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43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和定位圈,夹持件包括至少两片夹持片,夹持片之间设置有毛细管夹持区,所述夹持件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夹持套,夹持套和夹持件套设在定位圈中,所述夹持套朝向夹持区的夹持端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分隔槽将夹持端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夹持端的外周面成喇叭状,定位圈与夹持件伸缩配合,定位圈与夹持套伸缩配合,定位圈沿夹持套导向移动构成夹持片的夹持区开合动作。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夹持的更牢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

Capillary tip processing equipment clamp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ib processing equipment on the capillary clam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lamping piece and a positioning ring holder comprises at least two pieces of clamping pieces, is provided with a capillary clamping area between the clamping plate and the clamping member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sleeve clamp the sleeve and the clamping piece is sleeved on the positioning ring, the clamping sleeve toward the clamping region of the clamping end of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separate slot clamping end is divided into at least two parts,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a horn shaped clamping end, a positioning ring and telescopic clamping piece with the positioning ring and the clamping ring along with telescopic positioning, clamping sleeve to form a clamping piece guiding movable clamping area opening and closing action. With the structure mentioned above, a capillary clamping mechanism with a firmer clamping,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operation is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
本技术属于笔尖加工
,尤其是一种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毛细管被加工成笔尖的过程中,毛细管需被夹持机构夹持住然后进行一道道工序,现有的夹持机构包括有定位圈和夹持件,定位圈与夹持件伸缩配合,夹持件上设置有三片夹持片,夹持片之间设置有毛细管夹持区,夹持片的外周面成喇叭形,夹持件套设在定位圈中,夹持件沿定位圈上下移动构成夹持片的夹持区开合动作。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夹持片的外周面成喇叭形,所以夹持件向下运动时,由于定位圈的限制,夹持片会向中间靠拢,即夹持区变小合拢对毛细管进行夹持,当夹持件向上运动时,定位圈对夹持片解除限制,夹持片朝四周散开,即夹持区变大打开方便毛细管进入或取出,该结构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夹持片的外周面与定位圈的内壁之间存在较大摩擦,使用时间长了,夹持片和定位圈都会有磨损,这样会造成对毛细管的夹持力度不稳定,毛细管容易松动摇晃,2、由于夹持片的外周面成喇叭形,所以夹持件在夹持毛细管时,夹持区的一部分位于定位圈内,另一部分位于定位圈外,容易造成夹持力度分布不均匀,容易对毛细管的外周面造成磨损产生磨痕,影响产品质量,急需设计一种夹持稳定牢固的夹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的更牢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和定位圈,夹持件包括至少两片夹持片,夹持片之间设置有毛细管夹持区,所述夹持件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夹持套,夹持套和夹持件套设在定位圈中,所述夹持套朝向夹持区的夹持端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分隔槽将夹持端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夹持端的外周面成喇叭状,定位圈与夹持件伸缩配合,定位圈与夹持套伸缩配合,定位圈沿夹持套导向移动构成夹持片的夹持区开合动作。上述技术方案中,夹持件、夹持套和定位圈为同轴设置,夹持套套设在夹持件外,定位圈套设在夹持套外,夹持件、夹持套和定位圈三者之间可相互移动,夹持套的夹持端为内径由内到外逐渐增大的喇叭状,当三者移动至定位圈对夹持套的夹持端有挤压,夹持端对夹持片有挤压时,夹持区处于夹持状态,当定位圈解除对夹持端的挤压,夹持端也解除了对夹持片的挤压时,夹持区处于解除夹持状态,夹持区的外部轮廓与毛细管的外部轮廓适配,即为圆形,优选的夹持片为三个成三角形结构,因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定的几何结构,可使夹持更牢固,结构简单,避免了定位圈对夹持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套夹持端的倾斜角度为3-5度,夹持件靠近夹持区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夹持套脱出的限位肩阶,所述定位圈上设置有供夹持套穿过的通孔,夹持端端口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上述技术方案中,因夹持端的端口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以始终有一部分夹持端是裸露在通孔外,保障定位圈在移动过程中对夹持端有挤压力,若夹持端端口的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等或小于,那么不管定位圈如何移动,定位圈对夹持端都没有挤压力