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210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善背光模组的亮线,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胶框、导光板、至少一张光学膜片和光源,其中: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与所述反射片粘接,且与所述反射片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至少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胶框的装配间隙内。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display technology field, and discloses a backlight module, a display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so as to improve the bright line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and enhance the display effect of the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first light shielding reflective film,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glue box, light guide plate, at least one optical film and a light source, wherein the rubber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shading double-sided tape and the reflective piece of adhesive, and the first containing space and the reflecting plate;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at least one optical diaphragm are arranged in the first containing space; the end surface of the light source is positioned in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space and positioned below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first shading tape extending at least to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rubber frame assembly g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装置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TFT-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和无辐射等特点,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光源的分布位置,液晶显示装置可分为直下入光式和侧入光式两种。现有一种侧入光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主要包括背光模组和设置于背光模组前侧的液晶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与反射片粘接并与反射片构成容置空间的胶框、依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导光板和至少一张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的光源,以及位于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前侧并与胶框粘接的遮光胶带。其中,遮光胶带为双面胶带,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通过该双面胶带与背光模组粘接。目前,手机等显示装置都在向超薄、窄边框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窄边框设计,遮光胶带的宽度也越来越小。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背光模组中,导光板与光源相对的一侧端面的射出光线较为集中,从而产生亮线,遮光胶带无法有效遮挡,从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善背光模组的亮线,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胶框、导光板、至少一张光学膜片和光源,其中: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与所述反射片粘接,且与所述反射片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至少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的装配间隙内;所述第二遮光双面胶带粘接于所述胶框的前侧壁及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的前侧周边。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第一遮光双面胶带延伸至导光板与胶框的装配间隙内,能够吸收从导光板侧端面漏射出的光线,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背光模组的亮线,将该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中,可以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佳的,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侧端面;或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背侧周边区域。较佳的,还包括粘接所述胶框的前侧壁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的前侧周边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优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双面胶带包覆所述胶框远离所述导光板侧端面的外侧壁,以及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反射片的背侧壁。通常,液晶面板的黑矩阵在周边区域设置有用于防止静电击穿的沟槽,背光模组的部分光线可能透过胶框而射出,经胶框射出的光线会射入沟槽,造成显示装置漏光;相比现有技术,采用该结构设计,第二遮光双面胶带可以有效地防止从导光板端面射出的光线透过胶框射出,从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佳的,所述胶框的背侧壁具有容纳所述第二遮光双面胶带的凹槽。采用该结构设计,粘接于胶框的背侧壁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容纳于凹槽内,便于第二遮光双面胶带定位,且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和所述第二遮光双面胶带为黑色双面胶带。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面板背侧的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所采用的背光模组有效地改善了亮线问题,大大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佳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粘接所述胶框的前侧壁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的前侧周边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第二遮光双面胶带粘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后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模组,以及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前侧并与所述后壳连接的前盖板。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有效地改善了亮线问题,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前盖板之间的触控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四。附图标记:1-反射片;2-第一遮光双面胶带;3-胶框;4-导光板;5-光学膜片;6-第二遮光双面胶带;7-后壳;8-前盖板;9-触控层;10-第一容置空间;11-第二容置空间;12-遮光油墨层;31-前侧壁;32-外侧壁;33-背侧壁;3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改善背光模组的亮线,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1、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胶框3、导光板4、至少一张光学膜片5和光源(图中未示出),其中:胶框3通过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与反射片1粘接,且与反射片1构成第一容置空间10;导光板4和前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5依次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0内;光源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0内且位于导光板4的入光端面处;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至少延伸至导光板4与胶框3的装配间隙内,即导光板4与胶框3之间的空隙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前侧”可以理解为显示设备在通常使用时,该部件靠近观看者的一侧,“背侧”则可以理解为该部件远离观看者的一侧。对于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等常见的显示设备,其整体形状呈矩形,显示设备在正常使用时,其屏幕面向观看者并与地面垂直或者呈一定夹角。因此,定义显示设备在通常使用时,“前侧”为该部件靠近观看者的一侧,“背侧”为该部件远离观看者的一侧。光源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或者激光发射器。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光源优选用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延伸至导光板4的侧端面。采用该结构设计,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能够更加充分地吸收从导光板4侧端面漏射出的光线,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较佳的,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延伸至导光板4的背侧周边区域。采用该结构设计,第一遮光双面胶带2将导光板4固定于反射片1上,可以防止导光板4偏移。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粘接胶框3的前侧壁31和前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5前侧的周边区域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6。优选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6包覆于胶框3远离导光板4侧端面的外侧壁32,以及胶框3靠近反射片1的背侧壁33。通常,液晶面板的黑矩阵在周边区域设置有用于防止静电击穿的沟槽,背光模组的部分光线可能透过胶框而射出,经胶框射出的光线会射入沟槽,造成显示装置漏光;相比现有技术,采用本结构设计,第二遮光双面胶带6可以有效地防止从导光板4端面射出的光线透过胶框3射出,从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请继续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较佳的,胶框3的背侧壁33具有容纳第二遮光双面胶带6的凹槽34。采用该结构设计,粘接于胶框3的背侧壁33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6容纳于凹槽34内,便于第二遮光双面胶带6定位,且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片、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胶框、导光板、至少一张光学膜片和光源,其中: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与所述反射片粘接,且与所述反射片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至少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的装配间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片、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胶框、导光板、至少一张光学膜片和光源,其中: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与所述反射片粘接,且与所述反射片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处;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至少延伸至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的装配间隙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侧端面;或所述第一遮光双面胶带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背侧周边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所述胶框的前侧壁和所述至少一张光学膜片的前侧周边的第二遮光双面胶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双面胶带包覆所述胶框远离所述导光板侧端面的外侧壁,以及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反射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亮翟明刘宇飞范志强陈玲常睿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