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2388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原材料: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硅酸钾、核黄素、蔗糖、黄腐酸、甲壳素、植物甾醇、微量元素、螯合剂、润湿剂、分散剂、水。制备方法为:将水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50~80℃,加入微量元素及螯合剂,搅拌反应得溶液A;待溶液冷却至40~50℃,加入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硅酸钾、黄腐酸和润湿剂,搅拌反应得溶液B;待溶液冷却至30~40℃,加入剩余物料,搅拌反应得溶液C;待溶液C降至室温,过滤取滤液,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叶面肥。本发明专利技术叶面肥不仅可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性,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吸水性、保水性及较强的络合、螯合能力及表面吸附能力,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

Foliar fertilizer for improving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of whea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improving whea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and foliar fertilize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sodium bicarbonate, potassium hydrogen phosphate, two potassium silicate, riboflavin, sucrose, fulvic acid, chitin, sterols, trace elements, chelating agent, wetting agent, dispersing agent and wat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as follows: adding water to the reactor and heated to 50~80 DEG C, adding trace elements and chelating agent, stirring reaction solution A; the solution is cooled to 40~50 DEG C, adding two sodium bicarbonate, potassium hydrogen phosphate, potassium silicate, fulvic acid and wetting agent, stirring reaction solution B upon cooling the solution; to 30~40 DEG C, adding the remaining material, mixing reaction solution C; to C solution to room temperature, filtering the filtrate, the foliar fertilizer. The invention of foliar fertilizer not only can improve disease resistance of wheat to powdery mildew, also has the permeability, water absorption, water retention and strong chelating ability and surface complexation, good adsorption abil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promote the growth of w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谷类白粉菌引起的重要麦类病害之一,可在整个小麦生育时期表现症状。病菌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小麦叶片受侵染后,呼吸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以上。小麦白粉病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危害程度严重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中国近半数的麦田中发生与流行,尤其是在黄淮平原,频繁多发。生产上使用杀菌剂和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两个主要措施。截至2016年6月登记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单剂共有16种,其中化学药剂13种,占81.3%,DMI类9种,占到69.2%;生物类药剂仅有多抗霉素和四霉素2种,仅占12.5%;复配的药剂有14种,且大部分还是以单剂有效成分复配为主。由于化学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一方面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逐年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农药残留、食品安全与环境生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药剂防治存在弊端日益突出。其次,中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抗病品种育种进程缓慢,已有抗性品种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其抗病性逐渐丧失,以至近年来白粉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急需安全有效的白粉病防控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食品安全与环境生态安全等问题,同时提高小麦白粉病抗病性,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碳酸氢钠3~12份、磷酸氢二钾5~16份、硅酸钾1~8份、核黄素1~4份。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蔗糖1~6份、黄腐酸1~6份、甲壳素10~20份、植物甾醇9~14份、微量元素2~7份。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螯合剂0.5~1.5份、润湿剂1~5份、分散剂1~5份、水50~70份。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所述植物甾醇为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燕麦甾醇、麦角甾醇、禾本甾醇、环木菠萝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所述微量元素由硼酸、五水硫酸铜、一水硫酸锌、一水硫酸锰组成,其中,B:Cu:Zn:Mn的元素质量比为1:0.1~2.0:0.2~5.0:0~5.0。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所述螯合剂为柠檬酸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所述润湿剂为月桂酰二乙醇胺、椰油酸二乙醇胺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所述分散剂为脱糖木质素磺酸钠、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或苯乙烯丙烯酸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所述各成分作用机理如下: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够破坏白粉病菌菌丝生长环境,减少分生孢子数量,从而限制分生孢子的产生,控制病菌蔓延。