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排水构造及高层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4694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水结构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在同时实现立管排水和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时出现返臭的问题,提供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和高层建筑。其中,卫生间排水构造包括具有凹槽的混凝土板和地面板。混凝土板中配合有排水管件。地面板中配合有地漏件。凹槽的槽底面为坡面,第一孔洞位于凹槽的槽底面的最低点处。排水管件包括上管件和下管件。排水管件用于排数沉箱积水。卫生间排水构造还包括连接于排水管件两端的上立管和下立管,用于立管排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实现立管排水、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的功能,且能够在不排除卫生间沉箱积水时隔断该通道,避免立管返臭。

Toilet drainage structure and high-rise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drainage structure, to solve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f drainage system in the riser while achieving back smelly troubleshooting and toilet water drainage caisson, provides a toilet drainage structure and high-rise building. The toilet drainage structure comprising a fluted concrete plate and panel. Concrete plate with drainage pipe fitting. Floor drain fittings in floor panel.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groove of the groove bottom slope, the lowest point at the first hole in the groove. The drainage pipe includes upper pipe and lower pipe. The drainage pipe is used for arranging caisson seeper. The drainage structure of the toilet also comprises an upper vertical pipe and a lower riser connected at both ends of the drainage pipe, which are used for the drainage of the stand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unctions of vertical pipe drainage and toilet caisson water removal can be realiz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 channel can be cut off when the toilet caisson seeper is not excluded, so as to avoid the foul smell of the stand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生间排水构造及高层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备该卫生间排水构造的高层建筑。
技术介绍
卫生间需要实现的排水有各层间的立管排水、卫生间地面的地漏排水及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现有的卫生间排水构造在同时实现立管排水和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时,立管排水通道中的臭气会从同层积水排除通道返出至建筑空间,影响附近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以解决现有的卫生间排水构造在同时处理立管排水和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时出现返臭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卫生间排水构造的高层建筑。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其包括具有凹槽的混凝土板,和位于混凝土板上方且盖合凹槽开口的地面板。混凝土板的底壁设有第一孔洞,地面板设有与第一孔洞对应的第二孔洞。第一孔洞中配合有排水管件。地面板还设有与第二孔洞相间隔的第三孔洞,第三孔洞中配合有地漏件。凹槽的槽底面为坡面,第一孔洞位于凹槽的槽底面的最低点处。排水管件包括上管件和下管件。上管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管体和从第一管体外壁的上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凸缘。下管件包括第二管体和连接于第二管体内侧上部的截面为L形的环形壁,环形壁与第二管体的上部连接围成开口向上的环形腔。环形壁的内侧面与第二管体下部的内侧面共同围成第二通道。第一管体从上向下插入第二通道中且环形凸缘盖合环形腔的开口。环形凸缘具有连通环形腔的第一通孔,环形壁靠近第二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通道和环形腔的第二通孔。环形腔中滑动配合有环形活塞,且环形活塞通过弹簧支撑于环形壁的底壁。环形活塞将环形腔分隔成靠近环形凸缘的上腔室和远离环形凸缘的下腔室。环形活塞在自然状态下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以隔断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之间的通道,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至第二通孔的下方,以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卫生间排水构造还包括上立管和下立管。上立管穿过第二通孔并连通上管件的第一通道的上端开口。下立管连通下管件的第二通道的下端开口。本实施例的卫生间排水构造可同时用于立管排水和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其上管件的第一通道的上端开口连通上立管,下管件的下端开口连通下立管,上立管和下立管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通,实现立管排水。卫生间沉箱积水可从第一通孔流入环形腔的上腔室,在水的重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环形活塞克服弹簧的支撑力而向下滑动至第二通孔之下。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同层积水从第一通孔经过上腔室从第二通孔流入第二通道中,并向下排走。当同层积水排完后,活塞在弹簧的支撑力下向上滑动至第二通孔之上,以隔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通道,使得第二通道中的臭气无法从第一通孔返出,影响空间的空气质量。进一步地:环形壁的底壁设有第三通孔。进一步地:上管件还包括阀板,第一管体的下端连接有两个相对的挂耳,阀板通过贯穿两个挂耳的销轴转动配合于第一管体的下端开口处。销轴的两端分别固连有传动齿轮。活塞下端连接有两个相对的传动杆,两个传动杆分别穿过第三通孔,且传动杆远离环形活塞的一端设有用于与传动齿轮相配合的传动齿条。当环形活塞处于自然状态或位于其自然状态之下的位置时,阀板的法线垂直于上管件的轴线,以使上管件的下端开口打开至最大。当环形活塞向上运动至超过其自然状态所在位置时,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带动阀板旋转以减小上管件的下端开口。进一步地:地漏件通过具有U形段的连接管连通上管件的第一通道。进一步地:凹槽的槽底面和地面板之间支撑有支撑柱。进一步地:下管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管段,锥形管段的下端连接有直管段。进一步地:环形凸缘的上表面为两侧高、中间低的集水坡面,第一通孔设置于集水坡面的最低处。进一步地:上管件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上连接段,上连接段的侧面连通有支管。进一步地:第一通孔共有多个,多个第一通孔沿环形凸缘的周向均匀分布。一种高层建筑,其包括前述任意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卫生间排水构造具有能够同时实现立管排水、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的功能,且能够在不排除卫生间沉箱积水时隔断该通道,避免立管返臭。