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0878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08:44
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它涉及一种玉米接种装置。在鉴选优良的抗病、耐病玉米品种的过程中,因人工经验差异导致挖掘坑的深度不一,坑底至玉米根部的距离不一,切割玉米茎基部和根部的切口位置不一,导致接种效果不一样,直接影响玉米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的结果。本产品中固定轴的下端与第一外壳的底部滑动配合,移动杆的一端为限位端且该端处于第一外壳的外部,移动杆的固定端水平穿过内孔与固定轴相连接,刀片水平设置在移动杆的固定端上,滑块和刀片之间有两个弹簧,第一外壳的侧壁上加工有与刀片的刀刃部相配合的多个缝隙,第一外壳的外壁上有第一刻度。本产品用于玉米茎腐病的接种过程中。

Field inoculation device for corn stalk ro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ield inoculation device for corn stalk rot, which relates to a corn inoculation device.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disease resistant maize varieties, excellent resistance in learning, by the artificial experienc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mining pit depth is not a bottom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root of a corn, maize stalk cutting incision and roots is not a result, inoculation effect is not the same, direct impact on corn stalk ro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disease. This product i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sliding shaft and the first case with one end of the moving rod. The limit end and the end is outside the first shell, the fixed end of the horizontal shifting rod through hole connected to the fixed shaft and blade horizontal fixed rod is arranged in the mobile terminal, there are two springs between the slider and the a blade, a plurality of slots matched with the blade portion and the blade processing side wall of the first casing, a first scale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casing. This product is used in the inoculation process of maize stalk r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主要由镰刀菌属和腐霉菌属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植株根系,造成根部和茎基部腐烂的一类土传病害。病株根系发育不良,茎基部变软,茎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严重者倒伏。茎髓部空松,颜色由白色变为浅粉色。果穗下垂,穗柄柔软,籽粒干瘪,脱粒困难,一般减产10%~20%。玉米茎腐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玉米重迎茬面积不断增加,秸秆还田措施的推广应用,免耕播种和密植技术的应用,使得玉米茎腐病逐渐加重,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如何有效的防控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已农业科学工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方向,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鉴选优良的抗病、耐病玉米品种的过程中,采用的接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成株期土壤埋接法或伤茎根埋法接种,成株期土壤埋接法是通过人工在距离玉米根部一定距离内刨坑,再人工将相同量的接种物投到坑内,再人工用土埋上。种植抗病品种是预防玉米茎腐病大发生的主要措施,而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筛选主要通过人工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伤茎根埋法接种是用铁锹沿距地面2~4cm的茎部表皮和不定根向下挖6~10cm深的小坑,同时要对茎基部和不定根造成伤口,在小坑中接种玉米粒培养菌30~50g,再将小坑埋严踩实。