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46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包括本体(8),本体(8)内设有盛放液体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8)内还设有用于实时检测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所述有机物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一光源(1),及与所述第一光源(1)配合的能检测液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检测腔(2)、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电路板(4),电路板(4)用于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接收的紫外线强度计算通过检测腔(2)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实时检测容器内腔中液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可以通过实时检测的有机物含量判断内腔中液体是否滋生了细菌。

A contai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body (8), (8)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dy containing liqui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ody (8) is arranged for detecting organic liquid in the cavity of the sensor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he first source of organic compounds including a sensor ultraviolet (1), and the first light source (1) with the detection of components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detection in the liquid, the detection assembly includes a detection chamber (2) and test group (3), ultraviolet receiver circuit board (4), circuit board (4) for detection of ultraviolet receiver (according to the group 3) receiving UV intensity calculated by detecting cavity (2)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liqui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liquid can detect the container cavity, which can determine whether the breeding of bacteria in the cavity of the liquid through the real-time detection of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
技术介绍
生活中会使用到很多容器,如水杯、奶瓶、瓶子等,用于盛放水、茶、咖啡、牛奶等液体。这些液体存放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滋生细菌、病菌等,也可能会发生霉变。茶水、奶类等液体,更容易滋生细菌、发生霉变。现在市面上有一种产品叫温奶器,其将泡好的奶粉放在温奶器里面保温,待婴幼儿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喂食,这其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如果,有一种能实时监测容器中溶液是否发生细菌、病毒等滋生,是否发生霉变等,对于很多用户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实时检测盛放在其内的液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容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容器,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盛放液体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设有用于实时检测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所述有机物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一光源,及与所述第一光源配合的能检测液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能被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检测腔,内腔中的液体能通过检测腔;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一光源发出、并穿透所述检测腔后的紫外线的强度;电路板,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的紫外线强度计算通过检测腔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所述内腔即为所述检测腔,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内腔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内腔另一相对侧。所述检测腔设置在内腔下方,并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检测腔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检测腔另一相对侧。本专利技术中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还包括对照组件,该对照组件包括有: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二光源;能被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对照腔,对照腔内部真空或设空气或设置纯净水;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二光源发出、并穿透所述对照腔后的紫外线的强度;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也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的紫外线强度以及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的紫外线强度来计算通过检测腔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所述第二光源采用与第一光源相同型号的紫外灯,并且第二光源和第一光源串联连接。所述内腔即为所述检测腔,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内腔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内腔另一相对侧;所述对照腔设置在检测腔下方,第二光源设置在对照腔一侧,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对照腔另一相对侧。所述检测腔设置在内腔下方,并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检测腔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检测腔另一相对侧;所述对照腔设置在检测腔下方,并与检测腔隔离,第二光源设置在对照腔一侧,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设置在对照腔另一相对侧。所述本体上设有与电路板连接的用于显示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显示屏。当有机物检测传感器仅设检测组件时,所述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通过如下步骤检测内腔内液体的有机物含量:步骤(1)、保持检测腔内充满空气,或在检测腔内冲入纯净水,然后开启所述第一光源,电路板记录此次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并将该紫外线强度值记为第一紫外线强度参照值;步骤(2)、准备N份有机物含量已知且含量均不相同的对照溶液,保持所述光源开启,然后分别将这N份对照溶液依次通过所述检测腔,电路板依次记录N份对照溶液流过检测腔时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并将获得的N份紫外线强度值分别记为第二紫外线强度参照值、第三紫外线强度参照值、……第N+1紫外线强度参照值,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步骤(3)、根据步骤(1)和步骤(2)获得的N+1份紫外线强度参照值,获得一份对照溶液中有机物含量与紫外线强度参照值之间的对照表;步骤(4)、保持所述第一光源开启,将待测溶液存放于所述检测腔,电路板实时记录此次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并将该紫外线强度值记为紫外线强度检测值,然后通过查询步骤(3)获得的对照表,实时获得待测溶液中的有机物含量。