,保障夹持区能顺利夹持,夹持件置于夹持套内,夹持件的端面低于夹持套的夹持端端口,使得夹持状态时,夹持片的夹持力达到最大,夹持套相对于夹持端的另一端内径比限位肩阶的外径小,且与限位肩阶形成卡接配合,方便更换和安装,夹持端为3-5度的楔形,紧固效果最好,夹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件远离夹持区的一端连接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夹持套朝向底座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上设置有与限位孔配合防止夹持套转动的延伸脚,延伸脚与限位孔插接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圈朝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时,夹持套的夹持端受挤压收拢从而实现对夹持片的挤压形成夹持工位,定位圈朝靠近底座的方向移动时,定位圈解除对夹持套夹持端的挤压从而使夹持片张开形成解除夹持工位,延伸脚与限位孔在周向上为限位配合,防止夹持套转动,在轴向上是导向配合,使夹持套沿其轴向移动,减少夹持套内壁与夹持件外周面之间的摩擦,也使夹持端对夹持件的夹持更牢固,延长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件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位于夹持区的下方并与夹持区连通,第一透气孔的个数与夹持片的个数一致,所述夹持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分隔槽连通的第二透气孔,第二透气孔的个数与分隔槽的个数一致。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设置可以减轻夹持机构的整体重量,还有夹持件、夹持套和定位圈三者在移动时会产生气流,这些气流如果不及时分流会阻碍夹持件、夹持套和定位圈的移动,所以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设置还有分流的作用,使移动产生的气流能被及时导流出去,使夹持件、夹持套和定位圈三者移动更顺畅,第一透气孔的个数与夹持片的个数一致,第二透气孔的个数与分隔槽的个数一致是为了加工方便,外观也更好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定位圈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连接孔,安装孔与连接孔连通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与定位圈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定位圈挤压夹持套,然后夹持套挤压夹持件来实现夹持功能,可减少夹持件的磨损,且夹持套为可更换,延长夹持机构的使用寿命,且夹持端为3-5度的楔形,夹持更牢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快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爆炸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夹持件的结构分解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夹持套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1和定位圈2,夹持件1包括至少两片夹持片11,夹持片11之间设置有毛细管夹持区12,所述夹持件1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夹持套3,夹持套3和夹持件1套设在定位圈2中,所述夹持套3朝向夹持区12的夹持端31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分隔槽311将夹持端31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夹持端31的外周面成喇叭状,定位圈2与夹持件1伸缩配合,定位圈2与夹持套3伸缩配合,定位圈2沿夹持套3导向移动构成夹持片11的夹持区12开合动作。夹持件1、夹持套3和定位圈2为同轴设置,夹持套3套设在夹持件1外,定位圈2套设在夹持套3外,夹持件1、夹持套3和定位圈2三者之间可相互移动,夹持套3的夹持端31为内径由内到外逐渐增大的喇叭状,当三者移动至定位圈2对夹持套3的夹持端31有挤压,夹持端31对夹持片11有挤压时,夹持区12处于夹持状态,当定位圈2解除对夹持端31的挤压,夹持端31也解除了对夹持片11的挤压时,夹持区12处于解除夹持状态,夹持区12的外部轮廓与毛细管的外部轮廓适配,即为圆形,优选的夹持片11为三个成三角形结构,因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定的几何结构,可使夹持更牢固,结构简单,避免了定位圈对夹持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上述夹持套3夹持端31的倾斜角度为3-5度,夹持件1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和定位圈,夹持件包括至少两片夹持片,夹持片之间设置有毛细管夹持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夹持套,夹持套和夹持件套设在定位圈中,所述夹持套朝向夹持区的夹持端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分隔槽将夹持端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夹持端的外周面成喇叭状,定位圈与夹持件伸缩配合,定位圈与夹持套伸缩配合,定位圈沿夹持套导向移动构成夹持片的夹持区开合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和定位圈,夹持件包括至少两片夹持片,夹持片之间设置有毛细管夹持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夹持套,夹持套和夹持件套设在定位圈中,所述夹持套朝向夹持区的夹持端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条分隔槽将夹持端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夹持端的外周面成喇叭状,定位圈与夹持件伸缩配合,定位圈与夹持套伸缩配合,定位圈沿夹持套导向移动构成夹持片的夹持区开合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加工设备上的毛细管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套夹持端的倾斜角度为3-5度,夹持件靠近夹持区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夹持套脱出的限位肩阶,所述定位圈上设置有供夹持套穿过的通孔,夹持端端口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艇
申请(专利权)人:平阳县尚伟笔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