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母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7268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母调整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及传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与棘轮机构,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紧固螺母,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所述棘轮机构,所述传动件穿设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用于转动防松螺母,所述棘轮的转动方向用于与防松螺母的拧松方向一致。当传动件拧松防松螺母时,紧固螺母在棘轮机构的单向转动作用下不会随着防松螺母的转动而转动,可起到在固定紧固螺母的同时拧松防松螺母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利用多个工具配合操作,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操作方便。

Double nut adjus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nut adju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xed component and a drive member, the fix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xing piece and a ratchet mechanism, wherein the first end fixing piece for fixing the fastening nut, the fixed part of the second end is provided with the ratchet mechanism,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penetrated the ratchet ratchet, ratchet and the driving member and the ratchet mechanism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driving member for rotating the nut,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for locknut and unscrew the ratchet of the same direction. When the transmission parts loosen locknut, the fastening nut of the ratchet mechanism under unidirectional rotation can not be rotated with the rotating nut, can play in the fixed nut also loosen the locknu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use of multiple tools with the operation, the double nut adjusting device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母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维修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螺母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分闸弹簧上设有双螺母结构,用于紧固分闸弹簧。双螺母结构包括依次设置于螺栓上的紧固螺母及防松螺母。检修分闸弹簧需要调整双螺母结构,而调整双螺母结构需要在保持紧固螺母固定的情况下,拧松防松螺母。在调整双螺母结构时,传统的操作需要利用多个工具配合,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双螺母调整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螺母调整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与棘轮机构,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紧固螺母,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所述棘轮机构;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设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用于转动防松螺母,所述棘轮的转动方向用于与防松螺母的拧松方向一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杆及套接块,所述套接块与所述转动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套接块上设有用于与防松螺母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套接块用于套设在防松螺母的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防松螺母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杆匹配的安装口,所述转动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卡齿,所述转动杆为棱柱结构,所述转动杆的至少一个棱边卡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卡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与紧固螺母匹配的卡接口,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棘轮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块与所述转动杆同轴设置,所述卡接口为U形口,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与所述卡接口的弧形侧壁同轴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轮机构的棘爪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配合,所述棘爪用于限制所述棘轮单向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还包括力矩杆,所述力矩杆的一端设有凸柱,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套接块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凸柱匹配的凹槽,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力矩杆连接。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对双螺母结构进行调整时,将固定件的一端固定紧固螺母,传动件穿过棘轮机构的棘轮,并与棘轮机构的棘轮传动连接,将传动件的一端与防松螺母传动连接,转动传动件,传动件的转动可拧松防松螺母,由于紧固螺母与防松螺母之间存在摩擦力,紧固螺母有随防松螺母转动的趋势,则与紧固螺母连接的固定件都有随防松螺母转动的趋势,棘轮与防松螺母的转动方向相同,但由于棘轮机构的单向转动作用,使得固定件无法随防松螺母转动,即紧固螺母不会随着防松螺母的转动而转动。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当传动件拧松防松螺母时,紧固螺母在棘轮机构的单向转动作用下不会随着防松螺母的转动而转动,可起到在固定紧固螺母的同时拧松防松螺母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利用多个工具配合操作,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螺母调整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组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固定组件,110、固定件,111、安装板,112、第一连接板,113、第二连接板,113a、卡接口,120、棘轮机构,121、棘轮,121a、安装口,121b、卡齿,200、传动件,210、转动杆,220、套接块,221、安装槽,222、转动槽,300、力矩杆,10、紧固螺母,20、防松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与图2所示,双螺母调整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0及传动件200。固定组件100包括固定件110与棘轮机构120,固定件110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紧固螺母10,固定件110的第二端设有棘轮机构120。传动件200穿设棘轮机构120的棘轮121,且传动件200与棘轮机构120的棘轮121传动连接。传动件200的一端用于转动防松螺母20,棘轮121的转动方向用于与防松螺母20的拧松方向一致。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当传动件200拧松防松螺母20时,由于紧固螺母10与防松螺母20之间存在摩擦力,紧固螺母10有随防松螺母20转动的趋势,棘轮121与防松螺母20的转动方向相同,则与紧固螺母10连接的固定件110都有随防松螺母20转动的趋势,但由于棘轮机构120的单向转动作用,同时棘轮121的转动方向与防松螺母20的拧松方向一致,使得固定件110无法随防松螺母20转动,即紧固螺母10不会随着防松螺母20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当传动件200拧松防松螺母20时,紧固螺母10在棘轮机构120的单向转动作用下不会随着防松螺母20的转动而转动,可起到在固定紧固螺母10的同时拧松防松螺母20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利用多个工具配合操作,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操作方便。如图1所示,传动件200包括转动杆210及套接块220,转动杆210与套接块220可拆卸连接。套接块220上设有用于与防松螺母20匹配的安装槽221,套接块220用于套设在防松螺母20的外侧。套接块220与防松螺母20套接,可更好的通过转动杆210的转动拧松防松螺母20。此外,套接块220与转动杆219可拆卸连接,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两个或多个不同尺寸的套接块220,并可根据不同尺寸的防松螺母20更换不同尺寸的套接块220,使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规格的防松螺母20,增加上述双螺母调整装置的适用性。可选地,套接块220远离防松螺母20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杆210匹配的转动槽222,此时套接块220与转动杆210的连接更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地,安装槽22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防松螺母20的厚度。为保证在转动防松螺母20的同时,不会带动紧固螺母10的转动,将安装槽221的深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防松螺母20的厚度,此时套接块220只与防松螺母20套接,可更好的实现在固定紧固螺母10的同时、拧松防松螺母20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螺母调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与棘轮机构,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紧固螺母,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所述棘轮机构;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设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用于转动防松螺母,所述棘轮的转动方向用于与防松螺母的拧松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与棘轮机构,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紧固螺母,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设有所述棘轮机构;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穿设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用于转动防松螺母,所述棘轮的转动方向用于与防松螺母的拧松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杆及套接块,所述套接块与所述转动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套接块上设有用于与防松螺母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套接块用于套设在防松螺母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防松螺母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杆匹配的安装口,所述转动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螺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卡齿,所述转动杆为棱柱结构,所述转动杆的至少一个棱边卡设于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睿姚彦学罗杰毅赖宇昊姚永强骆志坚梁健刘军朱锐锋华鹏霍利忠陈泽昂张耀仪李星罡叶俊霞黄志明黄丽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