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9645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在含氨污水处理体系内投加优势菌群,所述优势菌群的培养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污泥接入兼氧反应器中,用高氨氮低COD废水进行富集培养,获得耐受高氨氮脱氮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生长促进剂A;第二阶段:使用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方式,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25%时转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降低DO和/或提高pH并使用生长促进剂E培养,当氨氮去除率低于60%时重复第二阶段,第二和第三阶段交替进行,当总氮去除率大于80%时结束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专门培养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解决了实际应用中微生物功能互相制约、脱氮效果不稳定等不足。

A 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for treatment of ammonia containing wastewa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nitrific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ammonia containing wastewater, ammonia i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adding dominant microflora, culturing the dominant flora includes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the sludge access facultative reactor, with high ammonia and low COD wastewater by enrichment culture. To obtain high ammonia nitrogen tolerance bacteria, the use of growth promoters A enrichment process; the second stage: the use of growth promoters D and the us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room temperature training alternately, to cultivate the nitrosation rate greater than 25% into the third stage; the third stage: reduce DO and / or pH and increase the use of growth promoters when cultured in E the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is less than 60% repeat second stage, third stage and second alternately, when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 is greater than 80% at the end of train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alizes shortcut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by using specially cultured 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ying dominant bacteria group,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mutual restriction of microbial function and unstable denitrification effec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污水生物处理
,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含氨污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是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进行。这一新型脱氮工艺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两个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或者在同一反应器内顺次进行(SBR)的不足,而且在降低能耗和物耗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特别是以亚硝酸盐氮进行的SND工艺具有更明显的优点。例如在硝化阶段可减少供氧量,从而减少了曝气量、降低25%的能耗;在反硝化阶段节省40%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研究表明,亚硝态氮(NO2—N)的反硝化速率通常比硝态氮(NO3—N)的反硝化速率高63%;反应器总容积可减少30%-40%左右、节省基建费用;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可部分中和硝化过程产生的酸,减少化学试剂消耗,能有效地保持反应器中pH稳定,符合目前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要求。因此,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已经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外有研究者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置于同一反应器中混合培养,虽可以达到单个反应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但是反硝化结果不尽人意,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荷兰Olburgen土豆加工废水处理项目采用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组合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但是由于反硝化采用专性厌氧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该细菌长期处于一定浓度的有氧环境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导致脱氮效果不理想。国内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耿金菊等利用好氧反硝化菌群和自养硝化菌群组合脱氮(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1):78-82),虽然具有较好的氨氮脱除能力,但抗冲击能力较弱,高于300mg/L的高浓度氨氮能抑制菌体的生长,并且氨氮浓度高于200mg/L时,脱氮后氨氮残余量较多,同时不耐受高浓度有机碳,500mg/L的有机碳浓度抑制菌体生长并降低脱氮效果;这种组合菌群中的各类细菌培养与生长条件不一致,一种发挥功能时另一种却被处于抑制状态,导致彼此不协调,生物脱氮时间延长,成本增大,脱氮效率受到影响。随着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深入研究,具有好氧反硝化特性的异养硝化细菌的发现从理论上进一步增加了污水硝化与反硝化在一个单元内同步进行的可能性,同时克服传统处理工艺在处理效率与经济适用两方面的矛盾,实现废水高效而经济的脱氮。目前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SND工艺的生态因素很多而且相互关联,如何根据各种不同废水的水质特点寻找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同步硝化反硝化稳定高效,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依靠生长条件相近的脱氮微生物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将加快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进一步工业应用的进程。CN201010536048.6公开了一种污水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方法,主要是通过投加亚硝酸型脱氮菌剂来实现的,虽然实现了稳定的脱氮效果,但是一方面菌剂的投加量较大,另一方面菌剂中至少需要两种菌的组合,制备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专门培养获得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解决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微生物功能互相制约、脱氮效果不稳定、处理成本高等不足。