本实施例中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还具有能够避免立管出现排水堵塞时水从卫生间沉箱积水排除通道返出和在立管出现排水堵塞时减小上层排水量,实现疏导和消除堵滞流水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高层建筑由于具备上述卫生间排水构造而同样具备上述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高层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卫生间排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排水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上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下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010-排水管件;10-卫生间排水构造;100-上管件;11-混凝土板;110-第一管体;12-地面板;120-环形凸缘;130-阀板;131-配重;140-挂耳;150-销轴;151-传动齿轮;160-上连接段;170-支管;20-高层建筑;200-下管件;210-第二管体;220-环形壁;221-侧壁;222-底壁;230-限位件;240-环形活塞;250-传动杆;251-传动齿条;260-弹簧;400-锥形管段;500-直管段;600-支撑柱;710-地漏件;720-连接管;800-上立管;900-下立管;c1-凹槽;d1-第一孔洞;d2-第二孔洞;d3-第三孔洞;k1-第一通孔;k2-第二通孔;k3-第三通孔;p1-集水坡面;q1-环形腔;q2-上腔室;q3-下腔室;t1-第一通道;t2-第二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卫生间排水构造及高层建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卫生间排水构造包括具有凹槽的混凝土板,和位于所述混凝土板上方且盖合所述凹槽开口的地面板;所述混凝土板的底壁设有第一孔洞,所述地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孔洞对应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中配合有排水管件;所述地面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孔洞相间隔的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中配合有地漏件;所述凹槽的槽底面为坡面,所述第一孔洞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面的最低点处;所述排水管件包括上管件和下管件;所述上管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管体和从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上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凸缘;所述下管件包括第二管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内侧上部的截面为L形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部连接围成开口向上的环形腔;所述环形壁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管体下部的内侧面共同围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管体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第二通道中且所述环形凸缘盖合所述环形腔的开口;所述环形凸缘具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环形壁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环形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环形腔中滑动配合有环形活塞,且所述环形活塞通过弹簧支撑于所述环形壁的底壁;所述环形活塞将所述环形腔分隔成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上腔室和远离所述环形凸缘的下腔室;所述环形活塞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以隔断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通道,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至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卫生间排水构造还包括上立管和下立管;所述上立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连通所述上管件的第一通道的上端开口;所述下立管连通所述下管件的第二通道的下端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间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卫生间排水构造包括具有凹槽的混凝土板,和位于所述混凝土板上方且盖合所述凹槽开口的地面板;所述混凝土板的底壁设有第一孔洞,所述地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孔洞对应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中配合有排水管件;所述地面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孔洞相间隔的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中配合有地漏件;所述凹槽的槽底面为坡面,所述第一孔洞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面的最低点处;所述排水管件包括上管件和下管件;所述上管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管体和从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上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凸缘;所述下管件包括第二管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内侧上部的截面为L形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部连接围成开口向上的环形腔;所述环形壁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管体下部的内侧面共同围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管体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第二通道中且所述环形凸缘盖合所述环形腔的开口;所述环形凸缘具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环形壁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环形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环形腔中滑动配合有环形活塞,且所述环形活塞通过弹簧支撑于所述环形壁的底壁;所述环形活塞将所述环形腔分隔成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上腔室和远离所述环形凸缘的下腔室;所述环形活塞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以隔断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通道,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至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卫生间排水构造还包括上立管和下立管;所述上立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连通所述上管件的第一通道的上端开口;所述下立管连通所述下管件的第二通道的下端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间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的底壁设有第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星吴晶于飞宋春影苏梦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