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8024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包括给水管、排水管,还包括给水管支墩、排水管支墩;所述给水管支墩、排水管支墩均为敞口端位于上下两端的管体;其中给水管支墩的侧面设置连通管体内外的通槽,给水管放置在通槽上;排水管支墩的顶部设置缺口,排水管放置在缺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墩固定无法移动的问题,实现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方便的对给排水管道的支墩进行移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管支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同层给排水管道支撑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采用膨胀螺栓固定钢支架对管道进行支撑;二、利用混凝土制作固定支墩对管道进行支撑;三、利用砖块对管道进行支撑。以上三种方法均耗费大量材料与人工,且支架安装时膨胀螺栓钻孔对防水层有一定破坏,无法规避漏水的风险,导致防水层制作工序与管道敷设工序难以良好配合。在实际施工中,若需要将防水层制作与管道敷设两道工序对换或同时进行以缩短工期,利用以上三种支架制作技术均无法保证防水层的完整性,且工序繁杂,制作安装时间长。当土建需要返工时,现有支架由于无法移动,需要配合其一起返工,增加了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墩固定无法移动的问题,实现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方便的对给排水管道的支墩进行移动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包括给水管、排水管,还包括给水管支墩、排水管支墩;所述给水管支墩、排水管支墩均为敞口端位于上下两端的管体;其中给水管支墩的侧面设置连通管体内外的通槽,给水管放置在通槽上;排水管支墩的顶部设置缺口,排水管放置在缺口上。针对现有技术中支墩固定无法移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其中给水管支墩用于支撑给水管,排水管支墩用于支撑排水管,使得同层给排水管道中进水与排水均能够得到支撑。给水管支墩、排水管支墩虽然都为管体,且都是敞口端位于上下两端,即是两者均是竖直设置在地面,轴线垂直于地面,但是两者的具体结构是不同的。给水管支墩的侧面设置连通管体内外的通槽,由于给水管支墩为管体,其侧面为圆弧形曲面,因此其侧面开设的通槽也会呈圆弧形结构,因此将给水管从通槽的中贯穿即可,此时给水管在自重作用下直接放置在通槽内,即可进行支撑。当由于施工要求需要移动支墩时,由于给水管与给水管支墩之间并未固定连接,因此就能够方便、快速的沿着管道轴线方向直接移动给水管支墩,从而实现移动目的。排水管支墩的顶部设置缺口,通过将排水管放置在缺口上进行支撑,同样能够实现方便快速的沿着管道轴线方向进行移动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墩固定无法移动、无法在支墩处制作防水层的问题,也无需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从而不会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规避了防水层被破坏漏水的风险。同时,通过支墩的移动来实现支撑点防水层的制作,给排水管道的敷设可与防水层制作的工序交叉进行,简化了工序,解决了工序冲突的难题,节约施工工期和人工。当土建需要返工时,通过沿管道轴线方向移动支墩即可配合其返工,安装专业不必跟随其一起返工,节约了工程成本。此外,将两种支墩均由管体制作而成,除了上述有益效果外,还由于施工现场废弃管材较多,因此还能够节约成本、实现废物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给水管包括热水管、冷水管。优选的,所述热水管、冷水管上下分布,其中热水管位于冷水管上方,且热水管与冷水管之间的间距为3~5cm。设置热水管与冷水管之间的间距为3~5cm,避免冷热水管直接接触导致热量直接交换。优选的,所述通槽设置有两个,两个通槽沿着给水管支墩的轴线方向进行分布;所述热水管、冷水管分别放置在一个通槽上。即是在一个给水管支墩上设置两个沿轴线方向分布的通槽,使得冷水管、热水管能够实现上下分布。进一步的,还包括插入在给水管支墩中的插板,所述插板位于给水管支墩的内侧壁与给水管之间。即是通过插板插在通槽内,避免给水管自行从通槽中滑出,同时使给水管支墩和给水管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关系。优选的,所述插板为插销。优选的,所述插板的高度大于给水管支墩的高度。便于将插板从给水管支墩中取出。优选的,所述通槽的长度小于给水管支墩管体外径的一半。避免通槽过长使得给水管在其中沿支墩径向大幅度晃动,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缺口为在排水管支墩的管体顶部开设的半圆弧凹槽,所述半圆弧凹槽的直径与排水管外径相同。