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21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载舱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包括装载舱主体,该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通过采用转动件一、转动件二和转动件三分别安装支撑杆和支撑板,并且通过在支撑板的表面开设安装槽和安装限位组件进行通风设备主体的卡接固定,便于人们进行安装,并且在位于支撑板底面的转动件三和转动件二之间加入电动伸缩杆作为支撑板,便于人们调节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通风设备主体的封口朝向,增强气体流通的范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并且通过加入通风软管与通风口进行连接,能够有效将内部湿气排出,而不是在装载舱主体的内部进行循环,便于人们使用。

Ventilation equipment for loading cabin under multipl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ading ventilation module,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 operation loading cabin ventil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loading cabin body, the operation of loading cabin ventilation equipment, through the use of a rotating, rotating parts two and thre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rotating parts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board, and through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open slot and install limit components of ventilation equipment main body is fixed,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install,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rotating parts three and two rotating parts added between the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as the supporting plat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adjust the tilt angl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so as to adjust the ventilation equipment toward the sealing body, enhance the range of gas flow, make it more targeted, more efficient, and by adding the ventilation hose and air vent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l The moisture is discharged instead of circulating inside the main body of the loading compartment for people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
本技术涉及装载舱通风
,具体为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也受到了蓬勃的发展动力,因此大型轮渡,也是境内外物流运输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使用轮渡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因为是水路运输,因此湿气较重,使得装载舱内部的通风系统要求较高,而传统的通风系统设备大都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安装在装载舱的内部,因此可调节性不高,不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包括装载舱主体,所述装载舱主体的内部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组件,且装载舱主体的侧壁表面位于通风组件的上部位置开设有通风口,其中所述通风设备主体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转动件一和支撑杆,其中所述装载舱主体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由上而下均依次安装有转动件一和转动件二,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一远离装载舱主体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板,其中位于两侧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件三,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二远离装载舱主体侧壁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转动件三转动连接,其中位于支撑板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其中所述安装槽通过限位组件卡接固定有通风设备主体,其中位于通风设备主体靠近装载舱主体的侧壁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板,其中连接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通风软管,其中通风软管靠近通风设备主体的一端穿过连接板到达通风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通风软管的另一端与通风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件一、转动件二和转动件三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在装载舱主体的内腔对称设置,其中位于转动件一的外侧端、转动件二的外侧端和转动件三的外侧端均开设有分别与支撑杆和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转动槽。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以及支撑板与转动件一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槽相对应的转轴。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电动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通过采用转动件一、转动件二和转动件三分别安装支撑杆和支撑板,并且通过在支撑板的表面开设安装槽和安装限位组件进行通风设备主体的卡接固定,便于人们进行安装,并且在位于支撑板底面的转动件三和转动件二之间加入电动伸缩杆作为支撑板,便于人们调节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通风设备主体的封口朝向,增强气体流通的范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并且通过加入通风软管与通风口进行连接,能够有效将内部湿气排出,而不是在装载舱主体的内部进行循环,便于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载舱主体、2通风组件、3通风口、4通风设备主体、5安装支架、6转轴、7支撑杆、8转动件一、9转动件二、10支撑板、11转动件三、12安装槽、13限位组件、14连接板、15通风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包括装载舱主体1,所述装载舱主体1的内部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组件2,且装载舱主体1的侧壁表面位于通风组件2的上部位置开设有通风口3,其中所述通风设备主体4和安装支架5,其中所述安装支架5包括转动件一8和支撑杆7,其中所述装载舱主体1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由上而下均依次安装有转动件一8和转动件二9,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一8远离装载舱主体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板10,其中位于两侧支撑板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件三11,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二9远离装载舱主体1侧壁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7,其中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转动件三11转动连接,其中位于支撑板10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13,其中所述安装槽12通过限位组件13卡接固定有通风设备主体4,其中位于通风设备主体4靠近装载舱主体1的侧壁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其中连接板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通风软管15,其中通风软管15靠近通风设备主体4的一端穿过连接板14到达通风设备主体4的内部,所述通风软管15的另一端与通风口3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转动件一8、转动件二9和转动件三11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在装载舱主体1的内腔对称设置,其中位于转动件一8的外侧端、转动件二9的外侧端和转动件三11的外侧端均开设有分别与支撑杆7和支撑板10转动连接的转动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杆7的两端以及支撑板10与转动件一8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槽相对应的转轴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杆7为电动伸缩杆。工作原理:当人们使用该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通过采用转动件一8、转动件二9和转动件三11分别安装支撑杆7和支撑板10,并且通过在支撑板10的表面开设安装槽12和安装限位组件13进行通风设备主体4的卡接固定,便于人们进行安装,并且在位于支撑板10底面的转动件三11和转动件二9之间加入电动伸缩杆作为支撑杆7,便于人们调节支撑板10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通风设备主体4的封口朝向,增强气体流通的范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并且通过加入通风软管15与通风口3进行连接,能够有效将内部湿气排出,而不是在装载舱主体1的内部进行循环,便于人们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包括装载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舱主体(1)的内部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组件(2),且装载舱主体(1)的侧壁表面位于通风组件(2)的上部位置开设有通风口(3),其中所述通风设备主体(4)和安装支架(5),其中所述安装支架(5)包括转动件一(8)和支撑杆(7),其中所述装载舱主体(1)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由上而下均依次安装有转动件一(8)和转动件二(9),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一(8)远离装载舱主体(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板(10),其中位于两侧支撑板(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件三(11),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二(9)远离装载舱主体(1)侧壁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7),其中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转动件三(11)转动连接,其中位于支撑板(10)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13),其中所述安装槽(12)通过限位组件(13)卡接固定有通风设备主体(4),其中位于通风设备主体(4)靠近装载舱主体(1)的侧壁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其中连接板(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通风软管(15),其中通风软管(15)靠近通风设备主体(4)的一端穿过连接板(14)到达通风设备主体(4)的内部,所述通风软管(15)的另一端与通风口(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况运行装载舱通风设备,包括装载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舱主体(1)的内部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通风组件(2),且装载舱主体(1)的侧壁表面位于通风组件(2)的上部位置开设有通风口(3),其中所述通风设备主体(4)和安装支架(5),其中所述安装支架(5)包括转动件一(8)和支撑杆(7),其中所述装载舱主体(1)内部相对应的两侧壁由上而下均依次安装有转动件一(8)和转动件二(9),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一(8)远离装载舱主体(1)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板(10),其中位于两侧支撑板(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件三(11),其中位于两侧转动件二(9)远离装载舱主体(1)侧壁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7),其中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转动件三(11)转动连接,其中位于支撑板(10)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组件(13),其中所述安装槽(12)通过限位组件(13)卡接固定有通风设备主体(4),其中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幸刘军李校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密技术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