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扰测电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794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干扰测电笔。它包括笔壳,所述笔壳内设有氖泡发光组件和导电弹簧,所述笔壳是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笔壳对应氖泡发光组件的氖泡的位置沿其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透光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防干扰测电笔的笔壳上环形间隔设有多个透光孔,氖泡发光组件的光源从多个透光孔射出,由于笔壳的另外三个面起到遮挡作用,外界明亮环境的光线会被笔壳的另外三个面遮挡住,从而降低了明亮环境对氖泡光源的干扰,提高了光源的亮度,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看清楚氖泡是否发光,检测效率更高,检测更快,避免使用者无法明确该被测物体是否带电,误操作触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干扰测电笔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维修工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防干扰测电笔。
技术介绍
测电笔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使用者工具,用来测试电线或带电物体是否带电,测电笔与带电物体接触后,内部氖泡发亮,说明该物体带有80V以上的电压。但是现有的测电笔却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由于测电笔的氖泡的亮度极其有限,氖泡的光源发散射出,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下,受到的干扰十分严重,可能会导致使用者看不到氖泡是否发光,从而导致使用者无法明确该物体是否带电,容易导致使用者触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的克服上述现有测电笔的亮度小、光源发散、容易在明亮的环境下受到的干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氖泡光源集中、亮度大,能够有效防止氖泡亮度被明亮环境干扰的防干扰测电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干扰测电笔,包括笔壳,所述笔壳的上端设有手触电极,所述笔壳的下端设有导电刀杆,所述笔壳内设有氖泡发光组件和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的内端抵接在氖泡发光组件的一端,所述导电弹簧的外端抵接在手触电极上,氖泡发光组件的另一端抵接在导电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是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笔壳对应氖泡发光组件的氖泡的位置沿其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透光孔。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笔壳对应氖泡发光组件的位置的外壁呈六面体状,所述笔壳对应氖泡的位置环形间隔设有三个透光孔,三个透光孔分别位于笔壳外壁的三个面上,氖泡的光线会从三个透光孔射出,由于笔壳的另外三个面起到遮挡作用,外界明亮环境的光线会被笔壳的另外三个面遮挡住,从而降低了明亮环境对氖泡光源的干扰,氖泡的光源受到明亮环境的干扰就会比较小,因此使用者能够在明亮的环境中观察到测电笔的氖泡的光源。当本专利技术测电笔作为螺丝批使用时,笔壳的六面体状结构也方便用户使力以旋转测电笔。所述笔壳包括笔杆和透光筒,所述笔杆是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透光筒是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透光筒可拆卸套设在笔杆内,所述氖泡发光组件位于透光筒内。所述笔壳的形状与透光筒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透光筒的外壁也呈六面体状,所述透光筒的外壁环形间隔设有三个光源折射结构,三个光源折射结构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透光孔内,这样的设计提高了氖泡的亮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明亮环境对应氖泡发光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使得氖泡的亮度更加明亮,使用者都能看到。而且,由于三个透光孔间隔开来,氖泡的光线分别从三个透光孔射出,因此,三个光源折射结构之间的光源互不干扰和影响,而且十分方便使用者观看。所述光源折射结构用于折射氖泡的光线,以在光源折射结构形成多个发光源,从而使得光源的照射范围更广,提高了光源的亮度,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看的更清楚,检测效率更高,检测更快。所述光源折射结构呈透明条形凸起状,所述光源折射结构沿笔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光源折射结构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光源折射面,相邻的两个光源折射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光源折射结构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使用本专利技术测电笔检测时,使用者可以很明显看到在光源折射结构的三个面上均有发光源,相比单个发光源,本专利技术的氖泡的光源放大到原来的3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氖泡的照射范围更广,光源的亮度更大,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看的更清楚,使用者能快速做出判断。所述氖泡发光组件包括氖泡筒、氖泡、限压电阻、以及导电丝,所述氖泡、限压电阻通过导电丝连接,所述氖泡和限压电阻设置在氖泡筒内,氖泡筒的两端设有端盖,导电丝两端分别抵接在两端盖上,所述氖泡的位置与透光孔的位置对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专利技术防干扰测电笔的笔壳上环形间隔设有多个透光孔,氖泡发光组件的光源从多个透光孔射出,由于笔壳的另外三个面起到遮挡作用,外界明亮环境的光线会被笔壳的另外三个面遮挡住,从而降低了明亮环境对氖泡光源的干扰,提高了光源的亮度,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看清楚氖泡是否发光,检测效率更高,检测更快,避免使用者无法明确该被测物体是否带电,误操作触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防干扰测电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中的箭头表示氖泡光线的方向)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侧视图。