接种后大水漫灌2~3次,增加玉米田的湿度。上述两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共性问题,至今无法有效解决,因人工差异导致挖掘坑的深度不一,坑底至玉米根部的距离不一,切割玉米茎基部的切口位置不一。也就是由于没有相应的专用工具,不同工作人员的经验又不同,使所刨的坑距离玉米根部的距离和坑的深浅都不同,导致不同的工作人员接种效果不一样。直接影响玉米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的结果。导致鉴定结果可靠性差,不能很好地反映抗性材料的抗性水平。无法全面反映抗性材料的抗性水平,使抗病性鉴定的准确率无法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在鉴选优良的抗病、耐病玉米品种的过程中,因人工经验差异导致挖掘坑的深度不一,坑底至玉米根部的距离不一,切割玉米茎基部和根部的切口位置不一,导致接种效果不一样,直接影响玉米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的结果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为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包括铲板、铲柄、切割组件和量深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和量深组件均设置在铲板的背面,铲板的顶部设置有铲柄,所述量深组件设置在切割组件的正上方;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滑块、移动杆、固定轴、刀片、第一外壳和两个弹簧,所述第一外壳竖直设置铲板的背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齐平,所述第一外壳为一侧加工有敞口的矩形箱体,所述铲板上加工有竖直长孔,所述第一外壳的敞口端扣合在铲板的竖直长孔处,滑块设置在竖直长孔上,滑块沿竖直长孔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固定轴竖直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固定轴的下端与第一外壳的底部滑动配合,移动杆的一端为限位端且该端处于第一外壳的外部,移动杆的另一端为固定端,滑块的内部加工有与移动杆滑动配合的内孔,所述移动杆的固定端水平穿过内孔与固定轴相连接,刀片水平设置在移动杆的固定端上,滑块和刀片之间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水平并列设置,第一外壳的侧壁上加工有与刀片的刀刃部相配合的多个缝隙,第一外壳的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刻度。本技术为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优选地,量深组件包括固定环、万向转轴、柔性尺条、重锤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水平设置在铲板的背面处且二者的顶部相齐平,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铰接在铲板上,固定环固定安装在第二外壳的内部,固定环的内圆周壁上加工有一圈与万向转轴滑动配合的凹槽,万向转轴的两端设置在凹槽内,万向转轴的内部设置有扭簧,柔性尺条的一端绕过万向转轴与扭簧相连接,柔性尺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外壳连接有重锤,柔性尺条上加工有第二刻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产品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稳定可靠,在保证铲板的铲土功能的基础上,设置切割组件和量深组件,既能够实现挖掘坑深度的测量工作,还能够实现统一高度的茎切割工作。使玉米茎腐病的接种过程得到量化的处理效果。2、通过切割组件通过铲板高度为基准,有效且等距切割地表上方的玉米茎,在多株玉米茎上加工均匀的玉米茎切口,同时也能够在玉米根上留下均匀且等距离的根部切口。3、通过量深组件与铲板相互配合能够实时有效测量人工挖掘坑的深度,确保挖掘坑的深度一致性。4、本产品有效节省人力,在玉米茎腐病的接种过程中,无需人工经验高低均能得到切口一致且挖掘坑深度一致的效果,既能够应用在成株期土壤埋接法过程中统一尺寸的切割和刨坑工作,也能够应用在伤茎根埋法接种过程中统一尺寸的切割和刨坑工作。有效提高接种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两个弹簧2-6;图2是铲板1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移动杆2-2和第一外壳2-5底部之间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图5是切割组件2的俯视结构剖面图,图中刀片2-4的刀刃部处于缝隙2-8外进行切割玉米茎工作;图6是切割组件2的俯视结构剖面图,图中刀片2-4的刀刃部处于第一外壳2-5的内部;图7是固定环3-1、万向转轴3-2、柔性尺条3-3之间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图8是柔性尺条3-3和重锤3-4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铲板1、铲柄、切割组件2、量深组件,所述切割组件2和量深组件均设置在铲板1的背面,铲板1