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滑动整流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30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滑动整流罩,包括滑动罩(10)、第一滑动机构以及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顶部中间位置处的前滑轮(2)以及设置在直升机动力平台上的对称中心位置处的前滑轨(1),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端部的后滑轮(6)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用于匹配所述后滑轮(6)的后滑轨(5),所述滑动罩(10)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机身上。前滑轨剖面为工字形,后滑轨剖面为Z字形,前、后滑轨能替代机身结构的加强件,能起到很有效的支撑作用,减少机身结构的加强件的数量。

A sliding fai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iding fairing, including sliding cover (10),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liding mechanism of sliding mechanism, the first sliding mechanism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cover (10)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pulley position at the top (2) and a front slide rail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symmetry at the helicopter power platform. (1), the second track mechanism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cover (10) after the end of the pulley (6) and arranged on the fuselage for matching the pulley (6) after the rail (5), the sliding cover (10) through the first sliding mechanism and two sliding mechanism the slide set on the fuselage. The front rail section is I-shaped, and the back slide section is Z shape. The front and back slide rails can replace the strengthening parts of the fuselage structure, which can play a very effective supporting role,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strengthening parts of the fusela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滑动整流罩
本技术涉及直升机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滑动整流罩。
技术介绍
直升机整流罩用于维持气动外形,需要时为维护或使用人员提供到达维护空间。可滑动的整流罩可以有效地实现以上两种功能,同时重量代价小,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常见的滑动结构主要由滑轨、滑轮和滑动部件组成,至少有两根滑轨平行设置,滑轨剖面为U字形,滑轮套在滑轨内运动,整流罩随着滑动部件一起运动,如图5所示。此种滑动结构对安装的精度要求高,稍有偏差,滑动整流罩就无法滑动顺畅。调整的难度大,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滑动整流罩结构,可满足滑动及整流功能,且在飞行状态基本不突出直升机外形。一种可滑动整流罩,包括滑动罩、第一滑动机构以及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顶部中间位置处的前滑轮以及设置在直升机动力平台上的对称中心位置处的前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端部的后滑轮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用于匹配所述后滑轮的后滑轨,所述滑动罩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机身上,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前滑轮两侧的两个前导向轮,所述前滑轨为工字梁结构,其两侧对称布置有滑槽,两个所述前导向轮分别滑动设置在前滑轨两侧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后滑轮底端的后导向轮,所述后滑轨为Z字形梁,所述Z字梁的两个垂直面分别作为后滑轮与后导向轮的滑动轨道。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滑动罩的两端。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前滑轮支座,前滑轮支座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动罩上,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两端的侧壁分别连接所述前导向轮,凹槽内用于安装前滑轮,前滑轮的径向与前导向轮的径向垂直。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后滑轮支座,后滑轮支座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动罩上,另一端分别向两个垂直面上延伸有转轴,并在两个垂直转轴上分别安装所述后滑轮以及后导向轮。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后滑轮支座上的限位销与固定在后滑轨上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形成条形槽,以限制所述限位销的运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可滑动整流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罩端部的插销装置,用于当所述滑动整流罩运动到指定位置处的锁定。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插销装置包括至少四组,分别对称设置在滑动罩前缘端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可滑动整流罩还包括锁钩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滑动罩后缘端部的锁钩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锁销。本专利技术关键点:滑轮直接落在滑轨上方,滑轨不限制滑轮的横向和高度方向的运动;通过设置导向轮和设计合适的滑轨剖面,来限制滑轮的横向和高度方向的运动;滑轮和导向轮集成滑轮组件,并设计成可调整的,易实现滑动顺畅。