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其关键在于:所述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轨道,所述轨道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轨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头杆、一个导流尾杆和夹在导流头杆与导流尾杆之间的多个导流中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单片机操控导流装置在轨道中运动,自动形成导流区域,可以根据当前人流的数量控制该导流区域的长度,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可以自动收纳到轨道入口端,减少了收纳空间的占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A kind of automatic guide rail with lifting fun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lifting guide rail, the key is: the automatic lifting of the guide rail comprises two parallel tracks and a S type bending, bending parts of the track are provided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 the entranc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rail of the guide device; the diversion device comprises a head rod, a guide rod and the tail caught in the head and tail diversion divers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guide rod in ro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hrough the MCU control guide device in orbit, automatic formation of diversion area,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number of flow control of the diversion of the length, greatly saves manpower and time, and can automatically receive to track the entrance end, less occupied, less storage space and therefore has a strong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
技术介绍
在景区售票处或者景区出入口处,经常需要设置导流栏杆装置,使得拥挤的人流能够在S型的导流通道中有序排队,防止出现踩踏等安全事故。现有的导流通道装置一般是通过人工设置,根据人流的多少,人工摆放两列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栏杆通道。当人流散去后,又通过人工方式将栏杆拆除。这样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耗时耗力,而且拆除后的栏杆需要单独保存,比较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轨道,所述轨道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轨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头杆、一个导流尾杆和夹在导流头杆与导流尾杆之间的多个导流中杆;所述导流头杆包括第一杆头,第一杆头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卷轴,该第一弹簧卷轴上缠绕有第一导流带,该第一导流带的拉出端从第一杆头一侧的第一通孔拉出;第一杆头底部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底座相连,第一底座两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套设有螺栓,该螺栓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第一杆头与后方导流中杆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片,第一杆头顶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内部具有单片机,控制装置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键面板;所述导流尾杆包括第二杆头,第二杆头内部设置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杆头的前方外表面上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和报警器;第二杆头底部通过第二支架与转向电机顶部外壳相连,该转向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与第二底座顶部相连,第二底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第二底座底部设有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与对应的轨道滑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滚轮的驱动轴,所述第二杆头与前方导流中杆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杆头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流中杆包括第三杆头,第三杆头内部设置有第三拉杆和第三弹簧卷轴,其中,第三弹簧卷轴上均缠绕有第三导流带,该第三导流带的拉出端通过第三杆头上的第三通孔拉出,该第三杆头上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导流头杆上的第一导流带拉出端通过第一个导流中杆的第三杆头上的第四通孔进入该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三拉杆固定连接,最后一个导流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端则通过导流尾杆上的第二通孔进入导流尾杆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二拉杆固定连接,其余导流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端分别通过其后方相邻的导流中杆上的第四通孔进入对应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三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头的两个侧面的下方还分别设有第三金属片和第三磁铁片;所述第三杆头底部均通过第三支架与第三底座相连,第三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三滚轮,该第三滚轮也与对应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固定块、下固定块、波纹外壳和微型气缸;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上方和和下方的相应部件进行连接;所述波纹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缸设置于波纹外壳内部并与下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微型气缸的顶部输出轴向上延伸并与上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超声波传感器和按键面板连接单片机的IO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IO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屏、转向电机、驱动电机、微型气缸和报警器。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合泰TTP250。所述驱动电机、转向电机和微型气缸的启动装置上均设置有驱动模块和电磁阀,所述驱动模块的型号为TB66004.5AMACH3,单片机的IO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对应的电磁阀。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设置于轨道弯曲部位且靠近轨道入口的一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单片机操控导流装置在轨道中运动,自动形成导流区域,可以根据当前人流的数量控制该导流区域的长度,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可以自动收纳到轨道入口端,减少了收纳空间的占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流装置的展开结构仰视图;图3为图2中导流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导流尾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导流中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三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轨道1,该轨道铺设于景区出入口处或者其他需要安装该装置的入口处,使得轨道入口端与景区出入口处相接,轨道上表面与地面齐平。所述轨道1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2,所述位置感应装置2设置于轨道1弯曲部位且靠近轨道1入口的一端。每条轨道1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一个导流头杆4、一个导流尾杆6和夹在导流头杆4与导流尾杆6之间的多个导流中杆5;其中,导流头杆4设置于紧挨轨道1入口端的位置,而导流尾杆6则远离轨道1入口端。