的顶部设置有铲柄,所述量深组件设置在切割组件2的正上方;所述切割组件2包括滑块2-1、移动杆2-2、固定轴2-3、刀片2-4、第一外壳2-5和两个弹簧2-6,所述第一外壳2-5竖直设置铲板1的背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齐平,所述第一外壳2-5为一侧加工有敞口的矩形箱体,所述铲板1上加工有竖直长孔2-11,所述第一外壳2-5的敞口端扣合在铲板1的竖直长孔2-11处,滑块2-1设置在竖直长孔2-11上,滑块2-1沿竖直长孔2-1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固定轴2-3竖直设置在第一外壳2-5的内部,固定轴2-3的下端与第一外壳2-5的底部滑动配合,移动杆2-2的一端为限位端且该端处于第一外壳2-5的外部,移动杆2-2的另一端为固定端,滑块2-1的内部加工有与移动杆2-2滑动配合的内孔2-7,所述移动杆2-2的固定端水平穿过内孔2-7与固定轴2-3相连接,刀片2-4水平设置在移动杆2-2的固定端上,滑块2-1和刀片2-4之间有两个弹簧2-6,两个弹簧2-6水平并列设置,第一外壳2-5的侧壁上加工有与刀片2-4的刀刃部相配合的多个缝隙2-8,第一外壳2-5的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刻度。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杆2-2的另一端为固定端,该端处设置有滑动套2-10,移动杆2-2通过滑动套2-10套装在固定轴2-3上,刀片2-4固定连接在滑动套2-10的外壁上,移动杆2-2在滑块2-1的带动下上下移动,同时依次带动移动杆2-2、滑动套2-10和刀片2-4沿固定轴2-3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7和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板(1)、铲柄、切割组件(2)和量深组件,所述切割组件(2)和量深组件均设置在铲板(1)的背面,铲板(1)的顶部设置有铲柄,所述量深组件设置在切割组件(2)的正上方;所述切割组件(2)包括滑块(2‑1)、移动杆(2‑2)、固定轴(2‑3)、刀片(2‑4)、第一外壳(2‑5)和两个弹簧(2‑6),所述第一外壳(2‑5)竖直设置铲板(1)的背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齐平,所述第一外壳(2‑5)为一侧加工有敞口的矩形箱体,所述铲板(1)上加工有竖直长孔(2‑11),所述第一外壳(2‑5)的敞口端扣合在铲板(1)的竖直长孔(2‑11)处,滑块(2‑1)设置在竖直长孔(2‑11)上,滑块(2‑1)沿竖直长孔(2‑1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固定轴(2‑3)竖直设置在第一外壳(2‑5)的内部,固定轴(2‑3)的下端与第一外壳(2‑5)的底部滑动配合,移动杆(2‑2)的一端为限位端且该端处于第一外壳(2‑5)的外部,移动杆(2‑2)的另一端为固定端,滑块(2‑1)的内部加工有与移动杆(2‑2)滑动配合的内孔(2‑7),所述移动杆(2‑2)的固定端水平穿过内孔(2‑7)与固定轴(2‑3)相连接,刀片(2‑4)水平设置在移动杆(2‑2)的固定端上,滑块(2‑1)和刀片(2‑4)之间有两个弹簧(2‑6),两个弹簧(2‑6)水平并列设置,第一外壳(2‑5)的侧壁上加工有与刀片(2‑4)的刀刃部相配合的多个缝隙(2‑8),第一外壳(2‑5)的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刻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板(1)、铲柄、切割组件(2)和量深组件,所述切割组件(2)和量深组件均设置在铲板(1)的背面,铲板(1)的顶部设置有铲柄,所述量深组件设置在切割组件(2)的正上方;所述切割组件(2)包括滑块(2-1)、移动杆(2-2)、固定轴(2-3)、刀片(2-4)、第一外壳(2-5)和两个弹簧(2-6),所述第一外壳(2-5)竖直设置铲板(1)的背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齐平,所述第一外壳(2-5)为一侧加工有敞口的矩形箱体,所述铲板(1)上加工有竖直长孔(2-11),所述第一外壳(2-5)的敞口端扣合在铲板(1)的竖直长孔(2-11)处,滑块(2-1)设置在竖直长孔(2-11)上,滑块(2-1)沿竖直长孔(2-1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固定轴(2-3)竖直设置在第一外壳(2-5)的内部,固定轴(2-3)的下端与第一外壳(2-5)的底部滑动配合,移动杆(2-2)的一端为限位端且该端处于第一外壳(2-5)的外部,移动杆(2-2)的另一端为固定端,滑块(2-1)的内部加工有与移动杆(2-2)滑动配合的内孔(2-7),所述移动杆(2-2)的固定端水平穿过内孔(2-7)与固定轴(2-3)相连接,刀片(2-4)水平设置在移动杆(2-2)的固定端上,滑块(2-1)和刀片(2-4)之间有两个弹簧(2-6),两个弹簧(2-6)水平并列设置,第一外壳(2-5)的侧壁上加工有与刀片(2-4)的刀刃部相配合的多个缝隙(2-8),第一外壳(2-5)的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茎腐病田间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量深组件包括固定环(3-1)、万向转轴(3-2)、柔性尺条(3-3)、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来王爽杨帆夏吉星刘亮李新民王芊刘宇王春苏保华李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