本技术可滑动整流罩结构,滑轨设置在机身结构上,前滑轨剖面为工字形,后滑轨剖面为Z字形,前、后滑轨能替代机身结构的加强件,能起到很有效的支撑作用,减少机身结构的加强件的数量;滑轮组件可以在滑轨的上部自由运动,竖直设置的滑轮能在滑轨的上方运动,其运动不受滑轨的任何限制,并利用水平设置的导向轮限制运动的方向(包括横向和高度方向),同时滑轮和导向轮均设计成可调整的,可根据安装需要进行调整,显著提高了使用性和工艺性,同时滑轨可参与结构主传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滑动整流罩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所示实施例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所示实施例的B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现有整流罩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前滑轨,2为前滑轮,3为前导向轮,4为前滑轮支座,5为后滑轨,6为后滑轮,7为后导向轮,8为后滑轮支座,9为限位装置,10为滑动罩,11为插销装置,12为锁钩装置,13为限位销,14为限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可滑动整流罩详细结构,主要包括:前滑轨1、前滑轮2、前导向轮3、前滑轮支座4、后滑轨5、后滑轮6、后导向轮7、后滑轮支座8、限位装置9、滑动罩10、插销装置11及锁钩装置12。具体的,首先参考图1,可滑动整流罩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滑动罩、第一滑动机构以及第二滑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顶部中间位置处的前滑轮2以及设置在直升机动力平台上的对称中心位置处的前滑轨1,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端部的后滑轮6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用于匹配所述后滑轮6的后滑轨5,所述滑动罩10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机身上。图2中A为第一滑动机构,B为第二滑动机构,图3即为第一滑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即为第二滑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首先参考图3,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前滑轮2两侧的两个前导向轮3,所述前滑轨1为工字梁结构,其两侧对称布置有滑槽,两个所述前导向轮3分别滑动设置在前滑轨1两侧的滑槽内;其次参考图4,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后滑轮6底端的后导向轮7,所述后滑轨5为Z字形梁,所述Z字梁的两个垂直面分别作为后滑轮5与后导向轮7的滑动轨道。需要说明的是,前滑轨1有一根,设置在直升机动力平台上的对称中心位置,剖面为工字形,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前滑轮支座4,前滑轮支座4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动罩10上,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两端的侧壁分别连接所述前导向轮3,凹槽内用于安装前滑轮2,前滑轮2的径向与前导向轮3的径向垂直,因此,前滑轮2直接设置在前滑轨1的上面,前导向轮3有两个并且左右对称,前导向轮3轴线方向与前滑轮2垂直,利用前滑轨1的工字形的上半部分来限制前导向轮3的运动。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滑动罩10的两端。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为两个,后滑轨5有两根,左右对称设置,剖面为Z字形;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后滑轮支座8,后滑轮支座8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动罩10上,另一端分别向两个垂直面上延伸有转轴,并在两个垂直转轴上分别安装所述后滑轮6以及后导向轮7,后滑轮6与后导向轮7通过后滑轮支座8连接成后滑轮组件,后滑轮6直接设置在后滑轨5的上面,后导向轮7轴线方向与后滑轮6垂直,利用后滑轨5的Z字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滑动整流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滑动整流罩,包括滑动罩(10)、第一滑动机构以及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顶部中间位置处的前滑轮(2)以及设置在直升机动力平台上的对称中心位置处的前滑轨(1),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端部的后滑轮(6)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用于匹配所述后滑轮(6)的后滑轨(5),所述滑动罩(10)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机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前滑轮(2)两侧的两个前导向轮(3),所述前滑轨(1)为工字梁结构,其两侧对称布置有滑槽,两个所述前导向轮(3)分别滑动设置在前滑轨(1)两侧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后滑轮(6)底端的后导向轮(7),所述后滑轨(5)为Z字形梁,所述Z字梁的两个垂直面分别作为后滑轮(6)与后导向轮(7)的滑动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滑动整流罩,包括滑动罩(10)、第一滑动机构以及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顶部中间位置处的前滑轮(2)以及设置在直升机动力平台上的对称中心位置处的前滑轨(1),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罩(10)端部的后滑轮(6)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用于匹配所述后滑轮(6)的后滑轨(5),所述滑动罩(10)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及第二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机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前滑轮(2)两侧的两个前导向轮(3),所述前滑轨(1)为工字梁结构,其两侧对称布置有滑槽,两个所述前导向轮(3)分别滑动设置在前滑轨(1)两侧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后滑轮(6)底端的后导向轮(7),所述后滑轨(5)为Z字形梁,所述Z字梁的两个垂直面分别作为后滑轮(6)与后导向轮(7)的滑动轨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滑动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机构设置为偶数个,对称设置在滑动罩(10)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滑动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前滑轮支座(4),前滑轮支座(4)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动罩(10)上,另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两端的侧壁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云罗硼马晓静罗吉王洪达李远峰万鸣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