本专利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是在含氨污水处理体系内投加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所述优势菌群的培养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接种污泥接入兼氧反应器中,用高氨氮低COD废水进行富集培养,获得耐受高氨氮的脱氮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所述促进剂A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和无机酸羟胺,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第二阶段: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培养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的方式,逐渐提高亚硝酸菌的优势地位,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25%,优选大于50%时转入第三阶段;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第三阶段:降低溶解氧和/或提高pH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进行反硝化菌培养,当氨氮去除率低于60%时重复第二阶段的培养过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交替进行,当总氮去除率大于80%时,结束培养,获得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有机酸盐,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本专利技术第一阶段脱氮菌群的培养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富集培养脱氮菌群的方法。所述的接种污泥为污水处理场好氧池和厌氧池的混合污泥,所述高氨氮低COD废水中氨氮浓度大于100mg/L,COD浓度低于500mg/L。富集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0-45℃,优选为15-30℃,溶解氧0.1-5.0mg/L,pH值为6.0-9.0。培养过程中按培养液中促进剂浓度10-30mg/L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本专利技术第二阶段所述常温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5-30℃,优选为20-28℃,溶解氧0.1-3.0mg/L,pH值为6.0-9.0,培养时间为5-30天;高温培养条件为:温度比常温培养温度高2-20℃,优选高3-10℃,溶解氧0.1-3mg/L,pH值6.0-9.0,培养时间为5-20天。高温培养过程进行到适宜时间后,培养体系中出现明显泡沫时,从高温培养转为常温培养,常温培养结束后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进入下一轮高温培养。新鲜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为100mg/L-1500mg/L,优选为500-1000mg/L。高温培养转为常温培养时可以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也可以不更换新鲜培养液。两次排水之间采用补加料液的方式,两次排水之间可以补料2-8次,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可以补料至氨氮浓度达到500mg/L以上。培养过程中在常温培养时按培养液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本专利技术第三阶段所述的降低溶解氧和/或提高pH是指每隔8-24h根据原始培养条件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可以按溶解氧含量逐步降低和pH逐步提高的方式培养,也可以随机交替条件进行培养,可以分2-4次改变培养条件,使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1-1mg/L,pH控制为7.5-9.0。培养液同样采用补料和换排水交替进行的方式,当培养液中总氮浓度低于50mg/L时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每次更换新鲜培养液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可以保证反硝化菌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增殖。本专利技术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中,以重量份计,金属盐为40-100份,优选为50-80份,多胺类物质为5-30份,优选为10-20份,无机酸羟胺为0.5-15份,优选为2-10份。所述无机酸羟胺为盐酸羟胺、硫酸羟胺或者磷酸羟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中,以重量份计,金属盐为40-100份,优选为50-80份,多胺类物质为5-30份,优选为10-20份,有机酸羟胺为0.05-1.5份,优选为0.1-1.0份,Na2SO3为10-40份,优选为20-30份。所述有机酸羟胺为甲酸羟胺、乙酸羟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氨污水处理体系内投加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所述优势菌群的培养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接种污泥接入兼氧反应器中,用高氨氮低COD废水进行富集培养,获得耐受高氨氮的脱氮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所述促进剂A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和无机酸羟胺,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第二阶段: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培养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的方式,逐渐提高亚硝酸菌的优势地位,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25%时转入第三阶段;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第三阶段:降低溶解氧和/或提高pH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进行反硝化菌培养,当氨氮去除率低于60%时重复第二阶段的培养过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交替进行,当总氮去除率大于80%时,结束培养,获得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有机酸盐,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氨污水处理体系内投加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所述优势菌群的培养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接种污泥接入兼氧反应器中,用高氨氮低COD废水进行富集培养,获得耐受高氨氮的脱氮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所述促进剂A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和无机酸羟胺,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第二阶段: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培养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的方式,逐渐提高亚硝酸菌的优势地位,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25%时转入第三阶段;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第三阶段:降低溶解氧和/或提高pH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进行反硝化菌培养,当氨氮去除率低于60%时重复第二阶段的培养过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交替进行,当总氮去除率大于80%时,结束培养,获得短程硝化反硝化优势菌群;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E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有机酸盐,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所述的接种污泥为污水处理场好氧池和厌氧池的混合污泥,所述高氨氮低COD废水中氨氮浓度大于100mg/L,COD浓度低于500mg/L;富集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0-45℃,溶解氧0.1-5.0mg/L,pH值为6.0-9.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培养过程中按培养液中促进剂浓度10-30mg/L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所述常温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5-30℃,溶解氧0.1-3.0mg/L,pH值为6.0-9.0,培养时间为5-30天;高温培养条件为:温度比常温培养温度高2-20℃,溶解氧0.1-3mg/L,pH值6.0-9.0,培养时间为5-20天。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培养过程进行到适宜时间后,培养体系中出现明显泡沫时,从高温培养转为常温培养,常温培养结束后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进入下一轮高温培养;新鲜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为100mg/L-1500mg/L;高温培养转为常温培养时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或者不更换新鲜培养液;两次排水之间采用补加料液的方式,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料至氨氮浓度达到500mg/L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在常温培养时按培养液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投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阶段所述的降低溶解氧和/或提高pH是指每隔8-24h根据原始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会杰郭志华孙丹凤赵胜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