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95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是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植物构建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区域内是食物网和相应的动物行为,巧妙利用大量的园林废弃物作为自然材料,搭配合适的乡土食源植物,构建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数量,提升景观效果,增加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公园、绿地进行生态化改造的一个新思路,在景观设计、生态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将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A small animal habitat modul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niature animal habitat modul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small animal habitat module is made up of garden waste and native plants. The invention is based on regional food webs and animal behavior accordingly, clever use of large garden waste as natural materials, appropriate local collocation of food plants, building blocks and small animal habitat, improve regional biodiversity and quantity, enhancing the landscape effect, increase the recycle rate, it is a new idea to the park green spac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will have a good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生态修复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食源植物构建的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在正常的城市与公园管理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园林废弃物,主要包括正常园林修剪、自然倒伏、台风毁坏、季节变化中产生的倒木、枯枝落叶。现阶段对该类园林废弃物的资源重复利用方式主要是处理成有机肥料、构建一些自然景观等,利用方式较为匮乏。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专业人士一方面愈加重视在景观设计、工程建设中构建多种动物栖息地,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管理者在城市绿地、公园的维护中也期望有精细化的措施,可通过低成本、中小型的工程措施来吸引、恢复当地的动物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园林废弃物利用方式匮乏的问题,以及对公园、绿地维护中的景观和生态系统更加优化的迫切需求,提供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食源植物构建的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其是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植物构建而成。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树干园林废弃物:将因园林修剪、自然倒伏、天气灾害毁坏的乔木树干和灌木树干收集至收集点,处理成长度1~2米,用塑料膜覆盖;(2)收集落叶园林废弃物:将因园林修剪、季节变化导致的落叶和细小枝干收集至收集点,用塑料膜覆盖;(3)基底层构建:在需要吸引动物栖息的地方划定3~10平方米的区域,将步骤(2)收集的落叶和细小枝干铺设其上,形成一个垫子状的基底层,铺设厚度为0.5~2厘米;(4)食源植物泼洒:收集步骤(3)所述区域的乡土禾本科植物果实100~200克,抛洒在步骤(3)所得基底层上;(5)底部基础构架搭建:利用中小型石块,在步骤(3)所得基底层上围出一个2~3平方米的空间,并留出空隙;选取1~2米的枝干4~5根,置于步骤(3)所得基底层和中小型石块上,形成底部基础构架,并将其扎紧固定;(6)内部主体构架搭建:选取1~2米的枝干7~10根,在步骤(5)所述底部基础构架内,以一个点为中心架成尖顶帐篷状的架子,顶部扎紧,底部固定;(7)外部主体构架构建:选取1~2米的枝干4~5根,置于步骤(5)所述底部基础构架、步骤(6)所述内部主体构架上,形成第一级构架并扎紧固定;再选取枝干4~5根,交叉设置在一级构架上,形成二级构架;如此往复,共交叉设置三至五级构架;(8)遮蔽层构建:选取细小枝干设置在步骤(7)所述外部主体构架上,形成遮蔽层。作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的一种改进,可在构建前,先对拟构建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地点周边的植被、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确定目标动物种类和乡土食源植物,评估吸引目标动物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作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构建完步骤(8)所述遮蔽层后,根据构建前的调查结果,选择动物喜食的乡土食源植物进行播种或移栽。作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乡土食源植物为草本、灌木和藤本三种类型。其中,所述草本为乡土的禾本科、蓼科、豆科或茄科植物;所述灌木为乡土的桑科、漆树科、冬青科、或豆科植物;所述藤本为乡土的蔷薇科悬钩子属、豆科、旋花科或葫芦科植物。植物种类控制在5~10种,每种的果实100~500克,经过种子促发芽处理后,抛洒在主体构架周边。如使用乔木,可只种1~2棵,使用榕属、葡桃属、李属等乡土鸟媒植物。作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的一种改进,播种或移栽乡土食源植物后,喷洒一次透水,30天后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是体积比为1:1的草木灰:蘑菇肥混合的有机肥料10千克。作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的一种改进,可在当年的秋冬季采集多种乡土植物的种子、果实,进行保存;同时收集秋冬季、台风期大量的枯枝落叶。在下一年的春季时进行搭建,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在秋冬季搭建也有利于动物在此避寒躲藏,吸引小型动物。因此该栖息地的构建时间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收集程度,一旦收集完毕,即可在合适的区段进行搭建。作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的一种改进,当在同一区域构建多个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时,每个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所播种或移栽的乡土食源植物不完全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食源植物构建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选择利用园林废弃物的不同部位,搭建一个包括落叶基底层-多空隙树干构架-乡土食源植物的小型栖息地模块,在早期可吸引大量的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纲动物以及其它低等陆生动物;在构建基本的食物网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遮蔽空间后,可进一步吸引其它高等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小型哺乳类动物。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同时构建了一个可吸引多种动物的小型栖息地模块,有利于提高区域的生态质量和景观价值,同时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使用的材料为自然材料,可回归生态系统中,整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以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侧面效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45度角俯视效果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俯视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参数、比例等可因地制宜做出选择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实施例地点: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时间:2015~2016年(1)前期调查:已经对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内现有的植被、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进行了长期调查和评估,确定该区域可吸引的目标动物种类主要包括大量的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纲动物,以及其他低等陆生动物。在构建基本的食物网结构后,进一步吸引两栖纲的常见蛙类,如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泽蛙(Fejervaryalimnocharis);爬行纲的常见蛇类,如红脖游蛇(Rhabdophissubminiatus);鸟纲的常见种,如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红耳鹎(Pycnonotusjocosus)、鹊鸲(Copsychussaularis)、乌鸫(Turdusmerula)、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us)、黑脸噪鹛(Garrulaxperspicillatu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chinensis);哺乳纲的小型啮齿目和食虫目动物,如鼠类、鼩鼱类。同时确定了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野漆树(Toxicodendronsuccedaneum)、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是良好的常见动物食源植物,其中构树和桃金娘的浆果吸引大量鸟类和节肢动物,野漆树种子富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是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植物构建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是利用园林废弃物和乡土植物构建而成。2.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动物栖息地模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树干园林废弃物:将因园林修剪、自然倒伏、天气灾害毁坏的乔木树干和灌木树干收集至收集点,处理成长度1~2米,用塑料膜覆盖;(2)收集落叶园林废弃物:将因园林修剪、季节变化导致的落叶和细小枝干收集至收集点,用塑料膜覆盖;(3)基底层构建:在需要吸引动物栖息的地方划定3~10平方米的区域,将步骤(2)收集的落叶和细小枝干铺设其上,形成一个垫子状的基底层,铺设厚度为0.5~2厘米;(4)食源植物泼洒:收集步骤(3)所述区域的乡土禾本科植物果实100~200克,抛洒在步骤(3)所得基底层上;(5)底部基础构架搭建:利用中小型石块,在步骤(3)所得基底层上围出一个2~3平方米的空间,并留出空隙;选取1~2米的枝干4~5根,置于步骤(3)所得基底层和中小型石块上,形成底部基础构架,并将其扎紧固定;(6)内部主体构架搭建:选取1~2米的枝干7~10根,在步骤(5)所述底部基础构架内,以一个点为中心架成尖顶帐篷状的架子,顶部扎紧,底部固定;(7)外部主体构架构建:选取1~2米的枝干4~5根,置于步骤(5)所述底部基础构架、步骤(6)所述内部主体构架上,形成第一级构架并扎紧固定;再选取枝干4~5根,交叉设置在一级构架上,形成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石狮汤历罗连何司彦李远航周苑秀谢利泉王琴任珂冯楚盼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