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5613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包括:一外管以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外管为一中空管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第一毛细结构沿长度方向收容并定位于外管内,且第一毛细结构与外管之间形成有至少一蒸汽通道。如此,即使是颠倒使用的情况,仍能对抗重力而正常使用,从而达到不限制使用方向的效果。

Anti gravity heat pipe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 gravity heat pip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tube and at least one first capillary structure. The outer tube is a middle air pipe and defines a length direction; the first capillary structure is accommodated in the outer pip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at least one steam passag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capillary structure and the outer pipe. Thus, even if the reversal is used, the gravity can still be used normally,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not restricting the direction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涉及具有抗重力功能的一种热管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对于电子装置的效能要求愈来愈高,愈高的效能将导致所产生的热愈高,因而需要散热效率愈好的散热器。关于在散热器中扮演快速传热角色的热管,管内系有工作流体或/及蒸汽在热管的两端之间来回传递。其中,基于重力的影响,使热空气上升而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因此,蒸汽必然是由下往上流动;也基于重力的影响,使水液只能由上(高处)往下(低处)流,因此,工作流体必然是由上往下流动。然而,使用了热管的电子装置却不一定会依照热管的设定方向来使用、安装或摆放,例如原本的设定是发热源位于热管的下端。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例,由于屏幕可随地心引力方向自动旋转,因此使用者经常横着使用或颠倒使用,导致电子装置内的热管跟着反过来而变成发热源位于热管的上端,此时,蒸汽将难以对抗重力而由上往下流动,冷凝的水液也将难以对抗重力而由下往上流动,热管的传热效率将大打折扣而影响散热。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缺失,乃为本案专利技术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具有液、气分隔的腔体,利用气体压力推动液体流动,即使蒸发端位于热管上端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达到不限制使用方向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为一中空管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以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沿该长度方向收容并定位于该外管内,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则形成有至少一蒸汽通道。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外管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内端和一第二内端,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外管的该第一内端和该第二内端而定位。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内管,该至少一内管包绕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自该至少一内管的两端外露,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该两端部则连通于该至少一蒸汽通道。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内管的该两端各开设有至少一缺口,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该两端部分别经由该至少一内管的该两端的该至少一缺口而外露且连通于该至少一蒸汽通道。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蒸汽通道沿该长度方向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与该外管的内壁之间彼此间隔。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局部接触于该外管的内壁。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一实心毛细结构。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一粉末绕结式毛细结构或为紧密地成捆卷绕的一金属网式毛细结构。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设有多个。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为一中空管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沿该长度方向收容并定位于该外管内,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沿该长度方向形成有至少一蒸汽通道;以及至少一内管,包绕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两端分别经由该至少一内管的两端而外露且与该至少一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两个第二毛细结构,该外管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内端和一第二内端,该两个第二毛细结构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内端内和该第二内端内,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该两端则分别连接且定位于该两个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两个第二毛细结构各开设有至少一凹部,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该两端分别插接于各该第二毛细结构的该至少一凹部而定位。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两个第二毛细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相同或相异的毛细结构。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毛细结构,该第三毛细结构设置于该外管的内壁且连接于该两个第二毛细结构之间。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蒸汽通道形成于该外管、该至少一内管与该两个第二毛细结构之间。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与该外管的内壁之间彼此间隔。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局部接触于该外管的内壁。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一实心毛细结构。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一粉末绕结式毛细结构或为紧密地成捆卷绕的一金属网式毛细结构。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和其中的内管都设有多个,各该内管包绕于各该第一毛细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在即使颠倒使用的情况下,仍能对抗重力而正常使用,从而达到不限制使用方向的无使用方向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于纵剖时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依据图1于横剖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横剖时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于横剖时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于纵剖时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依据图5的蒸汽和水的流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于纵剖时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依据图7的蒸汽和水的流动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于纵剖时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管;11-第一内端;12-第二内端;2-第一毛细结构;21、22-端部;3-蒸汽通道;4-内管;41、42-缺口;5-第二毛细结构;51、52-凹部;7-第三毛细结构;D-长度方向;H-发热源。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和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能迫使蒸汽由上往下流动,并顺势推挤热交换后的凝结水由下往上流动,从而适用于方向不固定或无使用方向性的电子装置。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三、四实施例,如图7、图9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六实施例,如图6、图8则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五实施例的蒸汽和水的流动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管装置,包括一外管1以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2,第一毛细结构2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则以一根第一毛细结构2为例进行说明。外管1为一中空管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端和另一端,由外管1的一端到另一端(或由另一端到一端)则定义为一长度方向D。第一毛细结构2沿长度方向D收容并定位于外管1内,定位的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本段后述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外管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内端11和一第二内端12,第一毛细结构2的两端则分别抵接于第一内端11和第二内端12而定位于外管1内,以能利用第一毛细结构2而在外管1内的两端之间快速地传递水。第一毛细结构2与外管1之间还沿长度方向D形成有至少一蒸汽通道3,如此组合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热管装置。其中,蒸汽通道3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毛细结构2的外周缘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彼此间隔而不接触(见图2),且不限定第一毛细结构2一定位在外管1之中央,只要不接触外管1的内壁即可,因此,第一毛细结构2与外管1之间仅形成有一个蒸汽通道3。然而,在图中未示的实施例中,若第一毛细结构2被制造成椭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为一中空管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以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沿该长度方向收容并定位于该外管内,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则形成有至少一蒸汽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为一中空管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以及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沿该长度方向收容并定位于该外管内,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则形成有至少一蒸汽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内端和一第二内端,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外管的该第一内端和该第二内端而定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内管,该至少一内管包绕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自该至少一内管的两端外露,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该两端部则连通于该至少一蒸汽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内管的该两端各开设有至少一缺口,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该两端部分别经由该至少一内管的该两端的该至少一缺口而外露且连通于该至少一蒸汽通道。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蒸汽通道沿该长度方向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与该外管的内壁之间彼此间隔。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局部接触于该外管的内壁。8.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一实心毛细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是一粉末绕结式毛细结构或为紧密地成捆卷绕的一金属网式毛细结构。10.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设有多个。11.一种抗重力式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为一中空管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沿该长度方向收容并定位于该外管内,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与该外管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宏辜子维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