所述导流头杆4包括第一杆头401,第一杆头401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卷轴402,该第一弹簧卷轴402上缠绕有第一导流带412,该第一导流带412的拉出端从第一杆头401一侧的第一通孔413拉出;第一杆头401底部通过第一支架403与第一底座404相连,第一底座401两侧设置有固定环405,固定环405上套设有螺栓406,该螺栓406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第一杆头401与后方导流中杆5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片407,第一杆头401顶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408,该控制装置408内部具有单片机409,控制装置408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410和按键面板411。所述导流尾杆6包括第二杆头601,第二杆头601内部设置有第二拉杆602,所述第二杆头601的前方外表面上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609和报警器610;第二杆头601底部通过第二支架603与转向电机604顶部外壳相连,该转向电机604底部的输出轴与第二底座605顶部相连,第二底座605内部设有驱动电机606,第二底座605底部设有第二滚轮607,该第二滚轮607与对应的轨道1滑动连接,驱动电机60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滚轮607的驱动轴,所述第二杆头601与前方导流中杆5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二金属片608;所述第二杆头601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613。所述导流中杆5包括第三杆头501,第三杆头501内部设置有第三拉杆502和第三弹簧卷轴503,其中,第三弹簧卷轴503上均缠绕有第三导流带509,该第三导流带509的拉出端通过第三杆头501上的第三通孔513拉出,该第三杆头501上还设有第四通孔512;所述导流头杆4上的第一导流带412拉出端通过第一个导流中杆5的第三杆头501上的第四通孔512进入该第三杆头501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三拉杆502固定连接,最后一个导流中杆5上的第三导流带512拉出端则通过导流尾杆6上的第二通孔613进入第二杆头601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二拉杆602固定连接,其余导流中杆5上的第三导流带509拉出端分别通过其后方相邻的导流中杆5上的第四通孔512进入对应第三杆头501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三拉杆5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轨道,所述轨道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轨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头杆、一个导流尾杆和夹在导流头杆与导流尾杆之间的多个导流中杆;所述导流头杆包括第一杆头,第一杆头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卷轴,该第一弹簧卷轴上缠绕有第一导流带,该第一导流带的拉出端从第一杆头一侧的第一通孔拉出;第一杆头底部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底座相连,第一底座两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套设有螺栓,该螺栓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第一杆头与后方导流中杆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片,第一杆头顶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内部具有单片机,控制装置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键面板;所述导流尾杆包括第二杆头,第二杆头内部设置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杆头的前方外表面上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和报警器;第二杆头底部通过第二支架与转向电机顶部外壳相连,该转向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与第二底座顶部相连,第二底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第二底座底部设有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与对应的轨道滑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滚轮的驱动轴,所述第二杆头与前方导流中杆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杆头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流中杆包括第三杆头,第三杆头内部设置有第三拉杆和第三弹簧卷轴,其中,第三弹簧卷轴上均缠绕有第三导流带,该第三导流带的拉出端通过第三杆头上的第三通孔拉出,该第三杆头上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导流头杆上的第一导流带拉出端通过第一个导流中杆的第三杆头上的第四通孔进入该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三拉杆固定连接,最后一个导流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端则通过导流尾杆上的第二通孔进入导流尾杆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二拉杆固定连接,其余导流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端分别通过其后方相邻的导流中杆上的第四通孔进入对应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第三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头的两个侧面的下方还分别设有第三金属片和第三磁铁片;所述第三杆头底部均通过第三支架与第三底座相连,第三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三滚轮,该第三滚轮也与对应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固定块、下固定块、波纹外壳和微型气缸;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上方和和下方的相应部件进行连接;所述波纹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气缸设置于波纹外壳内部并与下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微型气缸的顶部输出轴向上延伸并与上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超声波传感器和按键面板连接单片机的IO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IO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屏、转向电机、驱动电机、微型气缸和报警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的自动导流栏杆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轨道,所述轨道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轨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头杆、一个导流尾杆和夹在导流头杆与导流尾杆之间的多个导流中杆;所述导流头杆包括第一杆头,第一杆头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卷轴,该第一弹簧卷轴上缠绕有第一导流带,该第一导流带的拉出端从第一杆头一侧的第一通孔拉出;第一杆头底部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底座相连,第一底座两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套设有螺栓,该螺栓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第一杆头与后方导流中杆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一磁铁片,第一杆头顶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内部具有单片机,控制装置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键面板;所述导流尾杆包括第二杆头,第二杆头内部设置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杆头的前方外表面上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和报警器;第二杆头底部通过第二支架与转向电机顶部外壳相连,该转向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与第二底座顶部相连,第二底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第二底座底部设有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与对应的轨道滑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滚轮的驱动轴,所述第二杆头与前方导流中杆相邻的一侧侧面下方还设置有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杆头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流中杆包括第三杆头,第三杆头内部设置有第三拉杆和第三弹簧卷轴,其中,第三弹簧卷轴上均缠绕有第三导流带,该第三导流带的拉出端通过第三杆头上的第三通孔拉出,该第三杆头上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导流头杆上的第一导流带拉出端通过第一个导流中杆的第三杆头上的第四通孔进入该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