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45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其包括: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控制臂本体,控制臂本体包括由一块钢片折叠形成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弯折结构具有一凸出部;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在凸出部的相应部位分别形成上扩大部和下扩大部,上扩大部和下扩大部分别设置有上臂安装孔和下臂安装孔,上臂安装孔和下臂安装孔相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强度优势明显,体积小、重量轻、对操作人友好。

Connecting control arm for automobil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a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comprises a connection control arm for automobile, comprising a control arm body ha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control arm body includes an upper control arm is formed by a steel sheet is folded and the lower control arm, bent structure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control arm and a lower control arm; bending structure has a protruding part; the upper control arm and lower control arm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bulge on the Ministry and expand, expand and expand par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of upper arm and lower arm mounting hole, the upper arm and the lower arm mounting hole mounting hole relative set. The invent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f strength,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and friendly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臂,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属于汽车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控制臂,也称摆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控制臂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汽车摆臂分为前摆臂和下摆臂,前摆臂是悬架的向导和支撑,其变形影响车轮的定位,降低行车稳定性;而下摆臂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车身,减震器并且缓冲行驶中的震动。减速器对下悬挂臂能起到好的辅助作用,它与减震器和弹簧的默契配合才能构成一套出色的悬挂系统。控制臂起到控制悬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参数及传递载荷的作用,因此,对其刚度、强度要求都很高,且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轻重量,减小尺寸,节约空间。由于汽车平台化总布置需要,既要保证悬架的安装硬点不变,又要保证摆臂的刚度、强度及可靠性,如果全部采用铸造结构,复杂结构铸造缺陷多,重量增加且可靠性差,如采用冲压焊接结构,控制臂的形状复杂,工艺性差,制造困难,精度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制件多,模具套数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控制臂本体,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由一块钢片折叠形成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所述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之间形成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具有一凸出部;所述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在所述凸出部的相应部位分别形成上扩大部和下扩大部,所述上扩大部和下扩大部分别设置有上臂安装孔和下臂安装孔,上臂安装孔和下臂安装孔相对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控制臂在远离所述弯折结构的一侧形成上臂U型翻边;所述下控制臂在远离所述弯折结构的一侧形成下臂U型翻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臂安装孔与所述上臂U型翻边之间形成上凸起加强结构;所述下臂安装孔与所述下臂U型翻边之间形成下凸起加强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凸起加强结构和下凸起加强结构由冲压工艺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位于上控制臂的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位于下控制臂的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所述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和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相对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二端上开设有位于上控制臂的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二端上开设有位于下控制臂的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所述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和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相对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和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延伸出所述弯折结构相对应的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弯折结构的部位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与所述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和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弯折结构上,在所述凸出部与第一端部之间设有一长槽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弯折结构上,在所述凸出部到第二端部之间依次设置有短槽孔、第一圆槽孔和第二圆槽孔,第一圆槽孔与短槽孔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圆槽孔和第二圆槽孔之间的距离;所述凸出部上设有第三圆槽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汽车控制臂的本体由一块钢板折叠形成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两块钢板连接而成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强度优势;2、本专利技术汽车控制臂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之间形成弯折结构,弯折结构具有凸出部,而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在凸出部相应位置形成扩大部;扩大部距离第一端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段结构,扩大部距离第二端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段结构,第一段结构和第二段结构之间一体连接并形成165°~170°的夹角;上述设计主要从节约空间、结构强度考虑,明显节约了空间,在结构上减轻了整体重量并加强了强度;3、由于专利技术的扩大部设计有安装孔,需要更高的强度,因此本专利技术还在扩大部设有由冲压工艺制成的凸起加强结构,进一步加强了扩大部的强度;4、本专利技术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的边缘形成U型翻边,U型翻边比L型翻边更能增加强度,而且在加强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也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刮擦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控制臂本体,1a-第一端,1b-第二端;11-上控制臂,12-下控制臂,13-弯折结构;111-上臂U型翻边,112-上凸起加强结构,113-上扩大部,114-上臂安装孔,115-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116-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121-下臂U型翻边,122-下凸起加强结构,123-下扩大部,124-下臂安装孔,125-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126-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131-凸出部,132-U型槽,133-长槽孔,134-短槽孔,135-第一圆槽孔,136-第二圆槽孔,137-第三圆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包括具有第一端1a和第二端1b的控制臂本体1,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由一块钢片折叠形成的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所述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之间形成弯折结构13;所述弯折结构13具有一凸出部131;所述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在所述凸出部131的相应部位分别形成上扩大部113和下扩大部123,所述上扩大部113和下扩大部123分别设置有上臂安装孔114和下臂安装孔124,上臂安装孔114和下臂安装孔124相对设置。所述上控制臂11在远离所述弯折结构13的一侧形成上臂U型翻边111;所述下控制臂12在远离所述弯折结构13的一侧形成下臂U型翻边121。所述上臂安装孔114与所述上臂U型翻边111之间形成上凸起加强结构115;所述下臂安装孔124与所述下臂U型翻边121之间形成下凸起加强结构125。所述上凸起加强结构115和下凸起加强结构125由冲压工艺制成。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第一端1a上开设有位于上控制臂11的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116,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第一端1a上开设有位于下控制臂12的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126,所述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116和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126相对设置。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第二端1b上开设有位于上控制臂11的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117,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第二端1b上开设有位于下控制臂12的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127,所述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117和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127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116和第一端部下臂安装孔126延伸出所述弯折结构13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端部1b位于所述弯折结构13的部位开设有U型槽132,所述U型槽132与所述第二端部上臂安装孔116和第二端部下臂安装孔12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弯折结构13上,在所述凸出部131与第一端部1a之间设有一长槽孔133。所述弯折结构13上,在所述凸出部131到第二端部1b之间依次设置有短槽孔134、第一圆槽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包括具有第一端(1a)和第二端(1b)的控制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由一块钢片折叠形成的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所述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之间形成弯折结构(13);所述弯折结构(13)具有一凸出部(131);所述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在所述凸出部(131)的相应部位分别形成上扩大部(113)和下扩大部(123),所述上扩大部(113)和下扩大部(123)分别设置有上臂安装孔(114)和下臂安装孔(124),上臂安装孔(114)和下臂安装孔(124)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包括具有第一端(1a)和第二端(1b)的控制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由一块钢片折叠形成的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所述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之间形成弯折结构(13);所述弯折结构(13)具有一凸出部(131);所述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在所述凸出部(131)的相应部位分别形成上扩大部(113)和下扩大部(123),所述上扩大部(113)和下扩大部(123)分别设置有上臂安装孔(114)和下臂安装孔(124),上臂安装孔(114)和下臂安装孔(124)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11)在远离所述弯折结构(13)的一侧形成上臂U型翻边(111);所述下控制臂(12)在远离所述弯折结构(13)的一侧形成下臂U型翻边(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安装孔(114)与所述上臂U型翻边(111)之间形成上凸起加强结构(112);所述下臂安装孔(124)与所述下臂U型翻边(121)之间形成下凸起加强结构(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加强结构(112)和下凸起加强结构(122)由冲压工艺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连接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第一端(1a)上开设有位于上控制臂(11)的第一端部上臂安装孔(115),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第一端(1a)上开设有位于下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爱平贺梅英梁爱云潘丕吉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