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589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功率电感Lf、电容Cf以及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感Lf分别连接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和交流电源Uac,电感Lf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f、MOS管Q3的D极、二极管D3负极、MOS管Q1的D极和二极管D1负极,MOS管Q3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负极、MOS管Q4的D极、电感L1、电感L2、电容CL、电容Cr、电感L3和输出端Udc正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可满足用户同时进行功率因数校正、高效率软开关、同步整流、双向能量转换的控制需求,极大提高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C-DC电路,具体是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新能源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在世界各国均被列入重大战略发展规划中。当前,动力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化成、分容、匹配参数测试等工作,对确保动力电池工作过程的稳定高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化成、分容、匹配参数测试等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操作,传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有的无法进行能量回收,有的则能量回收效率低,能源损失大导致系统发热过大,既造成能源浪费,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新型的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研发是电动汽车工业界非常迫切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功率电感Lf、电容Cf以及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感Lf分别连接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和交流电源Uac,电感Lf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f、MOS管Q3的D极、二极管D3负极、MOS管Q1的D极和二极管D1负极,MOS管Q3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负极、MOS管Q4的D极、电感L1、电感L2、电容CL、电容Cr、电感L3和输出端Udc正极,所述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电感L1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二极管D5负极和MOS管Q5的D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MOS管Q5的S极、MOS管Q5的S极、电容CL另一端、输出端Udc负极和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容Cr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负极、MOS管Q7的D极、二极管D9负极、二极管D8负极,MOS管Q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电感L3另一端,二极管D9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MOS管Q6的D极、电感L2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和MOS管Q2的S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MOS管Q2的D极、MOS管Q4的S极、二极管D4正极、电容Cf另一端和交流电源Uac另一端,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还分别连接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的G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包含状态变量检测模块、状态空间算法模块和谐振控制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状态变量检测模块从功率主电路中获取系统的状态变量X=[ifufidcudc]T,状态变量检测模块按一定的存储深度,将系统状态变量存储在数字信号处理器存储空间内,得到数字信号序列X[N],以存储深度N构造一个实时采样更新的数据队列;步骤2:状态空间算法模块,依据状态变量检测模块获取的数字信号序列,首先进行信号的清洗和修正,然后利用清洗修正后的数据进行状态空间的计算,具体步骤如下:步骤2.1:利用数字信号序列X[N],生成一个影子序列影子序列的生成方法为其中k为遍历指针,n为数据序列的编号,ak为影子系数;步骤2.2:利用真实世界系统的惯性特性,即系统变量不会产生巨大的突变,影子序列利用序列数据的关联性,生成的新的数据序列,与原数据序列进行数据对比,即原数字信号序列X[N]与影子序列进行对比,设置清洗阈值σth,当数据编号为n的阈值大于σth,则在数字信号序列X[N]中剔除该数据,并使用该数据两端的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替换,实现数据的清洗和修正;步骤2.3:清洗和修正后的数字信号序列X[N]已经是干净的、无干扰的信号,利用数字信号序列X[N]的数据,判断系统的状态空间H={H1,H2,H3},其中H1表示AC端的正负半周,H1=0表示负半周,H1=1则表示正半周,H2表示能量流动方向,H2=0表示AC端流向DC端,H2=1则表示DC端流向AC端,H3表示谐振工作使能和禁能状态,H3=0表示禁能谐振,H3=1表示使能谐振,利用状态变量的数字信号序列的状态信息,判断系统的状态空间;步骤3:依据状态空间H,控制S1~S7的信号、谐振模块的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控制方法,利用影子序列方法,采用数字控制手段,对系统状态变量进行精准采集,解决现有技术和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精度低问题。对于强非线性、动态、干扰源复杂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2)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可满足用户同时进行功率因数校正、高效率软开关、同步整流、双向能量转换的控制需求,极大提高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AC-DC能量流动情况下的控制方法。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DC-AC能量流动情况下的控制方法。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谐振控制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功率电感Lf、电容Cf以及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感Lf分别连接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和交流电源Uac,电感Lf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f、MOS管Q3的D极、二极管D3负极、MOS管Q1的D极和二极管D1负极,MOS管Q3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负极、MOS管Q4的D极、电感L1、电感L2、电容CL、电容Cr、电感L3和输出端Udc正极,所述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电感L1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二极管D5负极和MOS管Q5的D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MOS管Q5的S极、MOS管Q5的S极、电容CL另一端、输出端Udc负极和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容Cr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负极、MOS管Q7的D极、二极管D9负极、二极管D8负极,MOS管Q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电感L3另一端,二极管D9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MOS管Q6的D极、电感L2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和MOS管Q2的S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MOS管Q2的D极、MOS管Q4的S极、二极管D4正极、电容Cf另一端和交流电源Uac另一端,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还分别连接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的G极。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包含状态变量检测模块、状态空间算法模块和谐振控制模块。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状态变量检测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201710700732.html" title="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功率电感Lf、电容Cf以及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Lf分别连接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和交流电源Uac,电感Lf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f、MOS管Q3的D极、二极管D3负极、MOS管Q1的D极和二极管D1负极,MOS管Q3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负极、MOS管Q4的D极、电感L1、电感L2、电容CL、电容Cr、电感L3和输出端Udc正极,所述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电感L1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二极管D5负极和MOS管Q5的D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MOS管Q5的S极、MOS管Q5的S极、电容CL另一端、输出端Udc负极和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容Cr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负极、MOS管Q7的D极、二极管D9负极、二极管D8负极,MOS管Q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电感L3另一端,二极管D9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MOS管Q6的D极、电感L2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和MOS管Q2的S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MOS管Q2的D极、MOS管Q4的S极、二极管D4正极、电容Cf另一端和交流电源Uac另一端,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还分别连接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的G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功率电感Lf、电容Cf以及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Lf分别连接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和交流电源Uac,电感Lf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f、MOS管Q3的D极、二极管D3负极、MOS管Q1的D极和二极管D1负极,MOS管Q3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4负极、MOS管Q4的D极、电感L1、电感L2、电容CL、电容Cr、电感L3和输出端Udc正极,所述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S极、电感L1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二极管D5负极和MOS管Q5的D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MOS管Q5的S极、MOS管Q5的S极、电容CL另一端、输出端Udc负极和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所述电容Cr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负极、MOS管Q7的D极、二极管D9负极、二极管D8负极,MOS管Q7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电感L3另一端,二极管D9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负极、MOS管Q6的D极、电感L2另一端、二极管D2正极和MOS管Q2的S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MOS管Q2的D极、MOS管Q4的S极、二极管D4正极、电容Cf另一端和交流电源Uac另一端,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还分别连接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的G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化成分容双向AC-DC电路控制子系统包含状态变量检测模块、状态空间算法模块和谐振控制模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欢潘海锋廖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菊水皇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