在桥面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至道路面层施工之间,桥梁结构处于自然沉降阶段。(3)在桥面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用封挡物3封闭桥面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外侧面。(4)启动加压浆泵,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和贯通总管及各第一注浆管对桥面板与陆岸基础之间的间隙进行填注,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消除空隙。(5)进行道路面层施工,施工完毕,通车。(6)若:经过使用,桥梁与路基沉降量差异而引起桥面板与陆岸基础对接处高低变化时,则:(a)对接处增高,用打磨机切磨增高处。(b)对接处降低,用气压泵冲开各第二注浆管的单向阀。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及各第二注浆管对桥面板与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新增间隙进行水泥浆料填充,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有桥面板1、桥头搭板11和陆岸基础10的结构中,则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是:(1)在与桥面板和桥岸板15接触的陆岸基础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陆岸基础的端面齐平,有数根第一、第二注浆管相通桥面板与桥岸板之间的间隙。位于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或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搭板总管相通,搭板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或在与桥面板和桥岸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陆岸基础的端面齐平,有数根第一、第二注浆管相通桥面板与桥岸板之间的间隙,位于陆岸基础端面上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位于桥头搭板上的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搭板总管相通,搭板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 (2)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至道路面层施工之间,桥梁结构处于自然沉降阶段; (3) 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用封挡物封闭桥面板、桥岸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外侧面;(4)启动加压浆泵,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和贯通总管、搭板总管及各第一注浆管对桥面板、桥岸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行填注,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或先启动加压浆泵,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和贯通总管及各第一注浆管对桥面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行填注,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消除空隙,待注入的水泥浆料凝固70%后,对桥头搭板上端面先进行道路面层施工,再通过搭板总管及与搭板总管相通的各第一注浆管对桥头搭板周边的间隙进行水泥浆料填充,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消除空隙;(5)进行道路面层施工,施工完毕,通车;(6)若:经过使用,桥梁与路基沉降量差异而引起桥面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对接处高低变化,则:(a)对接处增高,用打磨机切磨增高处;(b)对接处降低,用气压泵冲开各第二注浆管的单向阀,将浆料斗中的制备好的水泥浆料依次通过加压泵、导管及各第二注浆管对桥面板、桥岸板、陆岸基础的彼此之间的新增间隙及桥头搭板周边的新增间隙进行水泥浆料填充,至水泥浆料将各间隙注满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缓解桥头搭板沉降跳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或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数个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面板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搭板总管相通,搭板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或在与桥面板和桥岸板接触的陆岸基础端面按照间距45~60cm依梅花形预先埋置第一、第二注浆管,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陆岸基础的端面齐平,有数根第一、第二注浆管相通桥面板与桥岸板之间的间隙,位于陆岸基础端面上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贯通总管相通,贯通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陆岸基础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位于桥头搭板上的各第一、第二注浆管的一端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各第一注浆管的另一端与搭板总管相通,搭板总管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与桥头搭板的各端面齐平的各第二注浆管的头端设单向阀,各第二注浆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导管和加压浆泵与浆料斗相通;(2)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至道路面层施工之间,桥梁结构处于自然沉降阶段;(3)在桥面板、桥头搭板、桥岸板和陆岸基础施工完毕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强陈玮李小利王强伟郭恒徐曼李锁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