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茜茜专利>正文

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18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包括底杆、上杆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杆、上杆中的隔音布,底杆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杆,上杆可沿竖直杆的侧壁上下滑动,底杆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A、上杆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B,隔音布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卡槽B中,隔音布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卡槽A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隔音布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卡槽A、卡槽B中,可根据噪音源的位置对隔音布进行相应地左右移动。上杆可沿竖直杆的侧壁上下移动,在不需使用隔音布时,使得上杆沿竖直杆向下移动即可将隔音布收起,不占用面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隔音布的位置不仅可移,而且便于收纳,适用于小的办公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噪音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噪音的强度一般来说,声级在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会干扰人们的谈话,使人心烦意乱,精力不集中。长期工作和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或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在写字楼内,为保证员工不受噪音的影响,保证工作效率,常在会议室或其他有噪声源的地方安装隔音装置,如专利号为201620064857.4名称为“一种轻质发泡陶瓷阻尼隔音墙体”所记载的一样,包括多块相互拼接而成的隔音墙体模块,相邻的隔音墙体模块之间通过密封锁紧机构连接,所述隔音墙体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板层、第一轻质发泡陶瓷层、隔音层、第二轻质发泡陶瓷层和第二面板层,所述密封锁紧机构包括连接件,设于连接件两端的盖板以及连接于盖板和每个隔音墙体模块之间的紧固件。但由于城市写字楼的面积紧张再加上房租昂贵,小的办公空间不能满足会议或活动的大空间需求,常常就在员工工作的办公室内进行,传统的隔音装置位置固定不可移动,不具有灵活性,不适用于小的办公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隔音装置位置不可移动不适用于小的办公空间的缺陷,本技术特提供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包括底杆、上杆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杆、上杆中的隔音布,底杆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杆,上杆可沿竖直杆的侧壁上下滑动,底杆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A、上杆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B,隔音布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卡槽B中,隔音布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卡槽A中。在本方案中,隔音布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卡槽A、卡槽B中,可根据噪音源的位置对隔音布进行相应地左右移动。上杆可沿竖直杆的侧壁上下移动,在不需使用隔音布时,使得上杆沿竖直杆向下移动即可将隔音布收起,不占用面积。在本方案中,隔音布的位置不仅可移,而且便于收纳,适用于小的办公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结构,所述底杆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丝杆上套设有螺母,卡槽A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轨,螺母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导轨中,所述隔音布的下端穿过卡槽A连接在螺母上。开启电机,电机的转动将带动丝杠旋转,由于螺母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导轨中,丝杠的旋转将带动螺母沿着导轨左右移动,隔音布的下端连接在螺母上,上端滑动在卡槽B中,螺母的移动将带动隔音布做相应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杆的侧壁上开设有长条槽,上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长条槽中,竖直杆上端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滑动设置在长条槽中的上杆一端连接。在本方案中,开启液压缸,活塞杆将带动上杆在竖直杆的侧壁长条槽中上下移动,操作简单方便。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隔音布包括外层以及与外层连接的内层,所述内层表面为粗糙面。在本方案中,内层的表面为粗燥面,能够对声波进行漫反射,加速声音的能量消耗,加强隔离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为岩棉层,所述外层为纤维层。本方案将吸音材料的岩棉层和具有隔音功能的纤维层进行组合,隔音效果较佳。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隔音布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卡槽A、卡槽B中,可根据噪音源的位置对隔音布进行相应地左右移动。上杆可沿竖直杆的侧壁上下移动,在不需使用隔音布时,使得上杆沿竖直杆向下移动即可将隔音布收起,不占用面积。在本方案中,隔音布的位置不仅可移,而且便于收纳,适用于小的办公空间。2、开启电机,电机的转动将带动丝杠旋转,由于螺母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导轨中,丝杠的旋转将带动螺母沿着导轨左右移动,隔音布的下端连接在螺母上,上端滑动在卡槽B中,螺母的移动将带动隔音布做相应的移动。3、在本方案中,开启液压缸,活塞杆将带动上杆在竖直杆的侧壁长条槽中上下移动,操作简单方便。4、在本方案中,内层的表面为粗燥面,能够对声波进行漫反射,加速声音的能量消耗,加强隔离效果。5、本方案将吸音材料的岩棉层和具有隔音功能的纤维层进行组合,隔音效果较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设置在卡槽A中的螺母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杆滑动设置在竖直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隔音布的侧视图;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底杆,2-上杆,3-隔音布,4-竖直杆,5-卡槽A,6-电机,7-丝杆,8-螺母,9-导轨,10-长条槽,11-液压缸,12-外板,13-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包括底杆1、上杆2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杆1、上杆2中的隔音布3,底杆1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杆4,上杆2可沿竖直杆4的侧壁上下滑动,底杆1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A5、上杆2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B,隔音布3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卡槽B中,隔音布3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卡槽A5中。在本实施例中,隔音布3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卡槽A5、卡槽B中,可根据噪音源的位置对隔音布3进行相应地左右移动。上杆2可沿竖直杆4的侧壁上下移动,在不需使用隔音布3时,使得上杆2沿竖直杆4向下移动即可将隔音布3收起,不占用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隔音布3的位置不仅可移,而且便于收纳,适用于小的办公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结构,所述底杆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7,丝杆7上套设有螺母8,卡槽A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轨9,螺母8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导轨9中,所述隔音布3的下端穿过卡槽A5连接在螺母8上。开启电机6,电机6的转动将带动丝杠7旋转,由于螺母8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导轨9中,丝杠7的旋转将带动螺母8沿着导轨9左右移动,隔音布3的下端连接在螺母8上,上端滑动在卡槽B中,螺母8的移动将带动隔音布3做相应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杆4的侧壁上开设有长条槽10,上杆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长条槽10中,竖直杆4上端设置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与滑动设置在长条槽10中的上杆2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开启液压缸11,活塞杆将带动上杆2在竖直杆4的侧壁长条槽10中上下移动,操作简单方便。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隔音布3包括外层12以及与外层12连接的内层13,所述内层13表面为粗糙面。在本实施例中,内层13的表面为粗燥面,能够对声波进行漫反射,加速声音的能量消耗,加强隔离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内层13为岩棉层,所述外层12为纤维层。本实施例将吸音材料的岩棉层和具有隔音功能的纤维层进行组合,隔音效果较佳。实施例1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包括底杆1、上杆2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杆1、上杆2中的隔音布3,底杆1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杆4,上杆2可沿竖直杆4的侧壁上下滑动,底杆1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A5、上杆2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B,隔音布3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卡槽B中,隔音布3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卡槽A5中。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杆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7,丝杆7上套设有螺母8,卡槽A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轨9,螺母8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杆(1)、上杆(2)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杆(1)、上杆(2)中的隔音布(3),底杆(1)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杆(4),上杆(2)可沿竖直杆(4)的侧壁上下滑动,底杆(1)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A(5)、上杆(2)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B,隔音布(3)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卡槽B中,隔音布(3)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卡槽A(5)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杆(1)、上杆(2)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杆(1)、上杆(2)中的隔音布(3),底杆(1)的一端设置有竖直杆(4),上杆(2)可沿竖直杆(4)的侧壁上下滑动,底杆(1)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A(5)、上杆(2)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B,隔音布(3)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卡槽B中,隔音布(3)的下端滑动设置在卡槽A(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复合隔音布的可移动式噪音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7),丝杆(7)上套设有螺母(8),卡槽A(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轨(9),螺母(8)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导轨(9)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杨茜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