由于排水管的外表面都是圆弧状,因此将缺口设置为与之匹配的半圆弧凹槽,使得排水管放入在其中时能够恰好得到稳固,提高结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排水管支墩的管体外径≥排水管的外径。确保排水管支墩对排水管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提高支撑强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墩固定无法移动、无法在支墩处制作防水层的问题,也无需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从而不会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规避了防水层被破坏漏水的风险。2、本技术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通过支墩的移动来实现支撑点防水层的制作,给排水管道的敷设可与防水层制作的工序交叉进行,简化了工序,解决了工序冲突的难题,节约施工工期和人工。当土建需要返工时,沿着管道轴线方向移动支墩即可配合其返工,安装专业不必跟随其一起返工,节约了工程成本。3、本技术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由于施工现场废弃管材较多,因此还能够节约成本、实现废物利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排水管,2-给水管支墩,3-排水管支墩,4-通槽,5-缺口,6-热水管,7-冷水管,8-插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包括给水管、排水管1,废水从排水管1中回流。还包括给水管支墩2、排水管支墩3;所述给水管支墩2、排水管支墩3均为敞口端位于上下两端的管体;其中给水管支墩2的侧面设置连通管体内外的通槽4,给水管放置在通槽4上;排水管支墩3的顶部设置缺口5,排水管1放置在缺口5上。所述给水管包括热水管6、冷水管7。所述通槽4设置有两个,两个通槽4沿着给水管支墩2的轴线方向进行分布;所述热水管6、冷水管7分别放置在一个通槽4上。所述热水管6、冷水管7上下分布,其中热水管6位于冷水管7上方,且热水管6与冷水管7之间的间距为4cm。还包括插入在给水管支墩2中的插板8,所述插板8位于给水管支墩2的内侧壁与给水管之间。所述插板8为插销。所述插板8的高度大于给水管支墩2的高度。所述通槽4的长度小于给水管支墩2管体外径的一半。所述缺口5为在排水管支墩3的管体顶部开设的半圆弧凹槽,所述半圆弧凹槽的直径与排水管1外径相同。通过插板8插在通槽4内,避免给水管自行从通槽4中滑出,同时使给水管支墩2和给水管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关系。当由于施工要求需要移动支墩时,由于给水管与给水管支墩2之间并未固定连接,因此就能够方便、快速的沿着管道轴线方向直接移动给水管支墩2,从而实现移动目的。排水管支墩3的顶部设置缺口5,通过将排水管1放置在缺口5上进行支撑,同样能够实现沿着管道轴线方向方便快速的移动目的。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墩固定无法移动的、无法在支墩处制作防水层的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包括给水管、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水管支墩(2)、排水管支墩(3);所述给水管支墩(2)、排水管支墩(3)均为敞口端位于上下两端的管体;其中给水管支墩(2)的侧面设置连通管体内外的通槽(4),给水管放置在通槽(4)上;排水管支墩(3)的顶部设置缺口(5),排水管(1)放置在缺口(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包括给水管、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水管支墩(2)、排水管支墩(3);所述给水管支墩(2)、排水管支墩(3)均为敞口端位于上下两端的管体;其中给水管支墩(2)的侧面设置连通管体内外的通槽(4),给水管放置在通槽(4)上;排水管支墩(3)的顶部设置缺口(5),排水管(1)放置在缺口(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包括热水管(6)、冷水管(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管(6)、冷水管(7)上下分布,其中热水管(6)位于冷水管(7)上方,且热水管(6)与冷水管(7)之间的间距为3~5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层给排水支墩可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4)设置有两个,两个通槽(4)沿着给水管支墩(2)的轴线方向进行分布;所述热水管(6)、冷水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建设王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