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钾可通过提高植物对白粉病局部和系统抗病性,抑制白粉病的发生。硅酸钾:硅酸盐制剂具有独特的结构、密度、弹性等力学特点,喷施于叶片表面能够赋予叶片独特硬度和弹性,硅沉积在叶细胞间隙后形成增抗膜,进而提高植物抗逆性。硅不是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但是在高等植物的生长中却很重要。硅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在极度缺乏硅元素的条件下,植物将会表现畸形。研究表明,硅不仅可以增加植物细胞壁的强度,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还能参与植物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体系的代谢过程,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信号分子,激活寄主防卫基因,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的表达,增强植物抗病性。核黄素: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可通过诱导植物组织内部代谢物发生变化,来对病菌做出应激反应。研究表明,核黄素可刺激叶片过氧化氢酶的产生,增加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从而限制白粉病菌的扩散速度。蔗糖:蔗糖是一种双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蔗糖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吸水性和保水性,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促进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作物抗逆性。其次,蔗糖还可加强甲壳素发挥作用的功效。黄腐酸:黄腐酸是一种特殊的腐植酸,具有分子量较小、易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理活性强、可直接溶于水的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有较高的抗旱增产作用。其次,黄腐酸含有羧基、羟基等活性官能团,具有较强的络合、螯合能力及表面吸附能力,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近几年发现,使用生物黄腐酸肥料还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抗病性,如有效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减少棉花蕾铃脱落和降低棉花枯萎病,抑制小麦根腐病等。甲壳素: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是一种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可与微量元素产生螯合作用,提高肥料微量元素利用率。其次,甲壳素可诱导植物抗病抗逆性,将其喷施于植物叶面上还具有透气、保水的功效。植物甾醇:植物甾醇是以环戊烃全氢菲为骨架的三萜类化合物,在动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生命的钥匙”。植物甾醇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除了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外,还响应多种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植物甾醇独特的分子结构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的基础,逆境胁迫下植物主要通过植物甾醇含量的相对变化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并作为信号分子参与逆境胁迫引起的生理反应。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时,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硼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并可提高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铜催化植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使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大为增强;锌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并且是某些酶的活化剂;锰是叶绿体的结构部份,具有调节植物氧化还原反应,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功效,还可促进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螯合剂:螯合剂可与中、微量元素形成具有空间位阻的螯合物,从而抑制不溶性磷酸盐的生成,提高液体肥料的稳定性。润湿剂:润湿剂可有效降低肥液的表面张力,改善肥液在叶面表面的润湿性,使之均匀展布、防止珠落,延长肥液在叶片表面的停留时间以保证小麦对养分的充分吸收。分散剂:分散剂是一种两亲性化学品,可以增加油性及水性组分在同一体系中的相容性,并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从而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50~80℃时,向反应釜中加入微量元素及螯合剂,搅拌反应1~2h,得溶液A;(2)待溶液A冷却至40~50℃时,向其中加入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钾、硅酸钾、黄腐酸和润湿剂,搅拌反应0.5~1h,得溶液B;(3)待溶液B冷却至30~40℃时,向其中加入核黄素、蔗糖、甲壳素、植物甾醇和分散剂,搅拌反应0.5~1h,得溶液C;(4)待溶液C温度降到室温时,过滤去除杂质,既得本专利技术的叶面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原材料中,碳酸氢钠能够限制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控制病菌蔓延;磷酸氢二钾、硅酸钾及核黄素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碳酸氢钠3~12份、磷酸氢二钾5~16份、硅酸钾1~8份、核黄素1~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碳酸氢钠3~12份、磷酸氢二钾5~16份、硅酸钾1~8份、核黄素1~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蔗糖1~6份、黄腐酸1~6份、甲壳素10~20份、植物甾醇9~14份、微量元素2~7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螯合剂0.5~1.5份、润湿剂1~5份、分散剂1~5份、水50~70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甾醇为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燕麦甾醇、麦角甾醇、禾本甾醇、环木菠萝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由硼酸、五水硫酸铜、一水硫酸锌、一水硫酸锰组成,其中,B:Cu:Zn:Mn的元素质量比为1:0.1~2.0:0.2~5.0: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区嘉信农业技术研究院普通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