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26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型扳手,其包括:套筒件,其包括套筒杆及位于套筒杆一端的套筒;转接件,固定在套筒杆的另一端,转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施力杆,穿设在第一安装孔中;防护件,套设在套筒杆的外周,且与套筒杆之间存在间隙,可相对套筒杆旋转;当T型扳手装卸工件时,套筒套设在工件上且与工件相互固定,防护件受到一外力作用使得套筒的轴线与工件的轴线重合,施力杆受到另一外力作用带动套筒杆沿轴向发生旋转,进而实现工件的装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防护件的T型扳手,其有效地避免了操作者的手直接与套筒杆接触而导致的舒适性差、伤害皮肤,同时防止粉尘及油污进入防护件和套筒杆之间。

T wren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 type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rod and a sleeve at one end of the rod sleeve; adapter, fix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sleeve rod, connec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unting hole; force applying rod penetrates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in the door, a peripheral; in the sleeve ro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sleeve and rod, rod sleeve can relatively rotate; when the T type wrench when handling the workpiece, and the workpiece is sleeved on the sleeve and the workpiece are fixed to each other by a guard force makes the workpiece and the axis sleeve coincide with the axis of the force rod drives the sleeve ro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rotation by another force, and then achieve the workpiece handling.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 wrench with a protective component, which effectively avoids the poor comfort caused by the contact of the operator's hand directly with the sleeve rod, and damages the skin, and prevents dust and oil from entering between the protective element and the sleeve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型扳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T型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T型扳手在锁固或拆卸工件时,通常需要将套筒杆对准工件,然后操作人员用手握住握持部施力,拧转工件。在拧转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另一只手需要始终扶住套筒杆,保持套筒杆一直对准工件,这样,在拧转过程中,手与套筒杆相对摩擦,会对皮肤带来不适,操作人员也容易受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T型扳手。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T型扳手,其包括:套筒件,其包括套筒杆及位于所述套筒杆一端的套筒;转接件,固定在所述套筒杆的另一端,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施力杆,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防护件,套设在所述套筒杆的外周,且与所述套筒杆之间存在间隙,可相对所述套筒杆旋转;当所述T型扳手装卸工件时,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工件上且与所述工件相互固定,所述防护件受到一外力作用使得所述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重合,所述施力杆受到另一外力作用带动所述套筒杆沿轴向发生旋转,进而实现所述工件的装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端和第二套筒端,其中,所述第二套筒端与所述套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二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所述第一套筒端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从所述套筒到所述施力杆的方向上,所述T型扳手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套筒杆上的限位圈、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周具有一与所述防护件端部适配的圆周部和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具有一端面,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上具有一与所述限位圈的外径适配的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结构相同,相向地装配在所述防护件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对位孔,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盲孔和第二对位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套筒杆适配,所述第二对位孔沿所述第二盲孔的径向延伸并贯穿所述转接件,所述第二盲孔套设在所述套筒杆的一端,且旋转至所述第一对位孔和第二对位孔同心,通过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对位孔和第二对位孔,实现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套筒杆的相互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底端外侧的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的球形卡持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时,至少部分的所述球形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施力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在所述施力杆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过程中,所述球形卡持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施力杆与所述转接件的相互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施力杆的两端还设有橡胶O型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带有防护件的T型扳手,其有效地避免了操作者的手直接与套筒杆接触而导致的舒适性差、伤害皮肤,同时防止粉尘及油污进入防护件和套筒杆之间,不会出现防护件与套筒杆之间卡死及粉尘和油污不易清理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T型扳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T型扳手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T型扳手不带施力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套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施力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参图1-4所示为本技术T型扳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的T型扳手10包括套筒件11,及自下而上依次套设在套筒件11上的限位圈18、第一固定件12、防护件13、第二固定件14及转接件15,转接件15上还固定有施力杆16,通过转动施力杆16带动套筒件11沿其轴向旋转。套筒件11,其包括套筒杆111和套筒112,,套筒112位于套筒杆111的一端,在套筒杆111另一端设有用来固定转接件15的第一对位孔114。套筒112又包括第一套筒端1121和第二套筒端1122,其中,第二套筒端1122与套筒杆111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套筒端1121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第二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第一套筒端1121上设有第一盲孔1123,第一盲孔1123的内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边形具体为六边形,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工件的外形,多边形的边数不局限,可任意设置。在套筒杆11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113,限位圈18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3中。防护件13,套设在套筒杆111的外周,,且可相对套筒杆111旋转。优选地,防护件13为防护网。参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12,其外周上具有一与防护件13端部适配的圆周部123和第一台阶部121,第一台阶部121具有一端面1211,第一固定件12的内壁上具有一与限位圈18的外径适配的第二台阶部122。第二固定件14的结构与第一固定件12相同,两者相向地装配在防护件13的上下两端,防护件13实际上是套设在第一固定件12与第二固定件14的圆周部123和第一台阶部121上,使得防护件13在径向与垂直方向上不产生位移。同时也使得防护件13与套筒杆111存在间隙,即二者不接触,有效低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发热,转动更灵活。优选地,第一固定件12与第二固定件14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不但减轻了产品重量、减少运输成本,还降低了该零件成本。参图6所示,转接件15,固定在套筒件11远离套筒112的一端,转接件15上设有第二盲孔151、第二对位孔152、第一安装孔153及第二安装孔154。其中,第二盲孔151与套筒杆111适配,第二对位孔152沿第二盲孔151的径向延伸并贯穿转接件15,转接件15利用第二盲孔151套设在套筒杆111带有第一对位孔114的一端,旋转转接件15至第一对位孔114和第二对位孔152同心,通过一铆接件17穿过第一对位孔141和第二对位孔152,实现转接件15与套筒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T型扳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件,其包括套筒杆及位于所述套筒杆一端的套筒;转接件,固定在所述套筒杆的另一端,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施力杆,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防护件,套设在所述套筒杆的外周,且与所述套筒杆之间存在间隙,可相对所述套筒杆旋转;当所述T型扳手装卸工件时,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工件上且与所述工件相互固定,所述防护件受到一外力作用使得所述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重合,所述施力杆受到另一外力作用带动所述套筒杆沿轴向发生旋转,进而实现所述工件的装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件,其包括套筒杆及位于所述套筒杆一端的套筒;转接件,固定在所述套筒杆的另一端,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施力杆,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防护件,套设在所述套筒杆的外周,且与所述套筒杆之间存在间隙,可相对所述套筒杆旋转;当所述T型扳手装卸工件时,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工件上且与所述工件相互固定,所述防护件受到一外力作用使得所述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工件的轴线重合,所述施力杆受到另一外力作用带动所述套筒杆沿轴向发生旋转,进而实现所述工件的装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端和第二套筒端,其中,所述第二套筒端与所述套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二套筒端的外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所述第一套筒端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套筒到所述施力杆的方向上,所述T型扳手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套筒杆上的限位圈、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周具有一与所述防护件端部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