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中的箭头表示氖泡光线的方向。)。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源折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源折射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防干扰测电笔,包括笔壳1,所述笔壳1的上端设有手触电极5,所述笔壳1的下端设有导电刀杆2,所述笔壳1内设有氖泡发光组件3和导电弹簧6,所述导电弹簧6的内端抵接在氖泡发光组件3的一端,所述导电弹簧6的外端抵接在手触电极5上,氖泡发光组件3的另一端抵接在导电刀杆2,所述手触电极5通过导电弹簧6与氖泡发光组件3电性连接。所述笔壳1的外表面对应氖泡发光组件3的氖泡的位置设有光源折射结构41,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用于折射氖泡发光组件的发光源,以在光源折射结构41上形成多个发光源。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呈透明凸起状,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光源折射面42,相邻的两个光源折射面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本专利技术的氖泡的光线通过光源折射结构折射到原来的3倍,从而增强了氖泡发光组件的可见面积和亮度,使用者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作为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呈透明条形凸起状,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沿笔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呈两侧对称的凸起状,具体的是,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的光源折射面包括中间平面a、以及位于中间平面a两侧的两个斜侧面b、c,中间平面a和两个斜侧面b、c均为光源折射结构41的光源折射面42,所述氖泡发射出的光线有些直接从中间平面a射出(中间平面a也有折射,但折射效果小),有一些光线经过两斜侧面b、c折射射出,而所述两个斜侧面b、c起到了折射氖泡的光线的作用,并在其上形成光源,因此用户能够在光源折射结构看到三个光源。所述斜侧面b、c与中间平面a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20°<A<170°。所述夹角A的角度优选为:150°,当夹角A的角度为:150°时,两斜侧面b、c能折射更多氖泡发出的光线,折射效果最好,光源的亮度能达到最大。所述中间平面a的面积小于斜侧面b、c的面积,以便能折射更多氖泡发出的光线,从而使得光源折射结构的折射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光源亮度。当然所述光源折射结构41的外表面也可以设计成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凸曲面状凸起,如图8所示,凸曲面状凸起是多面球的部分曲面,具有多个斜面。相比之下,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光源折射结构的折射、聚光效果更好,氖泡的光线从光源折射结构的三个面折射出,从而使得光源的照射范围更广,提高了光源的亮度。所述笔壳1的外表面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光源折射结构。所述手触电极5是手触金属顶盖,所述手触金属顶盖设置于笔壳的上端,并封闭笔壳的内腔。作为本专利技术更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笔壳1包括笔杆14和透光筒4,所述透光筒4套设在笔杆14内,所述氖泡发光组件位于透光筒4内,所述透光筒4的外表面上对应氖泡的位置环形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光源折射结构,所述笔杆14对应光源折射结构环形等间隔设有多个透光孔,所述光源折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干扰测电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干扰测电笔,包括笔壳,所述笔壳的上端设有手触电极,所述笔壳的下端设有导电刀杆,所述笔壳内设有氖泡发光组件和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的内端抵接在氖泡发光组件的一端,所述导电弹簧的外端抵接在手触电极上,氖泡发光组件的另一端抵接在导电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是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笔壳对应氖泡发光组件的氖泡的位置沿其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透光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干扰测电笔,包括笔壳,所述笔壳的上端设有手触电极,所述笔壳的下端设有导电刀杆,所述笔壳内设有氖泡发光组件和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的内端抵接在氖泡发光组件的一端,所述导电弹簧的外端抵接在手触电极上,氖泡发光组件的另一端抵接在导电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是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笔壳对应氖泡发光组件的氖泡的位置沿其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透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干扰测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对应氖泡发光组件的位置的外壁呈六面体状,所述笔壳对应氖泡的位置环形间隔设有三个透光孔,三个透光孔分别位于笔壳外壁的三个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干扰测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包括笔杆和透光筒,所述笔杆是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透光筒是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透光筒可拆卸套设在笔杆内,所述氖泡发光组件位于透光筒内。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奥能电工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