当有机物检测传感器不仅设检测组件,还设有对照组件时,所述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通过如下步骤检测内腔内液体的有机物含量:步骤(1)、将对照腔抽真空,或保持对照腔内充满空气,或在对照腔内冲入纯净水,开启所述第二光源,电路板记录此次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并将该紫外线强度值记为第一紫外线强度参照值;步骤(2)、准备N份有机物含量已知且含量均不相同的对照溶液,保持所述第二光源开启,然后分别将这N份对照溶液依次通过所述对照腔,电路板依次记录N份对照溶液流过对照腔时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并将获得的N份紫外线强度值分别记为第二紫外线强度参照值、第三紫外线强度参照值、……第N+1紫外线强度参照值,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步骤(3)、根据步骤(2)获得的N份紫外线强度参照值,获得一份对照溶液中有机物含量与紫外线强度参照值之间的对照表;步骤(4)、保持所述光源和第二光源开启,将对照腔抽真空,或保持对照腔内充满空气,或在对照腔内冲入纯净水;将待测溶液存放在所述检测腔内,电路板实时记录此次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并将该紫外线强度值记为紫外线强度检测值,同时记录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紫外线强度值,将该紫外线强度值记为临时紫外线强度参照值,将临时紫外线强度参照值除以第一紫外线强度参照值,获得光源强度衰减比例,将紫外线强度检测值乘以光源强度衰减比例,获得紫外线强度查找值,然后采用该紫外线强度查找值,通过查询步骤(3)获得的对照表,实时获得待测溶液的有机物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实时检测容器内腔中液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可以通过实时检测的有机物含量判断内腔中液体是否滋生了细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容器,其包括本体8,本体8即为底座,本体8内设有盛放液体的内腔,内腔即为设置在底座内的内胆;本体8内还设有用于实时检测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该有机物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一光源1,及与所述第一光源1配合的能检测液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能被所述第一光源1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检测腔2,检测腔2即为本体8内的内腔,检测腔2采用透过材料制成,本体8上方设有与本体8连接的容器盖10;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一光源1发出、并穿透所述检测腔2后的紫外线的强度;第一光源1设置在检测腔2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设置在检测腔2另一相对侧;电路板4,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与电路板4连接,所述电路板4用于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接收的紫外线强度计算通过检测腔2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本体8上设置有与电路板4连接的用于实时显示检测腔2(即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显示屏9。本实施例中,有机物检测传感器包括通过如下步骤检测内腔内液体的有机物含量:步骤(1)、保持检测腔2内充满空气,或在检测腔2内冲入纯净水,然后开启所述第一光源1,电路板4记录此次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接收到的紫外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包括本体(8),本体(8)内设有盛放液体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8)内还设有用于实时检测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所述有机物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一光源(1),及与所述第一光源(1)配合的能检测液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能被所述第一光源(1)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检测腔(2),内腔中的液体能通过检测腔(2);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一光源(1)发出、并穿透所述检测腔(2)后的紫外线的强度;电路板(4),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与电路板(4)连接,所述电路板(4)用于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接收的紫外线强度计算通过检测腔(2)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包括本体(8),本体(8)内设有盛放液体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8)内还设有用于实时检测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有机物检测传感器,所述有机物传感器包括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一光源(1),及与所述第一光源(1)配合的能检测液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组件,该检测组件包括能被所述第一光源(1)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检测腔(2),内腔中的液体能通过检测腔(2);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一光源(1)发出、并穿透所述检测腔(2)后的紫外线的强度;电路板(4),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与电路板(4)连接,所述电路板(4)用于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接收的紫外线强度计算通过检测腔(2)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即为所述检测腔(2),所述第一光源(1)设置在内腔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设置在内腔另一相对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2)设置在内腔下方,并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光源(1)设置在检测腔(2)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设置在检测腔(2)另一相对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检测传感器还包括对照组件,该对照组件包括有:能发出紫外线的第二光源(7);能被所述第二光源(7)发出的紫外线穿透的对照腔(6),对照腔(6)内部真空或设空气或设置纯净水;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5),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二光源(7)发出、并穿透所述对照腔(6)后的紫外线的强度;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5)也与电路板(4)连接,电路板(4)根据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接收的紫外线强度以及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5)接收的紫外线强度来计算通过检测腔(2)内液体中有机物含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7)采用与第一光源(1)相同型号的紫外灯,并且第二光源(7)和第一光源(1)串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即为所述检测腔(2),所述第一光源(1)设置在内腔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设置在内腔另一相对侧;所述对照腔(6)设置在检测腔(2)下方,第二光源(7)设置在对照腔(6)一侧,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5)设置在对照腔(6)另一相对侧。7.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2)设置在内腔下方,并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光源(1)设置在检测腔(2)一侧,检测组紫外线接收器(3)设置在检测腔(2)另一相对侧;所述对照腔(6)设置在检测腔(2)下方,并与检测腔(2)隔离,第二光源(7)设置在对照腔(6)一侧,对照组紫外线接收器(5)设置在对照腔(6)另一相对侧。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8)上设有与电路板(4)连接的用于显示内腔中液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显示屏(9)。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检测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王行飞刘戈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