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包括破碎箱体,所述破碎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出轴的输出端上设有电机,电机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位于破碎箱体内,并且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转动轴在破碎箱体内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轴的末端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搅拌杆,电机能够带动搅拌杆在破碎箱体内转动;破碎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还设有活动板、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以及过滤网,过滤网的下方还设有用于收集原材料粉碎之后的容纳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捆绑着的原材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其分散开,有利于提高原材料的粉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颗粒燃料制备设备,具体涉及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
技术介绍
生物质颗粒燃料由木屑、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原材料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国外很多生物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等国为例,生物能源的应用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MW,单机容量达10~25MW;在欧美,针对一般居民家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配套的高效清洁燃烧取暖炉灶已非常普及。中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生物质能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技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等项目,对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直接燃烧利用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生物质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颗粒燃料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认可。目前,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破碎装置,机壳内安装有主动破碎辊和从动破碎辊,主动破碎辊和从动破碎辊上分布有辊齿,利用主动破碎辊和从动破碎辊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但是,原材料为了方便运输,都是将原材料扎成捆或者压成块,而这些原材料在进行粉碎时,没有将其打撒,扎成捆或者压成块的原材料直接落在主从动破碎辊上,成捆或成块的原材料体积较大,主从动破碎辊在对其破碎时易出现“打滑”现象,原材料横在主从动破碎辊上而无法向下喂料,主从动破碎辊空转并与原料滑动摩擦,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能够将原材料打撒,提高对原材料的破碎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包括破碎箱体,所述破碎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出轴的输出端上设有电机,电机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位于破碎箱体内,并且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转动轴在破碎箱体内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轴的末端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搅拌杆,电机能够带动搅拌杆在破碎箱体内转动,搅拌杆的末端为锥形。进一步地,所述破碎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支撑台,第二支撑台上设有鼓风机,鼓风机上设有导气管,导气管一端与鼓风机连接,另一端位于破碎箱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破碎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位于转动轴的下方,活动板能够在滑槽内移动,并且活动板的横截面与破碎箱体的横截面形状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破碎箱体的内部还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并且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均位于活动板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破碎箱体的内部还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破碎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开口,开口的轴线位于过滤网的下方,开口与破碎箱体底部持平,开口处设有容纳箱,容纳箱能够在开口内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破碎箱体上还设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出料端位于破碎箱体的上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在对扎成捆或者压成块的原材料进行粉碎时,利用驱动机构将搅拌杆插入至原材料内,然后再利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在转动的时候将原材料打撒,使其散布在活动板上方,活动板从破碎箱体内移出时,避免了原材料呈捆状或者块状掉落至破碎辊上,提高了对原材料的粉碎效率;2、本专利技术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由于大多数的原材料材质较轻,因此搅拌杆在对原材料进行搅拌时,设置的鼓风机能够加速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处理;3、本专利技术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设置的过滤网能够将碎粉的原材料与大块的原材料过滤开,并且能够及时将粉碎的原材料收集起来,提高对原材料的碎粉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破碎箱体,2-过滤网,3-第一破碎辊,4-第二破碎辊,5-容纳箱,6-活动板,7-第一支撑板,8-驱动机构,9-输出轴,10-电机,11-转动轴,12-导气管,13-第二支撑板,14-鼓风机,15-连接板,16-搅拌杆,17-输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包括破碎箱体1,所述破碎箱体1上设有输送带17,输送带17的出料端位于破碎箱体1的顶部,输送带17用于将待粉碎的原材料输送至破碎箱体1内,相比传统的人工输送方式,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所述破碎箱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7的顶部设有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为液压缸,操作方便,工作稳定,驱动机构8包括输出轴9,输出轴9的输出端上设有电机10,驱动机构8工作时,其输出轴9能够驱动电机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电机10包括转动轴11,转动轴11一端与电机10连接,另一端上设有连接板15,并且连接板15位于破碎箱体1内,当驱动机构8驱动电机10移动时,连接板15将在破碎箱体1内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搅拌杆16,搅拌杆16的末端为锥形,便于搅拌杆16插入至块状或者捆着的原材料内,原材料从输送带17输送至破碎箱体1内时,利用驱动机构8驱动电机10移动,使得转动轴11带动搅拌杆16插入至原材料内,然后利用电机10带动搅拌杆16转动,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处理,将捆绑着的原材料打撒开;所述第二支撑板13的顶部设有鼓风机14,鼓风机14工作时将产生风力,所述鼓风机14上设有导气管12,导气管12的一端与鼓风机14连接,另一端位于破碎箱体1内,鼓风机14产生的风力将通过导气管12进入至破碎箱体1内,由于原材料通常为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等质量较轻的材料,因此鼓风机14产生的风力能够使得原材料在搅拌的过程中能够分散在破碎箱体1内,避免堆积在一起,使得原材料分散更加均匀;所述破碎箱体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活动板6,活动板6能够在滑槽内移动,活动板6位于转动轴11的下方,并且活动板6能够从破碎箱体1内移出,活动板6的横截面形状与破碎箱体1的横截面积形状一致,从输送带17输送至破碎箱体1内的原材料将掉落在活动板6,在活动板6上进行搅拌处理,搅拌之后的原材料将分散堆积在活动板6上;所述破碎箱体1的内部还设有第一破碎辊3和第二破碎辊4,第一破碎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包括破碎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台(7),第一支撑台(7)上设有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输出轴(9),输出轴(9)的输出端上设有电机(10),电机(10)包括转动轴(11),转动轴(11)位于破碎箱体(1)内,并且驱动机构(8)能够驱动转动轴(11)在破碎箱体(1)内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轴(11)的末端上设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搅拌杆(16),电机(10)能够带动搅拌杆(16)在破碎箱体(1)内转动,搅拌杆(16)的末端为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包括破碎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台(7),第一支撑台(7)上设有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输出轴(9),输出轴(9)的输出端上设有电机(10),电机(10)包括转动轴(11),转动轴(11)位于破碎箱体(1)内,并且驱动机构(8)能够驱动转动轴(11)在破碎箱体(1)内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转动轴(11)的末端上设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搅拌杆(16),电机(10)能够带动搅拌杆(16)在破碎箱体(1)内转动,搅拌杆(16)的末端为锥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支撑台(13),第二支撑台(13)上设有鼓风机(14),鼓风机(14)上设有导气管(12),导气管(12)一端与鼓风机(14)连接,另一端位于破碎箱体(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时的粉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体(1)的内壁上设有滑槽,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孝红,朱天万,董勇,
申请(专利权)人:崇州市四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